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封,请为爱婚

 

所以,真的是相不相信爱的问题么,还是有那么一群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也不会爱呢。或者说,他们只是还没遇到会激发其爱之能力的人,但这个人一定会出现么?...



谢老师:

顺不顺利的,恭喜作业拍完了。

今天从起床就感觉隐隐的不痛快,也说不清为什么,迷迷糊糊看了无数集美剧,玩儿了半天全民超神,吃了足足三大碗酸奶,逛了两遍超市,直到三分钟前才发现原来是因为要交作业了。所以说拖延症什么来着,大概就是我这样,你忙了整整两星期,我就闲晃了两星期,也丝毫没打算要利用这段时间写半个字儿出来。我一辈子不干提前完成任务的事儿,这是人生大方针。

读了你的信,第一反应竟然是盼着你生孩子。

我常想啊,等我们孩子那一代长大了,还会被追赶着找对象结婚么?没错,是找对象不是谈恋爱。在催促孩子成家的问题上,很多长辈从未提到过要爱,只说找个踏实人过日子,或是年纪大了总要有个归宿。他们羞于提到爱这个字,觉得那不止没意义更显得不实在,远不如摆在眼前的毕业证书房产证工资条有分量,更无奈的是,很多我的同辈也喜欢来一句“再不结婚不好找了”,这让我不知要接句什么话来表达善意。

昨天我看了Discovery一个讲述时下中国青年婚恋状态的纪录短片,选材在中国西南某省省会,拍摄对象是两个有离异儿女的家庭,叫什么没注意,就A家和B家吧。A家的女儿35岁本科离异带着五岁幼子住在父母家,B家的儿子34岁学历低离异带着读小学的女儿经营一间很小的香烟铺子,这两家的共同点除了均有离异儿女还有每周末老人都去相亲大会给孩子找相亲对象。是,我特意介绍了他们的学历,A家爸妈给女儿找的相亲对象必须是同等学历以上的,而B家妈妈儿子学历低却并不想找受教育程度相当的儿媳,她觉得儿子配得上更好的。如果说A家考虑的是背景接近有共同语言的话,那B家是虚荣心么?

谢硕士,如果咱俩同时被放到相亲名单上,你说B妈妈会选你还是选我呢,估计咱俩都没戏,两个没固定工作的人是不会被相亲群体接纳的。在婚恋市场上学历中等偏高的女性比较容易优先被选择,而且这群叔叔阿姨们并不待见女博士。于是你我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姑娘就这样被划拉成不同梯次供世人评判适合结婚的可能性,跟做题一样精准。

A妈妈每次从相亲大会上抄一长串电话回来挨个儿打过去询问情况,对方经常是听到她女儿带着孩子就回绝了,她说想给自己上了年纪的女儿找个好归宿。A的女儿也有反思,中国社会不比西方,自己还是想要找个合适的人结婚过日子的,她相信有婚姻的家庭会比单亲家庭更幸福。这个35岁的姑娘长相可爱性格温和乐观,她愿意尝试各种途径去结识有可能共度余生的人,却一直用“合适”这个字眼,不敢爱,合适就行了。

B妈妈一直说自己命苦,每天起床就要去买菜,回家给儿子洗衣服,然后把午饭做好送到香烟铺子去,她已经很久没去教堂了,偶尔去一次都是老泪纵横的祈祷主能赐儿子一个好老婆,她希望未来儿媳能跟儿子一起管香烟铺子,照顾儿子起居,这样她就可以真正退休并且经常去教堂了。哈,看到这段我都乐了,这个护犊子的妈呀,找儿媳就是为了接自己的班儿给她家当牛做马呗。

经我描述,这位母亲可能已经身带戏剧色彩了,但她不是特例,她是万千当代适婚青年父母中最常见的通用款。这些家长最常挂在嘴上的就是一句“别的都无所谓,只要对你好就行”,看似大度细想却是无尽的自私,真的只要对你家孩子好就行了么,对方也是有爹妈的大活人,难道就不需要把对等的好也回馈给人家么?所以在这样的家长教育下,很多人把被照顾被爱学得好好的,却从没人教他们如何去爱一个人。付出?别说他自己还没想清楚,爹妈已经拦在前面告诉你这是吃亏了。

他们的人生信条大概是“给我的是应该的,没给我都是欠我的”。

短片中还穿插着拍了一个不到三十的男生C,当拍摄者问到对未来另一半的期许时他说“第一,我喜欢的。第二,爱我的。第三,有牺牲精神的。”。

所以,真的是相不相信爱的问题么,还是有那么一群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也不会爱呢。或者说,他们只是还没遇到会激发其爱之能力的人,但这个人一定会出现么?

回头看我开头提的问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今天催着儿子结婚的爹妈未来会升级成追着孙女儿嫁人的爷爷奶奶,这并不可怕,只希望那时的孩子懂得走进婚姻不是年纪大了不是被托付给谁也不是受迫于任何世俗压力,只是因为相爱,想要给爱人一个家,把彼此变成更幸福的人。

不过再想一想,两个不爱但是很合适的人结婚,安稳度日,也是另外一种人生吧,我们是不是太理想主义,太习惯用自己的衡量标准去审视世界了呢。

我最近越发的懒,猎奇小说都用听的,每天听着故事入睡,好像回到小时候听故事磁带的日子。

祝你拍片儿都有我这种靠谱女演员追随



2016.03.10 01:10 台北


    关注 那就写信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