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大王真错了吗?

 

教育从来就没有捷径~快步瞎走,只会扯着蛋~...





女儿识字甚早,估计也就两三岁的样子吧,刚会说话没多长时间,从认得几个字开始,进展神速,到了五岁时阅览份报纸,读本故事书已不在话下,进小学时我颇为得意,就这认知水平,学校里的那点语文还不跟玩儿似的,看自己的孩子,满脑袋都是“天才儿童”的光环。这点和阿啃老师家的白字先生菜虫虫相同点是我们家的娃也是看各种国内外绘本和故事长大的,不同点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识字的。

这个识字“天才”进了小学没多长时间,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孩子不会写字,每个明明认识的特别简单的汉字基本属于画出来的,这无法符合老师的教学要求,大小合适,工整洁净,其实到现在写字都很丑。这也就罢了,紧跟着就是错别字,各种严重又离谱的错别字,甚至脑子里想的和手里写的完全脱节。写字忽然就成了她小学低年级的噩梦,课堂默写时的各种红叉,回来埋头订正,错的继续错,本来没错的下次就错了,永远不知道哪个字词成为下一个倒霉蛋,被大小姐写得面目全非。

到了看图写作文的阶段,惨不忍睹了,错别字连篇,人家作文老师是画波浪,咱家这个到处都是红圈,旁边有老师一笔一划写出的正确的字,订正吧。

错到最后,老师也是没辙了,和我戏称她这位学生为“错别字大王”。背着这个戏称后来转学到上海的小学时,见到班主任的谈话内容之一就是麻烦老师和以前的老师一样,尽量宽容孩子的错别字现象,作为家长,也会努力改正。说完自己在心里翻翻眼睛,天知道该怎么配合改正,天知道她写哪个字会出现无比离谱的错误,变成一个“孔布粪子”,更不会知道她还会将一首古诗楞改了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西天”,生生把一行白鹭写死了。

奇特的转机来自于四年级,连她自己都有点惊诧的事发生了,错别字忽然少了,那原本连篇累牍的错别字变成了星星点点,她开始逐渐理解汉字的构成,当然,时至今日,她还是会写错别字或错用字,但随着她的成长,我明白了一件事:教育从来就没有捷径,以为快步跨越的,实际上一定是跌倒在地,必须从头摸索,没有从源头的了解和领悟,所有的学科都将是无源之水,长不了。
到了现在,我和女儿终于可以坐下来,用平静加戏谑的口气来探讨汉字为何比英文字母难学了。26个英文字母,26个字符,根据字根进行组合,语境不复杂,简单准确,着实省去了大脑强行记忆的劳累的工作,当然要容易不少。然而让我们又爱又恨的汉字(仅指繁体),每个都是一个象形符号,常用汉字有2000多个,和26个相比,显然已没有了可比性。中国古代的教学比较单一,让所谓的读书人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记忆象形符号的上面,尤其举国的科考制度下,对文字正确且工整上要求甚严。这种学科的过于单一化,其实阻碍了古人在其他学科上的发展与创造,即使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古代科学,也没有成为列入学习的体系,相反,在《汉书.艺文志》里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也就是说周朝人八岁上学,教育官员不仅要教贵族子弟学习文字,还的教导构成文字的基本原理,唐宋以后还有专门的”字学“,文字成了重点学习的一门科目,对讲究功利、实用的中国人来说,其他学科便可有可无,纳入科考后直接变成”无“,只有底层的百姓为了过活,开发了无限的创新智慧,一切也只是为了生存。一场所谓的汉字美学就此让大量的其他的学科拱手让出了研究时间,不得不令人摇首叹息。
重新回到对汉字的研究,中文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已经从形象走向具象,而简化字的出现,更是割裂了汉字之间的渊源与连接,如果一个孩子还处在形象思维里却接触到了断层的简化字符,不仅加深了记忆的难度,理解上也会出现偏差,若再没有师者从旁指导的”字学“,对汉字结构,比如象形、指事、会意等深层次的教导,甫入校门需要启示蒙发的稚童来说,张冠李戴,错用别字,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强行记忆,孩子也是会自我学习的,自然会逐渐找到字符的规律,但至于汉字的学问及源头,估计十有八九都丧失了兴趣,毕竟好玩的事情太多了,谁还浪费精力在故纸堆上面呢?理解。因此书法逐渐成了艺术。没听说谁写书法会写出大错别字来,不信你就去研究其中原委好了,保证和”字学“相关。
这样一来,也特别理解外国人为啥学不好中文,尤其写不好字,谁没事记2000多个字符啊,如果不是需要考试的话。不少外国人根据为外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拼音,拼读出来后倒也可以对话,但一落实到汉字又搞不定了,拼读的字符和汉字象形字符根本不搭,是两个通道好吗?想想中国孩子开始学文字确实不容易啊,除了记忆象形符号,还得记忆字母符号(拼音),双管齐下,结果,还有多音字、多义字、近义词、反义词……头晕脑胀不说,教学速度还非常的快,默认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出厂设置。哎,谁告诉你们这帮熊孩子是“天才”哒?还是说,原本“八岁入小学”的规则变成“八虚岁入小学”,之前的幼儿园阶段就该开始“字学”?饶了孩子们吧,还给他们小画书,故事书,至于以后上了学,是不是和孩子一块研究研究“字学”,悉听尊便。要不,就一块儿阅读,傻傻等待孩子们的自我领悟,只要愿意等,也是可以等到云开见月明的。

一番讨论下来,女儿觉得自己好“伟大”,居然就这么掌握了全世界最难的字符且现在可以灵活运用,至于“错别字大王”的锅,她表示不背,毕竟这不是她的错。咦,她写的错别字不是她的错,那么,究竟是谁的错?



(悄悄附图一张,时年2005年10月,女儿两岁半,这张照片令小鱼儿妈妈过目不忘,为了这不曾忘却的记忆,翻出此照,乐呵一下~-~)


    关注 思享天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