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岩的黄岩斜1

 

运动鞋,牛仔裤,配西服,麦根,伊力,美丽洛,梦特娇,你穿过吗?...





我们黄岩人现在嘴里经常会提“黄岩斜”三个字,黄岩斜是什么意思?很多非黄岩本土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就连百度百科里都有关于黄岩斜的长篇注释。
我不用在这里讲黄岩斜的意思,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经历过黄岩最疯狂的黄岩斜年代,相比之下,现在的黄岩斜温柔的斜不成什么气候。
黄岩斜斜得最极端的年代应该是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黄岩遍地都是摩托车,有摩托车不奇怪,但是当你在街上看到的几乎都是本田王和铃木王的时候,你就会咤咤称奇。逛街的时候,人行道上三五步就有停着几辆铃木王和本田王,一点都不夸张。还有比这个更夸张的就是,那时候黄岩遍地都是2000多元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的钢圈是塑料的,所以它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松下塑料王”,我敢肯定这么卵泡饭的名字一定是我们黄岩人起的。这样的自行车在当时卖到2500元一辆,还供不应求,从第一辆直到满大街都是松下塑料王,也就区区几个月时间。我一亲戚,那时候还是度娘,一个月工资也就不到500元,用一年的积蓄买了一辆松下塑料王,不到半年被偷走了,然后她接着又拿出一年的积蓄再买一辆,眉头都不带皱一下的。她的心理反映了当时普通的黄岩人的心理。
最恐怖的黄岩斜其实发生在当时黄岩人的穿着方面。如果你对那个年代还有印象,那么你一定不会忘记那双叫“多拉”的白色旅游鞋,那件牌子叫“伊力”的绿碧碧的夹克衫,那条牌子叫“企鹅”的蓝隐隐的西裤。这一套穿在身上在当年那简直就是派头十足,用黄岩话说就是浪头的猛啊。在黄岩街,10个年轻人,8个都是全身这样打扮。我见过有6个年轻人站成齐排排的一起逛街,从头到脚穿的一模一样。
那个时候,只要一流行什么,黄岩人就要都穿的一样,你穿什么,我也穿什么,大家穿什么,我也穿什么。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出社会的,大家穿的全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钱的穿正宗的,没钱的就穿假的。
那时候“正宗”这两个字在黄岩街很风靡,不管买鞋还是衣裤都要问这是不是正宗的。正宗的“多拉”在当时卖500多一双,正宗“伊力”300多一件,正宗“企鹅”200多一条,穿着这一身要花掉一千多元,当时黄岩很多地方的工资都只有300到500一个月而已。当然如果买假的就便宜多了,每样只要几十元就差不多了。所以学生大部分都穿假的,出社会的一般都穿正宗的,而且穿这些衣服还能显示自己是赖头的标志。除了上面这几样,当时黄岩不同的时期还斜过“木根”夹克衫,“梦特娇”T恤衫,“南朝鲜”夹克衫,“格子西服”,“美尼乐”夹克衫等,每流行一种牌子,街上全是穿这种牌子的。甚至还流行过军装和布鞋搭配穿,就连军装和布鞋都有正宗和假的之分,而且当时军装和布鞋的这种搭配在黄岩算是很龙的搭配,一般赖头都是这样穿的。那时候卖衣服的人都发了一笔小财,有个服装店,单单同一个牌子同一个款式的夹克衫,在黄岩就卖了300多件。后来想想,这些衣服里除了梦特娇以外,其余的都是一些不三念六的牌子,而且又不是从专卖店买的,鬼知道是不是正宗的,其实这些衣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市场货,狗P正宗不正宗的,就是用来骗骗黄岩人的。但那时候买衣服就是这样很盲目的,根本不管它好不好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只要街上穿的人多了,于是就跟风了,就斜倒了。就拿那个著名的“伊力”夹克衫来说,当时椒江人都在笑黄岩人,怎么会买这么难看的衣服,像山头人穿的一样。我也很不幸的曾经穿着一件“伊力”去三门玩,以为自己龙死死的,结果被三门人笑我怎么穿这么难看的衣服。我那件华丽丽的“伊力”呦,你让老农我异乡丢尽老脸为哪般?
说到这梦特娇汗衫,我记的当时的价格在700到1000之间,当然这是正宗的价格,假的也就几十元,像我表弟当时在读初中就穿这种假的汗衫。后来他一个同学,把他爸爸那件正宗的梦特娇汗衫偷出来穿,当时在他们班级里简直龙蹿切。他们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就大家说好轮流穿,每个礼拜每个人轮流穿一天,于是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常看到我表弟和他们的那几个高矮胖瘦不一的同学,每天轮流着穿这件梦特娇。记的当时黄岩街把梦特娇汗衫传得神乎其神,说把梦特娇汗衫弄湿穿在身上很凉快的,于是我一个朋友真的去弄湿了穿在身上,然后告诉我们说真的很凉快。今年夏天有一天他无意间跟我聊起这事,对我说:为什么那个时候我这么笨,不管什么汗衫弄湿了穿都是凉快的嘛...
在90年代中期的某个冬天,黄岩斜又开始斜皮衣了。在那之前黄岩人管皮衣不叫皮衣,叫皮夹克。就在那年开始,皮夹克才叫皮衣,你如果说这是皮夹克那你就是落伍了,叫皮衣多好听多龙死死啊。于是1000多2000多的皮衣又开始斜遍了整个黄岩。我想起来那个时候卖衣服的那帮人都发财了,一个店里只要卖几样名堂就够了,反正黄岩人从头到脚穿的都是一样的。别的地方人买衣服要买不一样的,叫个性;黄岩人买衣服要全部买一样的,叫性格。现在想想我年轻的时候在穿衣服方面确实挺失败的,包括我的朋友们,他们也都是失败的,这些衣服也只能在黄岩自娱自乐,根本穿不出去的。外面的流行指标根本流不到黄岩来,黄岩人有黄岩人自己的流行风向标,但我不知道当年是谁带起的这些潮流,现在要是知道的话,真想报以老拳相加。顺便说说在90年代末期黄岩曾经流行过西服配公文包,很多人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当工人的,还是当保安的,一出去逛街就穿一身笔挺的西服再夹一只公文包,不过那时候的黄岩斜已经渐渐的没有90年代初期那么激烈了,只有在城关一些出社会的年轻人里流行过一阵子。于是我一个朋友就这样的搭配去杭州玩,以为自己很时尚很潮流,结果在杭州有个老太婆问他是不是推销员。
80,90年代的黄岩斜是物质欲流的黄岩斜,从这这些层面可以反映出当时大多数黄岩人心态:爱面子,喜攀比,盲目跟风但自身却又没有多少内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穿衣打扮到打群架都一样的充分说明了黄岩人的这些特点。穿同样的衣服也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龙,打群架也是为了打出名气显示自己多有名堂。所以那时候“有名堂”是夸别人厉害的赞美之词,“你算噶么名堂”则是藐视别人的鄙夷之语。所以说这个“名堂”包含了太多的名堂,而非NBA的名人堂。

那时候的黄岩人除了穿着方面的黄岩斜以外,连去买衣服的地方也是黄岩斜,有些服装店名气卖出去了,于是个个都去那家店买,买来以后穿在身上,如果有人问起这衣服多少钱,除了告诉他们价格之外,一定不会忘记附上一句“是在XX买的。”于是这个XX名气就越来越大,光顾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在XX买了衣服穿在身上仿佛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这可气坏了别的服装店,明明自己卖的衣服档次不输XX,甚至卖的衣服是一样的,凭噶么他们都去XX买却不来我的店买?所以说黄岩斜往往导致店家们总是一家欢喜万家愁。

就连吃东西也是一样。现在的老字号多么庞大,以前在天长北路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面,我和朋友半夜经常去那里吃菜泡饭,姜汁。几年以后,把旁边的店面都吞并了不说,还在电大路和西门再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还是好的不得了,经常去那里吃东西都没位子可坐。记得以前的老字号,一般都是做下半夜磅的生意,那些过夜生活的人习惯去老字号吃东西,叫几瓶啤酒,装几只鸭头,然后再来碗菜泡饭。有些黄岩人经常带小姐来老字号吃东西,小姐认识了别的男人以后,又带别的男人来老字号吃东西,七吃八吃就把老字号吃成了黄岩最大的小吃店。


    关注 奔跑的鸡大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