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的村落丨为了留住手艺,她终于架通了城与村的桥梁

 

留住手艺,让妈妈回家。...





手工的村落

手工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它来源于生活,而传承于村落。

我们正在发起的手工的村落项目;

是用热忱的情怀和力量让这些村落复苏并自然的生长;

是修复村落历史,更是修复村落人心;

植入优秀的技艺激活村落原有的产业形态;

用 全新的运营理念塑造村落未来的自我品牌。

我们架起的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绿色桥梁;

我们扮演的是文化的守望者,村落的守门人。

  春去秋来,由榉溪村“村长”郑芬兰主导的『手工的村落』项目在榉溪村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让人欣慰的是,善良的村民是真正把郑芬兰当作了自家人,而手工村落项目也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作为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九思堂在文保单位指导下,修缮工作已经陆续展开

这一切源于郑芬兰把榉溪村的产业规划和改善村民生活挂在了心上。每个月郑芬兰都会回村四五次,耐心指导培训村民织带织布,持续关注九思堂修缮工作,每次回村,她都会带着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一起为榉溪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订单来了

  郑芬兰希望深挖榉溪村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植入小巷三寻的技艺与运营理念,在当地特色产品的基础上,用锐意创新的思维与设计能力研发一系列非遗文创衍生产品和符合生活的日用品,并让它撬动市场。它是小巷三寻『手工的村落』计划的重要一部分。目前,榉溪村已被列入小巷三寻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郑芬兰的带动下,县、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榉溪村妇女所织的手织带已经成功研发成相机带,可喜的是已经拿到了客户订单,并且系列衍生产品还在继续开发中。


老人笑了

  产业的植入让村里的奶奶们空闲时间有事可做,通过自己的手艺每天有了“意外”的收入,大家聚在一起做做手工活,日子也比之前更有意思了。







孩子乐了

  随着“郑村长”在村落中不断地植入活动,村里的小朋友们可是乐坏了,画脸谱、染手帕、做月饼一场场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迎面跑来的小姑娘到“郑村长”面前,突然深深的鞠了一躬:村长好。原来是七夕活动时国学老师教导小朋友,遇到长辈要问好。郑芬兰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她亲身见证了榉溪村一些微妙的变化。



上甲在继续

  在郑芬兰心里一直还记挂着远在贵州安顺上甲的两位90后女孩:车然、刘香。从一月份开始,她用自己的力所能及帮助车然和刘香、帮助上甲妇女一起来恢复传统制衣技艺。四次深入上甲调研行走,不遗余力地改良布依族传统服饰,并将手工技艺植入上甲妇女,还积极发起众筹和分享宣讲。



郑芬兰的帮助让这两位女孩更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自己当初的信念:传承和保护布依族制布工艺。目前他们正准备众筹出版一本关于“贵州布依土布”的独立出版物。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这两位女孩搭车走村,坐过垃圾的车子,也搭过拖满麦穗的三轮车,她们走访一个又一个的布依族村寨,只为在这个最好的年纪,做一份最美的事。她们的行走和记录,只想唤醒沉睡在山林大地的情感技艺。我想她们的脚步不会停下,故事会一直继续下去。



留住手艺,让妈妈回家

  在中国的大部分村落,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为村庄的主要人口。更可怕的是空心村,让传统乡土文化土崩瓦解。如何让外出打工的妈妈们回归,将技艺传承下去,需要更多的人加入郑芬兰和车然她们的队伍来,共同努力。



手工村落民间手艺的发展在于妇女们的回归
只有当她们留在了家里面、留在了村庄里面,我们的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才有希望。


更多精彩分享,敬请持续关注小巷三寻官方微信动态




精彩推荐

手工的村落丨北京,我们来了

手工的村落丨石凹村二区的这群年轻人在折腾啥?

手工的村落丨母亲的力量,让手艺回归本真

手工的村落丨指尖儿上的生活让留守村民不再孤寂

手工的村落丨“手工的村落”,独自论证十四年,一起践行在今天

手工的村落丨好样的,女孩儿

手工的村落丨让我们一起努力,女孩儿

手工的村落丨你在上甲的布依寨,独守孤寂

手工的村落丨她们让上甲在皇城唱名


    关注 小巷三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