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西多举措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广西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为广西民族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持与宣传,多举措保护传承弘...

近年来,广西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为广西民族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持与宣传,多举措保护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以项目为中心,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重点推进和扶持愚自乐园、桂林国际旅游演艺之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印象·刘三姐》、《八桂大歌》、钦州坭兴陶、临桂农民绘画、百色靖西旧州绣球村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品牌,提升广西民族文化产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有效推进名录体系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有新突破,全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9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424项和22个扩展项目,2016年7月15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同时填补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三是进一步强化传承保护机制。2014年以来,共安排建设了19个非遗传承基地。完成制定《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传统戏剧类)抢救性保护记录工程标准》。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壮剧、彩调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启动了广西传统稀有剧种剧目抢救性保护记录工程试点工作,对广西传统稀有剧种之一的丝弦戏进行抢救性保护记录。同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传承后继有人。

四是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各项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池市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建设进行调研,目前,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文本已经完成初审工作。继续协调推进“壮族文化(百色)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推进自治区级侗族文化(三江)、苗族文化(融水)、瑶族文化(金秀)和桂派戏曲曲艺文化(桂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建设。在边境8个县区建设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点。

五是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初见成效。完成宁明花山岩画本体三期、兴安灵渠秦堤防渗加固、富川瑶族自治县马殷庙等一批国家、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实施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合浦汉墓群等大遗址保护工程,甑皮岩遗址成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本文转载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

本期编辑:长江长江

原文请点原文链接↓


    关注 文化新业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