2016年工业4.0投资策略

 

2016年工业4.0投资策略此文转自:机械行业投资研究投资要点伺服系统受益装备升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受益机...

2016年工业4.0投资策略
此文转自:机械行业投资研究

投资要点

  • 伺服系统受益装备升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受益机械装备升级,预计2016年伺服系统总需求增速5%左右,但机器人用伺服增速则远高于机床,下游结构分化加剧。目前伺服系统形成了欧美品牌占据高端,日系品牌占据中低端,台湾及本土品牌占据低端,国产伺服品牌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18%,我们对进口替代保持乐观,优选国产伺服龙头厂商。
  • 运动控制器定制化趋势明显,细分市场寡头垄断。运动控制器的通用性要远低于伺服系统,依赖于行业know-how知识的积累、用户使用习惯等,细分行业运动控制器易形成寡头垄断,每个细分市场的天花板较低。因此,在投资建议上,我们看好运动控制器细分市场龙头延伸产业链带来的机会。
  • 工业机器人本体是运动控制基础上的一次集成,机器人生产线是二次集成。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运动控制器、执行机构(如伺服系统)和传动机构(齿型带或减速机)等构成,机器人技术的基础是运动控制。两维度优选工业机器人标的:1)“赚P/E的钱”,目前绝大多数工业机器人相关标的处于转型初期,我们判断,随着转型推进,各公司的战略将趋同,即选择“一体化”模式。因此在完善布局的过程中,相关标的将提供投资机会。2)“赚EPS的钱”,我们判断,布局领先的相关标的有望逐步进入业绩兑现期,优选行业龙头。
  • MES依附行业形成利基市场,并购将日趋活跃。据e-works研究院的数据,全国84%的工业企业对MES有潜在需求,2009-2014年中国MES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17.13%,进入快速成长期。但不同行业的工艺和流程差别较大,导致各个行业的MES千差万别形成利基市场。我们认为,MES行业的投资机会将主要集中于,相关厂商通过并购细分行业MES龙头带来的投资机会。
  • 风险提示:经济严重下滑使机器人等相关设备需求锐减,相关公司战略推进低于预期。
  • 投资建议: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重点推荐东方精工、瑞凌股份、新时达、埃斯顿和弘讯科技。
伺服系统需求受益装备升级,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总需求持续增长,下游分化加剧

  • 伺服系统构成:典型包含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以及反馈装置(编码器),反馈装置通常嵌入伺服电机中。
  • 伺服系统经历了从直流到交流,从开环到闭环。按使用的电机类型可分为,由步进电机构成的开环伺服系统,由直流伺服电机构成的直流伺服闭环系统和交流伺服电机构成的交流伺服闭环系统。由于伺服电机系统在精度、矩频、过载等性能上的优势,比步进电机系统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2010年伺服电机系统市场规模43.6亿,步进电机系统仅3.7亿。
  • 装备升级空间大,伺服系统应用行业不断拓宽。• 以机床行业为例,2012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25.8%,成形机床数控化率5.8%,与发达国家60%~70%的产量数控化率相比差距显著,装备升级空间广阔。• 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用户对精度和速度要求的提高,带动了伺服系统质和量的双方面提升,越来越多的机械装备开始采用伺服系统。目前,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电子设备制造和包装机械伺服系统使用量占比居前。
  • 未来伺服系统总需求平稳增长,下游需求增速结构分化加剧。• 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等下游机械装备需求较弱,预计伺服系统总需求增速进入平稳增长期。• 下游行业需求增速结构分化加剧,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则对伺服系统有相对较高的需求增速。
集中度较为分散,高端厂商“中端化”愈演愈烈

  • 读图可知,伺服系统市场份额较为分散,行业内部竞争较为激烈。• 安川、松下和三菱的市场份额排前三,以他们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在中低端市场表现优异,且主要提供伺服产品。• 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欧美品牌则主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定位于高端市场,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在不断推出中端产品,试图和日系品牌竞争中端市场。欧美品牌总市场份额排在日系品牌之后。• 台湾品牌定位在国产和进口品牌之间,台达在市场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国产品牌则受限于技术实力,短期仍以中低端为主要目标市场。


进口替代持续推进,空间巨大

  • 国产伺服品牌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18%读图可知,2014年国产伺服系统品牌市场份额较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日系和欧美品牌市场份额均有下滑,台湾品牌则保持稳定,进口替代取得突破,未来仍有较大的替代空间。


伺服系统投资建议:对进口替代乐观,优选龙头国产品牌

  • 尽管高端厂商“中端化”令伺服系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我们对进口替代进程依旧乐观,优选国产伺服系统龙头厂商,推荐埃斯顿、弘讯科技和华中数控。
运动控制器定制化趋势明显,细分市场寡头垄断运动控制器类型比较

  • 运动控制器主要可分为PC-based(基于个人电脑)、PLC-based(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嵌入式(独立式)控制器和CNCs(数控系统)。同时,除CNCs外的其他运动控制器类型可统称为通用控制器(GMC)。


预计GMC运动控制市场表现强于CNC

  • CNC主要用于数控机床,我们判断随着制造业投资进入中速区间,相应的CNC市场将平稳增长。另外,CNC控制系统一般集成度较高,由供应商以全套同一品牌的形式提供,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统和反馈装置。
  • 判断GMC市场总体表现将优于CNC。据中国工控网研究,2014-2018年中国GMC市场复合增速8%左右,CNC市场复合增速4.5%左右。
中高档CNC数控系统市场寡头垄断

  • 目前中高档数控系统专业生产已逐渐集中到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两家公司,发那科产量占50%,西门子占20%。
  • 我国数控系统主要规模生产企业有20多家,形成了以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连大森、北京凯恩帝、南京华兴等为代表的产业布局。这些企业的产销量占国产数控系统行业产销总量70%以上。


GMC细分市场定制化需求发展迅速

  • 本土运动控制器厂商在PC-based GMC市场具有优势。随着装备制造业从传统的大行业向细分行业和细分应用的纵深领域发展,原来通用的运动控制产品越来越不能适应特殊应用的需要。本土运动控制产品提供商深耕细分市场,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及时个性化的服务,在细分市场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 国产通用控制器以PC-based为主。西门子、三菱电机、欧姆龙以PLC-based为主,同时也提供PC-based、嵌入式控制器的整体解决方案;大部分中小公司提供PC-based控制器。固高科技以接近50%的市场份额占据国内PC-based运动控制卡市场。
运动控制器市场竞争结构优于伺服系统

  • Know-how知识积累、用户使用习惯等构建运动控制器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不管是CNC还是GMC,均需要长时间的对下游行业工艺知识的积累,用户使用习惯形成非常强的客户粘性等因素使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例如,即使在GMC整体市场中的份额较小,但在细分市场中却可能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 相对于运动控制器,伺服系统的通用性要高很多。供应商可以为不同的应用领域提供不同功率的标准产品。据IMS Research的数据,整个伺服产品中标准产品占92%。
  • 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大于运动控制器市场。以GMC市场为例,据中国工控网数据,控制器仅占市场总量的22%,伺服电机系统和步进电机系统分别占72%和6%。
运动控制器投资建议:利基市场龙头延伸产业链

  • 2013年中国CNC和GMC市场空间分别为35亿和15亿,且GMC由于下游行业工艺迥异,更容易形成碎片市场,每个细分市场天花板较低。因此,在投资建议上,我们看好运动控制器细分市场龙头延伸产业链带来的机会,优选弘讯科技、新时达和华中数控。
机器人本体:结构分化,看好一体化模式

成长性因素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倾向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级的生产工具,在升级改造原生产方式过程中主要由成长性因素驱动;同时作为资本品也受到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的驱动。成长性因素:1)劳动力成本上升;2)工业机器人价格下降;3)下游制造业市场集中度提高;4)下游制造业转型升级。周期性因素:1)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周期。
  •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改善工业机器人需求环境。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替代简单劳动力,观察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市场,2015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增长陷入停滞且月均收入持续上升。
  • 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中高速增长。汽车、3C和金属制品等行业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下游市场,尽管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绝大多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但我们判断,“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维持中高速增长。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向工业机器人等高级生产工具倾斜。在上述分析框架下,观察历史数据,自2010年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开始向工业机器人倾斜。我们判断,劳动力成本等成长性因素持续改善工业机器人需求环境,未来单位投资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提高。
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入成长期,需求结构转向“倒梯”型

  • 低密度确保成长空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速27%以上。对比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我们判断,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进入成长期。据IFR数据,2014年~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速将高达27%以上。
  • 需求结构由“T”型转向“倒梯”型中国具有完备的制造业门类,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用于国民经济25个行业大类。我们判断,随着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的渗透,汽车工业在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比将逐渐减少,需求结构转向“倒梯”型。
国产品牌将率先在一般制造业获得突破

  • 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未显著落后于外资。我们将除汽车制造业外的其他制造业定义为一般制造业,据CRIA和IFR的数据,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的销量占比未显著落后于外资,且在个别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如3C制造业的点胶领域)。
  • 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尽管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销量中占据一定份额,但观察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机械结构及应用领域,可以发现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从运动控制到工业机器人,看好一体化模式

  • 工业机器人是运动控制平台技术的具体运用。运动控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预定的控制方案、指令转变成期望的机械运动,实现机械运动精确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或转矩控制。典型的运动控制系统由上位计算机、运动控制器、驱动器、电机、传动机构等构成。反观工业机器人构成,机器人控制器扮演运动控制器角色,伺服系统扮演驱动器和电机,减速机扮演传动机构。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本体是运动控制平台技术基础上的一次集成,工业机器人生产线或工作站是二次集成。
  • 看好一体化布局的本土工业机器人厂商。受限产品性能等因素,国产品牌难以选择“高周转”的商业模式。以产品标准化程度排序,上游零部件标准化程度最高,工业机器人本体次之,机器人生产线标准化程度最低。越接近客户,越需要针对客户的特点做个性化的定制,因此标准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具有规模化复制的能力,周转能力越强。而由于产品性能等因素,国产品牌短期难以获得系统集成商认可,难以仅靠出售标准化产品获利,价值链布局上系统集成是必不可缺的一环。势厂商不可忽视运动控制领域技术积累。如前所述,工业机器人本体是运动控制平台技术基础上的一次集成,出于机器人本体性能、成本控制及可靠性等角度考虑,我们认为本体厂商需在运动控制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即在价值链上必须布局零部件。


机器人本体投资建议:两维度优选工业机器人标的

  • “赚P/E的钱”,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市场仍处于竞争格局未定的阶段,我们判断未来将有更多公司通过外延形式切入该市场,标的属性的变化将带来估值水平的变化。
  • “赚EPS的钱”,目前绝大多数工业机器人相关标的仍处于转型初期,我们判断,随着转型推进,各公司的战略将趋同,即选择“一体化”模式,相关公司将以外延或合作的形式完善价值链布局,增厚业绩。
MES依附行业形成利基市场,并购将日趋活跃

填补计划与控制之间的鸿沟

  • MES(制造执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 据弗劳恩霍夫协会科尔教授的定义,MES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


  • MES依附于特定行业而存在。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有很大差异,导致使用同一个MES平台去开发某一个行业的MES应用工程时,以往所积累的软件模块其复用性很不理想。
中国MES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

  • 全国84%的工业企业对MES有潜在需求。e-works研究院收集的全国1200家企业的有效问卷,有1007家企业对MES有潜在需求,占比高达84%。
  • 2009-2014年中国MES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17.13%,进入快速成长期。2009年中国MES市场规模6.49亿,到2014年市场规模达14.30亿,年复合增速17.13%,进入快速成长期。
  • 离散行业需求快速增长,流程行业低速增长。以石油化工为代表的流程行业由于新建及改造项目相对较少,MES需求进入低速增长期;相反以汽车、3C制造业为代表的离散行业具有更高的行业景气度,对MES的需求更旺盛。


行业竞争格局未定,并购将日趋活跃

  • 竞争格局未定,MES厂商基本可分为三类:自动化厂商、PLMERP厂商和独立MES提供商。目前国内MES厂商数量已超过100家,相对活跃的厂商约50家,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尚未定型。我们大致可将MES厂商分为三类:• 从自动化厂商发展而来,MES的数据采集与指令执行就是和底层的自动化设备打交道,自动化厂商进入MES领域有天然的优势。这类国际厂商有GE Fanuc、Siemens、Rockwell。PLMERP厂商发展而来,ERP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使得ERP背景厂商的MES产品在业务流程和整体架构上比较清晰,可是缺乏底层的设备信息,自动化不高,人工输入比例较大,资料的准确性差。这类国际厂商有SAP、UGS等,独立MES厂商,这些厂商一开始就专注于MES或者MES中的某一项功能,2000年后很多已经被并购,而并购者多是自动化设备供应商。
  • MES行业依赖形成利基市场,并购将日趋活跃。不同行业的工艺和流程差别较大,导致各个行业的MES千差万别形成利基市场。2014年市场空间较大的行业如石油化工、烟草、汽车和3C制造业,市场规模分别为1.79亿、1.4亿、1.94亿和1.78亿,而市场规模较小的行业如造纸近0.2亿。尽管单独某一个行业的MES市场空间有限,但由于其更贴近底层设备,对实施智能工厂具有深刻意义,MES行业并购将日趋激烈。
MES投资建议:相关厂商并购细分行业MES龙头

  • 基于前述分析,我们认为,MES行业的投资机会将主要集中于,相关厂商通过并购细分行业MES龙头带来的投资机会,推荐海得控制、软控股份和宝信软件。
工业4.0重点公司解析

东方精工:坚决推进智能装备平台建设

  • 战略上确立“智能包装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链”和“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MES”形成“东方+”模式,2013年至今,公司已先后在智能包装产业链和智能制造产业链实现布局,未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MES将是重点拓展方向,我们看好公司在此方向的布局。
瑞凌股份:机器人业务布局大提速,未被充分认识的工业4.0标的

  • 为抢占历史机遇,加快焊接机器人领域布局。公司一直以来采取较为稳健的发展思路,目前计划在保持原有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期望三管齐下加快焊接机器人业务布局。1)并购缩短发展路径,优先考虑焊接机器人业务;2)与世界领先的企业合作布局焊接机器人或焊接自动化设备领域;3)公司自身积累焊接领域工艺技术。
新时达:全产业链布局的领先机器人厂商

  • 公司先后收购众为兴(运动控制器)、晓奥享荣(机器人系统集成)、会通科技(伺服渠道商),基本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是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厂商。我们判断,公司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机器人的突围。
埃斯顿:技术积淀深厚的伺服系统厂商

  • 公司是国产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龙头,具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在工业机器人底层技术运动控制上具有先发优势。11月6日,与上汽投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公司收购兼并提供资本运作支持,同时为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进入上汽采购体系提供沟通渠道和支持。我们判断,随着公司渠道的逐步完善,工业机器人销售有望放量。
弘讯科技:源自台湾的优质工业4.0标的

  • 完善软硬件产品打造塑机智慧工厂。目前公司自有产品主要有注塑机控制系统和伺服节能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油泵和伺服电机等)。另外,公司已在广东顺德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伊雪松,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要产品方向,预计明年或能实现销售收入。我们判断,公司未来不排除将继续完善加强现有硬件产品或补缺其他硬件产品。另外,公司已成立30多人的团队研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软件信息化产品,积极为工业4.0时代储备技术。德国工业4.0澳联德国工业4.0原价:69800元优惠价:46800元团费费用包括签证费,机票,境外全程保险,酒店4星或5星,餐饮(一日三餐),门票,交通(欧洲各城市间进城费,过路费,隧道费,油费,停车费,空返费),司机导游费(司导工资和服务费以及住宿补贴),全程小费,商务企业联系,参观,洽谈费,专业翻译聘请费,欧洲大学教授及专家聘请费,柏林工业大学国际培训证书费用等。【无任何额外收费和强制购物消费】仅限前5人德国工业4.0参访游学领先者-----因为专业,所以品质!!【报名电话】0532-55769675解经理 13553082690【咨询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17:30


    关注 清华EDP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