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网剧《余罪》,教你三招爆品打造法则

 

《余罪》完美演绎《引爆点》三法则,教你在产品营销和创意传播中如何引爆新的流行潮。...



最近的爆品,《余罪》是其中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余罪》从小说出发,到电子书、话剧、网络剧、大电影、游戏、海外版权,深度打通了整个文化产业的链条。

《余罪》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讲述了传奇警察余罪跟毒贩、悍匪、黑道大佬交锋的精彩故事。下文统一用简写《余罪》代指本书。

为什么出版前被30多家出版机构退稿的文稿,如今却能带动一条产业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本文试图从《引爆点》的角度,解读没有太多宣传推广的《余罪》,如何成为吸金利器?
《引爆点》
《引爆点》是格拉德威尔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著作,本书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潮为切入点,从传播人、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三维度提炼出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从而找到像传染病爆发一样引发流行狂潮的引爆点。



▲《引爆点:如何引发流行》入选《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20本商业图书”。
个别人物法则

联络员、内行、推销员
格拉德威尔认为,个别人物法则中有作为信息收集者和发布者的联络员(连接型人格魅力体)、内行(知识型人格魅力体)和推销员(感染型人格魅力体)。

引爆《余罪》的个别人物有出版社、作家、粉丝。他们能涉足许多不同领域,具有出色社交天赋,并能与很多人保持着一种随意的社交关系,一旦有了新信息或新想法时,这种关系可以高效地传播信息,产生“引爆”效应。

  • 强社交的联络员


《余罪》的出版起源于两年前的一次偶然。著名作家小桥老树推荐给出版方读客图书。当时读客副总经理程峰在公司同事的反对声中签下了这部重磅书稿,但受制于种种原因,书一直拖到2015年底才出版。而在这两年之中,《余罪》先后被30多家出版机构拒绝。

此时的读客图书和小桥老树,充当着联络员,成为书籍传播的粘合剂,四处传播着好书《余罪》。结果《余罪》一经推出便横扫各大书店和网店的榜单,畅销50万册。



▲《余罪》第一本。

  • 内行名家的背书


该书的出版直接获得了著名作家马伯庸、小桥老树、蔡骏、周浩晖、孔二狗等内行名家的一致好评,在文学圈充当数据库的他们,这些作家本就是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权威作家,有了他们的专业助攻,《余罪》火爆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作家马伯庸曾评价《余罪》,
是一部刑侦小说,也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市井众生相。
出版不久,《余罪》就和《三体》、《盗墓笔记》等超级IP一起入选“首届中文小说阅读快感排行榜前20”。

  • 粉丝推销完爆专业营销推广


对于某些不会轻易相信传播信息的人,一群专业的推销员就有能力说服他们。《余罪》的推销员,不是营销推广人员,而是《余罪》的粉丝们。黎万强在其《参与感》一书中说到: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把《余罪》当成一个品牌看待,粉丝们也算是和《余罪》共同成长。2013年12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节目以《余罪:我的刑侦笔记》的火热为话题采访过常书欣。那时很多职业警察以读者身份在网络上直接参与到小说剧情讨论当中,引发了现象级的阅读狂潮。

常书欣在采访中直言:
粉丝里有很多警务人员,他们会像审嫌疑人一样审视文字.......最难对付的是,这些人猜情节,有些人看一半就能猜出结局来,他们专业的欺负我一个业余的,于是就逼着我绞尽脑汁不断来一个峰回路转。
当网剧播出之后,抱团讨论、多角度解析、主动安利、甚至二次创作等常见的粉丝行为,使《余罪》在社交平台上的活跃度始终居高不下。



▲书籍带动网剧,网剧又引发销量狂潮。

截止到2016年7月,《余罪》5册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册,电子书更是开启霸屏模式,稳居亚马逊畅销榜前列,好评如潮。
附着力法则

内容为王,价值传染
格拉德威尔认为任何观念要对人产生震撼作用,关键之处都在于其内在质量。在适当情况下,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出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使一套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

那么怎样使信息产生附着力,让消费者对《余罪》上瘾呢?

《余罪》找到的 “附着力因素”招数,是制造话题性内容引发持续关注,卖的是故事和社交。

  • 超级符号+文化母体成就超级畅销书


读客图书超级符号的图书包装,为流行降低了门槛。

封面采用大家熟悉的监狱元素,焊铁铸造的牢门令人望而生畏,大片的红色(第一本)异常醒目,与牢里的黑白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暗无天日的压抑感。更直接对应封面“一个传奇警察与毒贩、悍匪、黑道大佬的交锋实录”卖点,以最快的方式和读者沟通这本书的故事。



▲《余罪》系列书籍延续同样的醒目包装。

腰封设计更致密。水太深、心太黑、命太硬、手太狠等简单有力的词语,都是阅读群们聊起此类话题的时会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寄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感慨词,直接加速了目标受众对《余罪》的了解并产生购买冲动。

  • 真实故事对接年轻人的价值观


《余罪》最开始被网友安利的理由之一:这是一个内地版的《无间道》或者《使徒行者》。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意思表达的很是清楚。它填上了内地警匪题材剧的空缺。



▲《余罪》第一季海报。

常书欣本人年少时有过“混社会”的经历,他也曾流落于广州因为抢夺罪被判了8个月监禁。所以书中那些流氓、毒枭、扒手、悍匪和令人大开眼界的诡计与花招看起来真实自然,触目惊心。

《余罪》一改警察根正苗红的高大形象,传达的是一种追求自我的精神,一种非常符合90后的价值观。



▲《余罪》中独创的旁白方式。

  • 剧情和人设具有浓重的社交基因


主角余罪的定位是每天混吃混喝等毕业,只为回家当个片警的小混混,这种人设非常接地气。在表达上,虽然是警匪故事,但不是悲剧的;虽然触及了一些阴暗面,但用的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的喜剧手法,很容易引发粉丝在社交平台上的火热话题讨论。



▲非常接地气的人设。

《余罪》的主角,张一山饰演的余罪,这个“长残了的”的刘星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刺激了网友表达欲;尤其是张一山和当年的姐姐夏雪在社交平台的互动,更是爆发了《家有儿女》粉丝们集体回忆和自媒体们猛扒八卦的热潮。(在《余罪》播放前,杨紫凭借《欢乐颂》,强势占据网络话题火热榜)



▲2005年初开播的《家有儿女》。



▲杨紫,在《家有儿女》中饰演夏雪。

内容具有“附着力”,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有附着力的内容经常是跨渠道的,它会穿越这些技术、渠道的壁垒,让所有人都在谈论它。



▲每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或是曾经有过英雄梦的男人,都能从余罪以及他的小伙伴身上找到自己的性格。
环境威力法则

细微信息点,是群体效应的引爆点
格拉德威尔认为,流行潮同其发生的条件、时间、地点等密切相关,促使人们进行某种行为的不是某类人而是其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更为强烈。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尽管我们对此并不完全了解。
  • 贴紧爱奇艺强平台助攻
在“《余罪》逼我买了爱奇艺会员”的强势论断背后,凸显的是爱奇艺这个优质的营销推手助力内容释放了价值。在爱奇艺强运营和强推手能力的助力下,《余罪》火热效果得到进一步放大,从而实现多种商业模式融合。



▲《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最好的我们》等火爆的作品出现,可以看出爱奇艺的强平台优势。

《余罪》5月23日在爱奇艺上线后,四集破2亿的成绩成为了行业标杆。《余罪》后续出版书籍,势必将在网剧的推动下掀起更大热潮。



▲《余罪》第二季海报,目前市场上有人预估原著内容可撑10季。

  • 直击网剧市场的蓝海


由于受众趋于年轻化,创作机制灵活, 2016年网剧逐渐进入到大爆发的时代,涉案、灵异、穿越、科幻,甚至耽美都能在网剧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引爆网剧的乐视自制的《太子妃升职记》

在涉案剧领域,早期的《暗黑者》(2014)、《心理罪》(2015)先后赢得了网友的认可,2016年上半年《他来了,请闭眼》也因大咖加盟而话题性十足。但这些“前辈们”走的路,都把主角打造成美剧范儿的逗比,或是戏剧性与形式感兼具的天才,或是无所不能的完美情人,在这些高大上的怪咖面前,余罪的痞气既接地气又真实,气质上的差异让《余罪》脱颖而出。



▲小皮猴刘星已变成抠脚大汉

正是以上因素,在大环境中的细微改变,夹裹着大量粉丝群体加入到《余罪》热潮中去。

至此,《余罪》成为超级IP,形成图书——游戏——音乐——衍生品产业链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余罪》作者常书欣成立工作室将与掌阅深度合作。

所以,在如何利用引爆点三法则进行产品营销上,切记:
个别人物法则关注的是信息传播活动的关键人物;附着力法则告诉你要发起流行潮,传播的信息必须令人难以忘却;环境力法则提醒你谨记促使人们进行某种行为的不是某类人,而是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
互动一刻


如果你恰好也是《余罪》谜,请问:为什么《余罪》能吸引到你?
..........我是一个很惹眼的「完」字.........
图片来源网络&《财经杂志》,如有侵权,立删。


    关注 华与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