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民俗村里的关中“味道”

 

曾几何时,站在骊山顶的烽火台上,看着高楼林立的临潼城区,我却在计划着在老家建一座传统关中院落...



图文 / 趙客

地点 / 兴平马嵬驿





和往常一样,新建文档,点击打开,草拟标题,推敲标题用词时免不了向中国好同事请教一二。听我念完标题,她略微不解地问道:“去了马嵬驿,不是应该写关于美食的文字吗?”



将大脑里暂存的胶片回拨到当天,顶着烈日,走马观花地在民俗村转了一大圈,美食、建筑、农具、各种装饰看了不少。虽不似刘姥姥进大观园般,可背着相机的我更沉溺于建筑、农具、装饰之中,唯独美食并未品尝,就记得M姑娘说,“热得没胃口”。



民俗村里,黄铜做成的塑像格外逼真,瞧着孩童打陀螺的塑像,换一个场景那就是童年时的我,想起本科时看过的拍摄于临潼雨金镇的学院派学生剧《紫陀螺》,一句“爸咦,给额剁个猴(注:临潼方言中对陀螺的称呼)些”的台词大概就代表一个人的童年;站在手艺人剃刀塑像前,脑海中立马跳出这样一个长镜头——炎热的午后,一个打扮朴素的传统手艺人扛着长凳和布袋走街串巷,“剃刀磨剪子”的声音回荡在村里,紧接着农家院子里悠悠传出一句“剃刀磨剪子滴,等一哈”……一个个消失多年的物什,穿越时空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身体的某个神经就如同被重新拧紧的发条般开始运作,封存在内心深处以黑白胶片形式存在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出。







站在一座传统关中庭院门前,熟悉的大门楼下依稀能看到童年时玩耍着的自己。只是,这座庭院的一切都是崭新的,而记忆深处的大门楼已不再光鲜亮丽,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太多斑驳。打开两扇门,一座照壁映入眼帘,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跨入庭院,站在天井,房子半边盖的模式并无二致。也许,北宋时期的关学大儒张横渠就是在这样的院落里给我们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信条。



整个院落的布局和装饰,都堪称完美。只是在我看来,摆放在房门口的复制版唐三彩多少有些煞风景,毕竟唐三彩在唐朝属于陪葬冥器,将它放在家门口合适吗?难道是镇宅需要?反正我是不懂。





虽未品尝各色美食,但至少过足了眼瘾,闻遍了各种香味,看着忙碌的店家,真想替他喊一嗓子,“乾县锅盔美滴很,要不要来一个?”下次,腾空胃,去马嵬驿,甩开膀子吃一回,岂不美哉!



回程时,逐渐消失在视线里的民俗村,似乎意犹未尽。曾几何时,站在骊山顶的烽火台上,看着高楼林立的临潼城区,我却在计划着在老家建一座传统关中院落,不过,那样的场景似乎更适合含饴弄孙的老年生活。








    关注 飞流的小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