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吃的居然是“送命盐”?//6岁女孩长出乳房竟是因为吃了这?

 

我们每天吃的居然是“送命盐”?你的盐吃对了吗?6岁女孩长出乳房,竟是因为吃了这种美食!...



最近几天,微信朋友圈疯传“低钠盐对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来说就是送命盐”,这让很多食用低钠盐的市民心里一惊。


这则网传消息称:“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日常所吃的盐都是低钠盐……肾脏科医生天天讲,就买最便宜的雪花盐,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对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来说就是送命盐。”
低钠盐是健康盐、平衡盐,or送命盐?


钱江晚报记者特地咨询了浙江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肾脏病中心主任寿张飞,请这位肾脏病的专家讲一讲,每天都得吃的盐到底有什么讲究。

“朋友圈里这样的说法太片面了。”寿张飞说,“如果吃低钠盐就吃出了高钾血症,那大家吃香蕉、吃西瓜,都会出危险了。”

为什么这么说?所谓的低钠盐,就是比普通盐的钠含量更少,而钾含量更多。

 

钾是人体必需的电解质,可以让人体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还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当然,再好的元素,摄入过量都会出现问题的,那么当我们买低钠盐的时候食用,会导致钾摄入超标吗?

“我们对杭州市面上的低钠盐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一般含钾都在30%正负10%这样的范围内。”寿张飞说,再套用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人体一天摄入盐小于5克的推荐量换算一下,每天摄入的钾元素也就在2克左右,而同样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钾的摄入量也有规定,是3.51克,而根据2002年的调查数据,中国城乡居民每天钾的摄入量分别只有1.89克和1.86克。
这些数据很明显得说明,中国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摄入钾普遍偏少,而买低钠盐吃的时候,能很好得补充我们所需要的钾。

“即便钾摄入多一点,我们的身体也能很好得进行调节。”寿张飞说,钾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汗液和粪便,特别是肾脏,对血钾调节功能很强大,很多人在夏天喜欢对着西瓜大快朵颐,或者橙汁喝起来就是好几大杯,像西瓜、橙子、香蕉、豆制品都里,都富含大量钾元素,“但没听说有人吃西瓜吃出了高钾血症嘛。”寿张飞说,这足以说明大家的肾脏都在很好地起到了调节作用。

开句玩笑说,如果吃低钠盐吃出高钾血症也不是不行,就是把饭省掉,直接拿盐当饭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谣言?大家吃盐还有什么规矩?

“对于普通人来说,吃低钠盐没有问题,但对于肾脏病人来说,吃低钠盐就可能出现高钾血症了。”寿张飞说。道理和简单,肾脏病人肾脏功能不行,血钾调节自然就出现问题了。



所以买低钠盐的时候,一定得考虑家里有没有肾脏病病人,同样道理,市面上还有碘盐、无碘盐,对普通人群来说,怎么吃问题都不大,但对于甲状腺病人来说,最好吃的是无碘盐;而有心血管毛病的人,平时口味越清淡越好,盐摄入越少越好。

总结:盐到底该怎么吃?



1、如果能控制普通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食用6克盐,健康人没必要刻意去吃低钠盐。
简单来说,健康成年人只要能将每天食用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吃什么盐都没问题。



2、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想通过吃低钠盐控制高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最保险的办法是:先到医院做有关肾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低钠盐。

提醒:挡住盐的诱惑



1、习惯重口味的人因为长期对味蕾的刺激关系,一下子降低盐分可能会造成味觉上的不适应。为避免因此影响食欲,可在料理时,改用葱、姜、蒜、九层塔之类的香料来提味,消除短时间的不适应感,久了自然就可养成少用盐的习惯。





2、多吃水果:大部分的水果都是高钾低钠的食品,如:香蕉、葡萄、葡萄干、橘子、苹果、杨桃、番石榴、枣子等这些含有丰富钾离子的食物


3、购买调味料(酱)如味精、番茄酱、蒜盐、沙茶酱、蚝油、味增、芥茉酱、豆瓣酱、甜面酱、豆豉、虾油时必须先看清楚罐外的标示注意钠的含量,或是避开高盐分的东西,如酱菜、腌肉、咸鱼、腊肉和罐头食物等。


4、少吃腌制品、少吃方便面:一个99克普通杯面含有7.8克盐,一包辣酱面就有6克多(标示含钠量为2500毫克)的盐,一天的盐分很容易就超过了。
来源:钱江晚报、部分来源:周到健康、新闻晨报,版权归原作者

这则消息,也是与吃有关





6岁女孩长出乳房,竟是因为吃了这种美食!

很多人也爱吃



6岁的琳琳(化名)来自江苏南京六合,是个带点婴儿肥的可爱小女孩。最近琳琳的妈妈黄女士却犯愁了,两个月前女儿乳房开始发育,现在,其乳房已经发育到乒乓球大!

4月8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对琳琳的诊断的结果是性早熟,而罪魁祸首就是当地特产“活珠子”也叫“喜蛋”



所谓的“活珠子”就是经传统孵化发育而成的鸡胚胎,煮熟后鲜甜味美。民间更有“童叟弱者如能常食之,有健脾、胃作用,遂而起到强身健体之功效”之说。

琳琳从四岁开始就特别爱吃“活珠子”。在黄女士印象中,“活珠子”是营养价值高的好东西,所以给孩子吃起来毫不吝啬,几乎天天煮。但黄女士却也没想到如此的美食竟成了女儿性早熟的“毒药”。

据了解,儿童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至10岁前,提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其主要表现为儿童乳房、外生殖器官发育,生长速度加快,血液中性激素指标升高等。
“鸡胚胎中必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如绒毛膜促性腺素、雌激素、孕激素等),长期食用这些高水平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有第二性征出现。不过及早发现,性征会自行消失或减退。”该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副主任医师毛辰表示,不少孩子只因接触到太多外源性激素导致假性性早熟。
医生提醒
孩子要尽量避免受到环境中的性激素影响,例如少吃反季节水果、大豆及其制品、成人补品、声称能让孩子“长高长壮”的口服液以及“高激素”食物等。

来源:江苏新闻(jstvjsxw),版权归原作者

大家都在看(点击可阅读)

午餐后跟老师跑步,7岁女童猝死…这些错误家长老师不能再犯了

银行卡在身上,卡里的5万没了!和你的这个习惯有关!5分钟网上买到上千银行卡信息

小编工资与此赞挂钩,一zan一分钱,求打赏!


    关注 公益记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