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了,利润怎么增长?

 

“销量下滑了,利润还能增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不信”、“不可能”、“很难”。“很难”是真的,“不信”...

“销量下滑了,利润还能增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不信”、“不可能”、“很难”。

“很难”是真的,“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今天“少帅上位”的统一的刘新华、华润啤酒的侯孝海,他们就做到了。其中,统一销量下滑超过1%,利润却上升了192%。
增长依赖症


“销量增长为0,利润增长还是下降?”可能很多人认为利润不变。其实,多半情况下利润是下滑的。因为中国企业一直有销量增长依赖症。

什么是销量增长依赖症?就是企业严重依赖销量增长,一旦停止增长,立即出现巨大问题。主要表现有两个形态:一是销量与成本交替增长;二是销量与盈亏平衡点交替增长。

销量与成本交替增长:销量增长→成本上升→销量增长→成本上升……

销量与盈亏平衡点交替增长:销量增长→盈亏平衡点上升→销量增长→盈亏平衡点上升……

如果销量停止增长,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会发现,销量虽然停止增长了,但成本还在增长,盈亏平衡点还在增长,这是惯性增长。除非成本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回到前面那个问题,销量增长为0,利润怎么变化?对于陷入增长依赖症的中国企业,利润通常是下滑的。
销量下滑10%,利润下滑多少?
换一个问题:销量下滑10%,利润下滑多少?

有人可能会说,考虑上面的增长依赖症,利润肯定下滑更多,可能下滑20%或30%。

实际情况是,多数企业利润会下降50%以上,甚至有的直接进入亏损。如果销量下降15%,基本可以说大面积亏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产品毛利,最初都是摊费用的,只有费用摊完了,才形成净利润。所以,超过盈亏平衡点,毛利就是净利。或者说,利润是由边际利润贡献的。
被挤压的利润
现在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时期,利润面临三方面的压力。

一是销量停止增长或下滑的压力。行业销量已经封顶,不下滑已经烧高香了,下滑也是正常。另外,新型渠道,包括网络渠道不断增多,销量也在分流。越是传统大企业,受影响越大。

二是费用增长的压力。人力费用肯定在增长,渠道费用难道就没有增长?过去打人海战术,就是因为人力费用低。现在不打人海战术了,渠道控制力又在下降。

三是电商扰乱价格体系,毛利下滑的压力。

在上述情况下,即使销量不下滑,利润也可能下滑。
利润到底从哪里来?
利润,简单说来源于三大要素:一是规模,即销量;二是成本和费用;三是结构,即产品结构。

现在看来,第一项因素已经很难改变,现在能做的只有改变另外两项因素了,即结构和成本

有一种说法,怎么才能实现质变呢?一种是大家熟知的“从量变到质变”,另一种是结构带来质变,比如同为碳元素,从石墨到金刚石,就是结构带来质变。

前面讲的统一刘新华和华润的侯孝海,他们的主要贡献就是不断推出产品升级即大单品,既保住了销量,不至于大幅下滑,也创造了利润。

比如,侯孝海主推的华润“勇闯天涯”,年销量达400万吨,是国内单品销量最大的产品,也是高毛利产品。

再比如,统一的刘新华,不仅推出了大单品老坛酸菜,而且悄悄布局汤达人、小茗同学等,正是这些换挡新品带来了利润增长。

刘新华和侯孝海的利害之处在于,在销量还没有下滑时,他们已经主动布局了产品换挡工作,现在只不过刚好发挥作用布局,这才显示出他们的眼光和格局。
降低成本,怎样才另辟蹊径?
人力成本一直在上涨,怎么才能降成本?现在产品在升级,肯定不能从原料中降成本。

其实,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工具或思维,恰恰能找到降低成本的办法。

一是降低渠道成本。传统营销,一直在打人海战术,搞深度分销。现在“省代”回潮,二批回潮,就是不能再打人海战术搞深度分销了。但是,不搞深度分销,终端铺货率又在下降,新品推广难度又增加了。

怎么才能既做好深度分销,又不打人海战术?我认为互联网恰好提供了这种工具。现存的就有两种工具,一是访销软件;二是B端电商的下单系统。因为借助了互联网工具,效率提升了,人员减少了,同时借助后台系统的大数据,能够精确发现问题,不让业务员每天无目的地瞎转。

二是借助互联网思维进行组织转型。因为人力费用上升,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职能化组织结构,效率极低,特别是广泛存在的中层,既不做决策,又不做执行,纯粹是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角色,而信息的传递恰恰是互联网的优势。所以,像海尔这样的企业,总共只有7万人,却让1万多中层下岗了,搞出了小微主的结构架构。淘品牌韩都衣舍的“三人团”,经销商现在正在推广的“从公司化到平台化”的做法,都是通过组织架构变革来节省费用的做法。

延伸阅读:



统一收入下滑:明星饮料拖后腿



来源:北京商报 | 作者:阿茹汗

虽然方便面板块表现抢眼,但统一未能在上半年实现收入增长,尤其是占据营收最大份额的饮料板块出现了接近一成的同比下滑,饮料明星单品的短寿命以及竞品的不断涌现,也在考验统一最引以为豪的饮料事业的未来增长。

统一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统一收入约为117.13亿元,同比微跌2.4%;毛利下降了4.6%至43.245亿元;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37.8%下降0.9个百分点至36.9%。但是和去年全年一样,凭借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倾斜,统一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在上半年上升12.9%至7.752亿元。虽然有所增长,却不足2015年192.26%的同比增长速度。

分业务板块看,统一方便面和饮料业务一晴一雨。统一上半年方便面业务收益为40亿元,同比增长9.8%,市场占有率达20.8%,较去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

不过,机构分析认为,上半年统一方便面主要受惠于市占率上升及汤达人的强劲表现。但是,由于康师傅推出的经典系列,将影响统一市占率的增长空间,因此,机构预计统一方便面业务下半年增长将会正常化。

相较于方便面业务复苏,饮料成为影响统一收益的不利因素。上半年统一饮料业务收入为74.48亿元,同比下降8.2%。2015年统一饮料业务收入为140.51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微增0.3%。

从微增到下降,在饮料行业中具有标杆形象的统一,为何会在本就强势的业务上出现收益下滑?统一方面将原因归咎于受到了二季度异常气候的影响,即夏季气温偏低及雨量偏多。此外,2016年上半年饮品市场增长已经放缓。尼尔森资料显示,上半年整体饮料市场销售额增长2%,增幅持续放缓。

除行业原因之外,统一饮料业务各品类发展的参差不齐也影响了收益增长。以新品“小茗同学”为代表的统一茶饮料在今年上半年录得37.37亿元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6%,但是果汁事业的收入为16.7亿元,而去年上半年的收入为27.35亿元,且去年上半年统一果汁还保持了26.3%的同比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半年报中统一着重指出:“海之言2015年上半年出现高倍数增长,造就了统一果汁事业跑赢全国整体果汁增长的佳绩。”而今年上半年,统一明星产品海之言表现不尽如人意。

“为了追求中长期品牌价值及利润极大化,今年上半年调整了海之言的销售步调,阶段性进行出货调整。”对于海之言,统一在今年半年报中如是描述,但是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做的调整以及调整影响何在。北京商报记者进而采访统一,该公司回应:“依据港交所规定,我们不能披露财报以外的信息。”

对于海之言销售步调的调整以及销售额的下滑,机构早有预计。中金公司分析师曾表示,预计海之言下降20%;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今年2月的报告中提到,海之言的增长速度已有所放缓。

有不具名行业人士也指出:“饮料新品存活率低,因为消费者口味正在快速变化。此外,海之言成为清淡饮料细分品类的代表,随后该品类中加入了可口可乐、三得利等多个品牌,味道雷同也成为清淡饮料的特点,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日渐减弱。”在该人士看来,这也为统一的产品更新速度以及产品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若明星产品支撑不力,饮料板块必会波动。


    关注 孟庆亮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