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书社』第59期读书会小结:文化科学逻辑领域的批判性研究——韦伯方法论之3

 

5月13日晚上18:30,在社会学系资料室,举办聊斋书社本学期第四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我们讨论的是韦伯《社会...



5月13日晚上18:30,在社会学系资料室,举办聊斋书社本学期第四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我们讨论的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第二篇文章“文化科学逻辑领域的批判性研究(1906)”。张翼飞老师为本次读书会的主持人,郑莉老师、杨国庆老师、赵岩老师、张辉老师、李艳春老师及李雪老师与社会学系本科生硕士生一起参与了本次讨论。

张翼飞老师首先从文本的角度来论述了韦伯本篇文章的开篇中“与爱德华·迈尔的争论”抽象性。首先由马俊男同学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对本篇文章的理解。郑莉老师从意志偶然的作用来着手,认为韦伯在此与爱德华·迈尔的争论的焦点在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的问题。杨国庆来说从历史观的角度抛出来了一个问题,杨老师认为,此处讨论的焦点在于历史研究要做的是什么事,韦伯此处有关历史学的讨论实际上是史学家的任务和责任。而郑莉老师认为韦伯所要说的是具体的历史分析,具体事件的历史分析,不能归到规律方面上来说。韦伯认为史学家要做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不是理想型的建构,也不是找规律。张翼飞认为一开始韦伯说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没有学过解刨学,但是不意味着他不会走路”,韦伯此处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韦伯所要说的是方法论是真的方法的反思,平常只需要用就行,不需要反思。为什么需要反思呢?因为整个学科的范式发生改变后,人们才会对方法论进行反思。韦伯认为当今的历史学也需要这种反思,韦伯正是从这种反思来着手。张翼飞老师接着从韦伯所举的迈尔的例子来着手,分析了因果性的偶然。张翼飞老师眼中,我们所说的小概率就是因果的偶然,就是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没有出现。比如,天马上要下雨了,因为一阵风而没有下雨,这就叫偶然。郑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爱德华·迈因认为在历史事件中是极有可能出现这种偶然因素的,偶然会成为因果分析中的重要因素。历史事件中由于是多种要素的交互作用,更不可能有必然的规律。事件中的偶然的要素起到的作用。随后围绕目的论和小概率事件,大家进行了讨论,闫昊佳同学认为女生很喜欢画,男生买画就可以追到女生,如果不买画就不管用。对于某些概念来说,某些要素是本质的,而某些是非本质的。形成概念来说,偶然和本质的。马俊男同学认为把这两个要素区别开来就是偶然的。杯子和笔的用途是它们的特征,而他们的颜色是偶然。张翼飞老师作了补充性的总结,他认为如果一个东西是作为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只有作为实现该目标的手段的时候,才是重要的,而其他的是偶然的。存在某个事件的发展目的,对于这件事来说,有些目的是本质的,有些目的是偶然的。历史的杂音就是偶然的这个意思。对于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某些事情如无产阶级一定推翻资产阶级,这叫必然。韦伯认为迈尔很多方面都想到了,但是有些地方明确已经想明白了,有些地方没有想明白。迈尔所举的俾斯麦的例子,为什么?韦伯认为举俾斯麦的例子在于因果分析的偶然性。而郑莉老师认为,当你要确立一个逻辑上的链条的时候,建构出来的因果分析的链条,自由意志一定要考虑进去。因果性的分析不能像自然科学那种严格的必然性的分析。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交互作用。韦伯眼中的因果分析不是一种价值判断。韦伯认为,迈尔谈必然的时候却是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来谈的,在文化科学中没有简单的反应之说,所有谈必然的时候代表已经发生的事,因果分析是溯源的归因方式,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一定要考虑进去。历史中不存在必然的规律,是某些已经发生的事件带有必然性。杨国庆老师认为,韦伯在这里所反对的是用自然科学的因果规律的方式来分析文化科学,他所强调的是历史事件的结果性。郑莉老师随后从新康德主义的历史意义着手,认为,韦伯把对意义的分析和因果的分析放在了一起,意义的分析价值的分析以及结果的分析是结合在一起的。李凯尔特和文德尔班等人所着眼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而韦伯认为他们只是在这个层面上来谈社会科学是不够的,社会科学一定要引入因果分析的链条,但是这种因果是逻辑上因果链条。

杨国庆老师随后从马克思和韦伯的不同来着手,认为韦伯反对的是马克思所建立的类似我们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必然倾向。韦伯从新教伦理着手挖掘的资本主义起源的方法就是一种偶然性的因素。韦伯眼中偶然性的因果就可能发生很大的作用。杨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韦伯眼中新教伦理这一偶然性的东西催生了资本主义是否带有必然性的倾向?郑莉老师和张翼飞老师随后作了回应,认为韦伯认为所建构的因果关系中的恰如其分的偶然并不排斥其他的因素对于资本主义产生的作用。韦伯没有具体的如何操作,只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原则。恰如其分的因果关系指的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主要关注点在于对结果是否起作用。郑莉老师随后提出了一个更深入的问题,即,历史研究中的客观可能性是什么?郑莉老师引用帕森斯的给定的现实中所划分的单元行动,把单元成分划分成了很多成分,比如目标,资源等,如果这些单元成分变化的话就可能形成不同的单元行动。这就类似客观可能性的判断,这样的一种判断来说就是客观有效的。这种客观可能性的判断是有等级的,抽取成分进行判断,将经验中事实在提存的时候进行了一种判断,这个时候是客观的可能性判断,所谓的客观就是有效。这种等级差异实际上是看谁说的更加有效和有道理。

张翼飞老师随后又对韦伯的因果性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老师认为韦伯所说的因果性解释其实就是归因。张老师引入失恋而导致发狂的例子说明韦伯眼中历史里的归因和人们对于“失恋而导致的发狂”的归因是一样的逻辑。历史里的归因必须加入经验性的判断,在充分的经验判断基础上,才能进行归因。之后张老师把读书会的讨论核心引向了韦伯文章中提到的“歌德的信”的例子。韦伯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什么是历史学的对象。马俊男同学认为,韦伯举歌德书信的例子在于说明歌德书信是有意义的。研究歌德给夫人写信这个事实实际上为了说明歌德当时生活方式的一种因果。歌德受到浪漫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禁欲倾向实际上可以通过这些书信来说明。看歌德的书信其实是为了了解歌德这个人。歌德因为写这封信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我们要研究的其实就是这种影响。张翼飞老师引用了韦伯在文章中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两种对象,“认识根据”和“实在根据”,韦伯认为迈尔没有分析这两种东西。张老师和郑莉老师认为,认识根据就是知识性的手段,也可能作为因果链条中的原因的分析。韦伯在这里要说的是,康德的书信可能是原因上的也可能是知识性的手段,还可能是这封书信本身就是其评价的对象,它具有独一无二性。它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实际上是这个时代的某些特征的突出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对象的选取具有主观性。韦伯认为迈尔的分析虽然涉及到了价值分析和历史分析做出了区分,但是迈尔的价值分析是静态的,其历史分析是动态的。韦伯认为迈尔做的不够,价值分析也是变动的,价值分析应该放到永恒的历史的维度上去考虑。

郑莉老师随后把读书会的讨论核心引到了韦伯文章中“有价值”和“历史事实中的有效性”讨论。马俊男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韦伯认为研究者对事实的挑选本身就带有着眼镜,而这个眼镜本身又带有历史的时代特点。郑莉老师认为韦伯眼中迈尔没有区分历史个别,历史个别本身的划定是因果分析的重要领域,划定历史客体和历史个别本身的划定和价值是相关的,如果把这个给划定了,会比给出客体分析的原因要重要的多,因果分析不是简单的找原因,而是首先进行客体和个别的划定。之后,郑老师和张老师用通俗化的语言给大家做了说明。

最后,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读书会的讨论。


    关注 HEUSociolog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