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朗读 生命是大海,今生是浪花(一)

 

把生命比作大海的话,人的一生就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如果立足于浪花,你会觉得人生非常渺小,转瞬即逝。如果立足于大海,我们对生死现象就会更从容。因为死亡并不是结束,它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浪花是不断生灭的,大海却不增不减,如如不动。——济群法师...

微课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第六章 第三节

生命是大海,今生是浪花(一)

9月3日(周六)20:00
周:我曾经听到一位高僧说,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了生死”。从佛陀当年出家的动机,到生死问题在后来佛教中的位置,能否做这样的归纳?

济:在佛教中,“了生死”确实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不是全部。佛法的核心目标,是从迷惑走向觉醒,一方面要解决各种负面心理,一方面要开发生命中无限的潜能,即佛菩萨那样的大智慧和大慈悲,而不仅仅是“了生死”,这只是建立于生命觉醒的一种能力。

周:但是很重要?

济: 它是一个现实问题,是佛陀当年出家修行的契机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周:佛教认为生死乃唯心所起,没有我执就没有生死的迷惑,我觉得是击中了生死问题的要害。但是,恐惧死亡是生命的本能,如何解除这种恐惧?道理多么明白,恐惧死亡的本能仍在,光靠道理是解除不了的。所以,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才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修炼,需要戒、定这些辅助手段?

济:首先是如何认识生死。当然,认识本身有不同层次。之所以明白道理后,恐惧的本能还在,那是因为仅仅明白了概念,并没有得到实证,没有从内心确认这个道理。通常,概念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面临强大的对境时,概念就抵挡不住了。至于平常的人,尤其是现代人,普遍缺乏对生死的认识,因为看不清,就一味逃避这个问题。唯物论认为人死如灯灭,听起来似乎无所畏惧,但是不是真的无所谓?其实也未必,更像是一种“无知者无畏”式的任性:管他呢,反正现在没死!
周:唯物论才让人绝望呢。

济:所以在根本上,人还是对死亡充满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生的贪著和依恋,一方面是不知道死后去向何方的恐慌。想着现在活得好好的,要这样要那个,忙来忙去,一口气不来,拥有的一切都与己无关,而且不知道接下来即将面对什么,的确会让人不知所措。

周:对,一是不能割舍生时的快乐,二是不能接受死后的虚无。

济:但轮回说会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完整性,不仅看到现在,还知道生命有过去,有未来。把生命比作大海的话,人的一生就像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如果立足于浪花,你会觉得人生非常渺小,转瞬即逝。如果立足于大海,我们对生死现象就会更从容。因为死亡并不是结束,它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浪花是不断生灭的,大海却不增不减,如如不动。
找回自己读书会

每周六晚特别精心订制,20分钟一节微课!特邀资深嘉宾主持,引导我们一起阅读分享济群法师和周国平老师的对谈录《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把智者的沙龙请进您的客厅。

诚挚地邀请您和家人、朋友加入找回自己读书会微课堂。带上一份心情、一份感悟,相聚一段美好的时光。

小贴士

什么是微课?

微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短短一分钟,其实可以发出一则营养丰富的音频,就这样,很多个一分钟,通过微课主持人的连续同步直播,瞬间飞送到多个群组。一周的忙碌后,周末晚上坐在沙发上,打开手机音量,点击第一段语音,接下来只需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主持人不间断的语音导播。

如何报名微课?



点击“阅读原文”亲近此书


    关注 找回自己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