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倚飘:再观《印马渡》

 

再观《印马渡》张倚飘印马渡,我每日经过的地方,再观《印马渡》,我仍心绪难平。一年前,我曾在网上看过《印马...



再观《印马渡》
 张倚飘


印马渡,我每日经过的地方,再观《印马渡》,我仍心绪难平。

一年前,我曾在网上看过《印马渡》的删减版,看着片中曾去过的渡口,曾坐过的渡船,曾见过的乡人很是亲切,被渡船上那位体贴孩子的伟大的父亲深深感动,孩子的猝然离去也让我热泪盈眶。

昨晚观影回家的路上,我问同去的先生有何感触?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很想感谢龚老师,让他如此清楚地看到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是啊!片中的宋竹初父子俩就是这样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烈日下、风雪中摇曳的小渡船就是他们的家,儿子宋德义就是父亲的一切。

宋德义是个半哑弱智的苦命孩子,母亲抛弃他离家出走,年迈的父亲便是他的天堂。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他渐渐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学会了撑渡船,学会了与人简单交流打交道,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会了从1数到10,也学会了写一些简单的汉字。

在片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他的艰难成长。虽然他是一个弱智儿童,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精神寄托:片中数十次出现的那句“爸爸,来呀”,可以看出他对父亲的依赖和信任;他每天下午都有去村里玩耍的习惯,当这种习惯被现实干扰时,他也懂得发泄自己的怨恨和愤怒;当老师送给他的小放大镜被另一个孩子抢走时,他懂得不断讨要,因为那是他重新发现世界的工具。

作为一个老师,我很惭愧:工作中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虽然我从未歧视过他们,可是我也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他们的内心,更没有像片中的这个父亲一样,手把手地教授他们学习方法,而是授之以鱼。

对于片中的那位父亲,每次我都是怀着崇敬与敬仰的心去品味的。生活异常拮据,妻子弃他而走,儿子又半哑弱智,可是他一直是积极面对。过年也会在门口贴上春联,憧憬新生活。哪怕后来,儿子落水不幸身亡,他也是把苦和泪深埋心底,依旧养鸡鸭,想多赚钱再取个妻子。从他的身上,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这种坚毅隐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其次,就是观众有目共睹的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镜头下,手把手教孩子写字,数数;孩子生日早早地为他准备生日宴;给儿子喝营养奶粉、吃煨鸡蛋......还有就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做人的尊严:镜头中那个没有出现的唯利是图的牛贩子,不数渡船费,甚至争执中还打了宋竹初两个耳光,宋竹初连夜赶出了那张告示,便是对尊严的宣示。

除了蛮横的牛贩子,镜头下还是有让我们暖心的一幕幕。那位好心的老奶奶,给父子俩送来了一双旧鞋子和土鸡蛋;过渡的行人偶尔留下的零食;那位善解人意为弱者撑腰的村长;学生募捐的几百块钱,那群闻讯赶来的职中学生......还有镜头外的龚向阳老师,带着他的渡船情结,连续三年在这艘渡船上守望拍摄,就连飘着大雪的大年初一,也不畏严寒躬身船舱记录下一个个特别的镜头。

他记录的是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也能让我们有幸接近他宽厚悲悯的情怀。

(原载2016-01-29双峰网 )

作者張倚飘,1990年生,中学女教师。工作之余,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抒写心灵的感动。
中里微周刊,分享家乡点滴记录,欢迎关注


    关注 中里微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