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清新脱俗的散文——幼儿园设计回顾(上)

 

做设计,就如同写一篇清新脱俗的散文饱含深情,也缜密严谨...





幼儿园,这已是初涉建筑学的第三个设计了,于我却宛如新生,方才窥得一些设计的门径。愚钝如我啊,现在才开始认真的考虑如何做设计。

老师指导的思想都是由总平面的布置开始,推导各层平面,最终再贴附材质和组合立面。是受到了空间组合论的影响吗?这样合理吗?一直令我困惑!总平面在我看来仅是对建筑最终成型后的一个俯视表达和场地概述罢了。最开始的总平设计只是一个概括的场地表达,和基本的设计框架,往往最终的定论却大不相同。

当大师们讲述自己的建筑时,首先提到的都是设计意图或是某个情怀的点,之后才是由这个奇点所爆发出来的一系列设计思考,场地安排,功能布局,诸如此类。和老师的理念大不一样!我不晓得这是否和伪善的资产阶级提出的,那些为本是在资本必然因素推动下的措施而找的社会借口一样,只是为了给建筑镀上一层人文关怀的金身。

应该不是吧,我想!



粗略的说,这次的幼儿园也是依照此法设计出来的呢。虽然开始只是想要做到有聚落感,生长出树的建筑,但在被老师驳回数次后,突然想到了李兴钢和董豫赣老师都讲过的“行望居游”。虽然这应该是是做园林或者大型文化建筑的理念,但我还是不自量力的套用了。有了基础的场地分析和概括的功能布置后,引入这样一个理论的指导,突然就感觉顺畅了许多。但是,由于场地并非正北,在六个班的儿童活动单元的排布上,采光的问题便显得有些的棘手。既要满足六个单体的安放有致美观,又不能使任何一个单体被遮挡采光。

困扰了尽三天的问题最后只是在半个小时内解决了!办法就是像李兴钢在做复兴路乙59—1号改造时对表皮的模型推导一样,也就是常见的模型法。只不过,我是用来推演我的体块布置。在推演前,我已做好了儿童活动单元的设计,所以按照尺寸比例,做了六个一比五百的体块模型,在之前被否定的总平上,根据采光的限定排列旋转着体块位置,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也制造惊喜。当确定了单元体块的位置后,却感觉好像设计才刚刚开始,之前被推翻的方案都是序曲。

确定了“居”的问题后,便环绕体块做了一条曲折的走廊试图解决“行”的问题。却在服务、后勤用房的多次改动的后,曲折的变化产生了更多的围合,顺应如此,将其用于庭院。绕堂而望,临庭而游,抬头见树,低头见水。顺理成章,之后的平面布局顺其自然的设计完成了。



好像完成了平面布置便是完成了老师的设计任务要求,虽然没有让做立面的设计,但是于我而言半成品虽美,却始终有一种含梗在喉的感觉,不吐不快。然而,立面的设计才是真正痛苦的过程 ……

附:《借我》,是画正图时我最常听的一首歌曲。谢知非的音色真的和安溥有一拼了。简单的配器是我颇为喜欢的民谣风格,它也是。“借我孤绝如初见,借我不惧碾压的鲜活,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我很喜欢这句词,就像它能借给我亡命天涯的勇敢一样。激励着我不惧人事碾压,不慕庸碌苟且,在血色微茫中奋然前行。希望各位也能从中汲取到那奋不顾身的力量吧。



——丙申五月 琴无咎 诌


    关注 途中舍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