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职场心体会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剖析个人在职场中的错误,光明良知,知行合一。...



读完《曾国藩》和《胡雪岩》后又读完了《知行合一 王阳明》,作者幽默通俗的文字非常引人入胜,几乎用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王阳明的心学发展历程和心学理念。一开始将文章题目列为“心学新体会”,转念一想,初读这本书,不应该是“新”体会,还是多用心去体会吧。

从谋篇上讲,作者前4章写的非常精彩——与其说精彩,不如说我喜欢读故事——从王阳明心学的萌芽诞生到发展到成型再到利用“知行合一”摆平的大事件,王阳明一直被事情烦扰着,又是这些事情促使他的心学发展。后面2章外篇是全书的精华,着重分析了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和传统理学“格物致知”的区别,探究了心学的理念和修炼。如果时间比较匆忙且不介意内容枯燥的话,建议可以先读后面两章内容获取主要精华。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于朱熹的“格物致知”。朱熹的“格”是探究的意思,“物”是万事万物,包括意识的和物质的,“致”是求得、获得的意思,“知”是知识的意思,全部意思是通过研究外部物体或事物获得知识,并且将获得的知识上升到一个天理的层次;王阳明的“格”是正的意思,“物”就是事、意之所在,“致”使停止、实现的意思, “知”是良知的意思,全部意思是通过在事物上正念头而实现良知。很显然,良知是本书的重点。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从“心即理”法则衍生出来的,“知”是内心的活动或意念,“行”是实践,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内心动了念头就是在实践了,所以“知”“行”是合一的,而实践的判断标准就是我们的良知。心学认为做人要“心理合一”,我们心中有无所不能的良知,不需要向外界探求获取,只需要保证良知是光明的,不被蒙蔽。心学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的,也是我对最后一章逻辑的梳理,若有偏颇,恳请指正——我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特意在头条搜了一下,本书作者也平台写文章。

可见“良知”在王阳明心学的重要地位,“致良知”也就成为心学的重点,也是我读完这本书感触最深刻的一点。

前面提到了实践的判断标准是良知,这里的良知不仅仅是道德判断的良心,引用文中原话:

        分清善恶是良知作为品德方面的能力,而分清是非就是良知作为智慧方面的能力。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就是智慧。所以,提到良知时,不要认为它仅仅就是良心,它应该是品德和智慧起飞的良知。

        今天我探讨的就是后面作为智慧那部分,也是本书最后两节的内容。这两节引起我的共鸣了,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这是我收益的地方。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遇到或听到一些事情时,心里猛然间萌发了念头,有时候顺着去做了,还真就对了,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被耽搁了或没有那么做,就出错了,事后非常懊悔“想当初没有怎么的……”

比如我最有感触的,也是我现在非常苦恼的一件事:领导交派下来很多任务,我的第一感觉是应该先去办某件事,但是手头上工作那么多,有的相互制约,有的被其他部门催促,我总是乱了方寸,分不清主次,屡屡挨骂受挫。要知道,职场上,做事分不清主次是非常制约个人发展的短板!我虽然早就意识到了,也时常提醒自己下次一定注意要先干领导盯着的工作,可是,你也猜到了,收效甚微。很多朋友会说这是情商不够的原因,的确,我承认,但是我注定就该这样么?没有弥补办法吗?

我从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最后两节《致良知:听从第一感觉》《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为我解开了疑惑。用在这件事,的“良知”就是指智慧方面分清是非的能力,也就直接影响了做事对错。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类事情上遵从第一感觉、内心的声音?我的解释是,我们每天浸润在工作单位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已经熟悉了单位的办事风格、领导的脾气秉性,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内心会直接给出一个方案,而这个方案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比思考要快的多,直接的多,这是从身处的环境自发的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做往往是对的。

这里的“致良知”是什么?我们探究什么?探究的是单位环境,主要是思维方式,整个单位的思维方式以及领导的思维方式。不得不插一句,领导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整个单位运转,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这么说,至少要学会适应,看似是向权贵低头,其实是生存法则决定的。非常喜欢《寒战》里梁家辉对李治廷说的话:

        就是每一个机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不管是明是暗,第一步学会它,不过好多人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死了,知道为何?自以为是。第二布,就是在这个游戏里面把线头找出来,学会如何不去犯规,懂得如何在线球里面玩,这样才能勉强保持性命。

        当然,我的理解还处在第一步。梁家辉说的就是在职场上要“致良知”,充分的探究把握单位、机构的游戏规则或者说规矩、办事风格、思维方式,把它内化于心,凡事不出格,遵循这样的法则,这样才能保证不死。可能你要问,如果不这么办会怎样?被辞,至少也不会获得太多的机会。

探究了这里的“知”,就该“知行合一”了,遵从内心的第一感觉去做事,剩下的就是做事的能力问题了,需要探究知识。

胡雪岩的成败与启示

毕业五年学习的弯路和规划


    关注 BetterEvery1day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