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钟山龙道古村落,在阳光下静听它诉说昔日的繁华!

 

八月,伴着盛夏的骄阳,走进钟山县回龙镇龙道古村落,静听它诉说昔日的繁华......龙道古村落龙道村位于钟山...





八月,伴着盛夏的骄阳,走进钟山县回龙镇龙道古村落,静听它诉说昔日的繁华 ......





龙道古村落

龙道村位于钟山县城南面,距县城约15公里,该村初建于宋(有着700多年历史),依岭而建,前塘后岭,很有气势,该村古宅连遍,炮楼耸立,拾阶而入,如探古堡。





龙道村因董家垌的一旗龙脉(龙脊岭)一直从珊瑚直下,在龙道村至村尾(村名)处有转弯回望之势,即“龙到”了,谐音“龙道”。同时,又因董家垌通往羊头、八步地区的一条小路从龙脊岭通过,人们叫之“龙道”(通往龙脉的道路),龙道村因此得名。



龙道古村落在董家垌众多的村寨中,是一个较能体现当地的民俗风格和人文精神的村落,整个古民居建筑依岭而建,坐东北朝西南,背山面田,避风向阳,村前水塘环绕,村后山峦起伏,是一座典型的蕴含着南方风俗文化、体现出南方古建筑风格的古村落。



龙道村古民居依山而建,由下而上布局,村前以鱼塘为壕沟,沿塘边筑起城墙。整个古建筑群由四个道口。建筑群前砌护村石墙,各道口有闸门,各巷道设有门楼和多重防护门,巷道复杂,炮楼林立,户户相连相通,防御功能十分良好。







龙道村古民居多以青砖青瓦所建,墙体厚在36-55厘米,屋高大多在10米之间,座与座之间或横向相连或纵向相连,十分封闭与密集,带着浓厚隋唐建筑遗风。该村为陶姓一姓居民所居住,单姓独族,其祖于唐末由山东迁入。唐末天佑时期,山东青州太尉陶英以征南将军领兵出征昭州今广西平乐平乱,后因朱全忠篡位叛乱,不复北归,而解兵隐于昭州,后其长子迁居龙平县高村今钟山地,其后人于元朝时期建立龙道村,明清时期,陶氏后人秉承“勤俭持家,谦恭处世”的传统理念,从而使村子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富裕村。









整个古民居群有完整成座古民居56座,单间平房35间,炮楼6座,门楼七座,古建筑集中。各种灰塑、壁画、雕花、飞檐翘角随处可见,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龙道村古民居群,家家石库门,户户正门或东向或南向,每户正门均刻以对联,雕以八卦图及龙凤、花草,许多屋内画有壁画、书写诗抄,文化氛围浓郁,特别是那家家户户的石刻对联,人文特点十分醒目耀眼,反映了清代一个偏乡僻壤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衷与崇尚。





诉说古老的故事

龙道古村落蕴含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如此众多的对联文化。原自明朝末年,该村出了一位举人,名叫陶大鼎。当时正值改朝换代,明朝没落,清朝替代。陶大鼎作为明朝举人,不愿做清朝官员,就归隐故里。此时,村人无所理解,说他“太傻”了。但他不是消极地做个隐士。而是在村中收起蒙童,办起私学,白天执教,夜里读书,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事业。他不辞劳苦,用尽毕生的努力,为村里培养出一批秀才。此时,村里人才真正理解这位举人的良苦用心,对他非常之感激和敬重。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有贡献的举人,也为了体现村人读书明理,崇尚儒学文化的诗礼家风。在建造房屋时,都在门框上刻上对联,营造一个重视教育,提倡读书的风气,也营造了善教育人的对联文化。



守护文明
这个古村落,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为自然保护村落,平时鲜有人来访,残墙断壁,破损比较严重,深巷僻角,平时也无人打理,多为牛栏猪圈鸡舍。平时,来的只是一些附近的游客或摄影爱好者。





人们依然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断断续续向世人诉说着他们前辈的故事......



周边是现代的小洋楼,和来往着已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的人们......





愿我们在快速走向现代化的同时,
不要忘了,
共同守护
这一份人类的文明......


更多贺州旅游咨讯敬请关注!
(贺州行者)

内容来源:贺州行者


综合编辑:七仔

商务合作及爆料:微信/电话 15778496866

■ 关 注 民 生 事    传 递 正 能 量


    关注 钟山鲜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