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朗读|生命是大海,今生是浪花(三)

 

在生死问题上,佛教好像有两个思路。一是看清生本身是假象,生死迷惑源于我执,破除对生命的执著就不会有生死迷惑。二是看破生死界限,生命是永恒的海洋,并不存在死。看来最后的关键是证悟大海,融入大海。——周国平...

微课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第六章 第三节生命是大海,今生是浪花(三)

9月3日(周六)20:00
周:在生死问题上,佛教好像有两个思路。一是看清生本身是假象,生死迷惑源于我执,破除对生命的执著就不会有生死迷惑。二是看破生死界限,生命是永恒的海洋,并不存在死。我想知道,这两种思路,哪个是佛教更为主张的?

济:生命的延续就是缘起。缘起有自身规律,那就是无常,就是有生有灭,这是它的真相。你先要看清楚,然后还要通过修行来体证。释迦牟尼佛当年就是因为看到生老病死,想到青春、健康、美貌、荣华富贵的背后,就是衰老、疾病和死亡的隐患,而从衰老、疾病和死亡的结果,再来审视青春、健康、美貌和荣华富贵,会觉得这一切短暂而虚幻。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在死神的控制下。如果我们追求的价值在这里,这个价值其实还是没有价值,哪怕为之忙碌一生,最后还是什么都抓不住。所以佛陀想到,不应该用人生来追求如此虚幻的东西,应该追求更为永久的、不死的东西。

周:也就是说,第一个思路是生命无常,由这个思路开启第二个思路,即追求不死。

济:这个“不死”是不是长生不老呢?佛陀最后也入般涅槃了,是不是他的修行没有圆满呢?其实不然。因为他已经体证到空性,体证到不生不灭的层面。对他来说,生死只是换个场景而已。就像你体会到大海的博大时,就不会在意浪花的生灭了。
周:浪花和大海的比喻很好,给人以踏实的感觉,但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比喻呢?语言是会迷惑人的。

济:当你没有融入大海时,就会执著于每一朵浪花,因为这对你来说就是一切。而在浪花的境界,大海的确是无法想象的,只能作为一个比喻。从浪花看到大海,需要的是智慧和修行,再多的想象也是无能为力的。

周:看来最后的关键是证悟大海,融入大海。
找回自己读书会

每周六晚特别精心订制,20分钟一节微课!特邀资深嘉宾主持,引导我们一起阅读分享济群法师和周国平老师的对谈录《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把智者的沙龙请进您的客厅。

诚挚地邀请您和家人、朋友加入找回自己读书会微课堂。带上一份心情、一份感悟,相聚一段美好的时光。

小贴士

什么是微课?

微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短短的一分钟,其实可以发出一则营养丰富的音频,就这样,很多个一分钟,通过微课主持人的连续同步直播,瞬间飞送到多个社群群组。在周末忙碌的工作后,躺在沙发上,打开手机音量,点击第一段语音,接下来,只需要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主持人不间断的语音导播。

如何报名微课?



点击“阅读原文”亲近此书


    关注 找回自己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