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怎么就抢了头条

 

2016年4月13日,一则新闻抢了很多网站的头条,题目是:中国央行开展MLF操作。内容也很短,“4月13日...



2016年4月13日,一则新闻抢了很多网站的头条,题目是:中国央行开展MLF操作。内容也很短,“4月13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855亿元,其中3个月1270亿元、6个月1585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1、题目怎么就不带点解释呢——什么是MLF

我国的新闻媒体有很强的纪律性,曾有要求在所有的新闻媒体中不允许出现英文字母组合,必须翻译成中文。所以CCTV的NBA曾经被叫做美职篮,让我这个听了20年NBA发音的铁杆粉丝一时还不适应。怎么现在MLF就叫的满天飞,而我们的新闻媒体就不加一点解释呢?难道我们的老百姓就没有理解的权利吗?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者在这里不怕浅薄的解释一下,MLF如果严格按照字面翻译,就是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这一下我们该明白媒体的苦心了,这个中期借贷便利,我觉得放在媒体上更加没人懂,还不如就直接用MLF。

2、详细分析MLF

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我硬着头皮走下去,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中期借贷便利。这是2014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由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我们央妈千叮咛万嘱咐的“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各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这个借贷可通过各银行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不是抵押,强调信用,中小金融机构机会不大),但是央妈也要有点垫底的,那就是需要各个银行拿到贷款便利前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简单说,这MLF也是货币政策的一种,但是不像调整准备金率、银行存贷款利息率那样是核武器,也不像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再贴现等常备借贷便利那样是常规武器,而是央行微观地、规模可控地、方向可调地、紧缩有度而又期限不长的方法,央妈的MLF不会产生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集中性的判断,不会引发市场利率的大幅度波动。

3MLF的精髓不在流动性而在利率传导机制

MLF的关键点在于,央行不是简单的向市场提供了流动性的钱,而是利用发布的“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起到政策利率的传导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比如,2015年四个季度分别开展MLF操作10145亿元、5145亿元、3600亿元和3058亿元,大家注意2015年MLF的利率水平,上半年操作期限3个月的利率为3.5%。下半年,将期限延长为6个月,利率为3.35%,为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11月又将其利率下调至3.25%。2016年4月13日的MLF,3个月1270亿元、6个月1585亿元利率分别为2.75%、2.85%。

这种不断降低的MLF利率,必然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表产生影响,只要这些贷款能贷到符合央妈要求的方向,比如小微企业发展、三农、国家顾虑的行业等发展方向,就会享受优惠利率,获取低成本的资金。可以说央行通过这种方式不用拿出核武器、常规武器也可以达到宽松的目的和定向调控的意图。

于是,我们再次看到,央行喜欢用MLF,确实有好处。核武器、常规武器杀伤力太大,考虑到经济学上讲的货币创造乘数,存贷款利息、准备金一调整,那就是核武器爆炸,如泄洪奔腾而下,资金的方向又难以控制,万一流到房地产、钢铁、煤炭等高库存、产能过剩的行业怎么办?MLF的优势就越发凸显,规模可控、方向可控,还让外界不能摸到央妈的货币政策长期发展方向,节奏、力度、神秘感兼备,怎么能不是央妈的得意新武器呢?

但整体来看,市场普遍预期货币政策还是朝着宽松方向去了,这一点对大家来说也不是新鲜事,毕竟保持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核心功能,只要盯住通货膨胀和人民币汇率两个天花板,宽松就可以持续下去。


    关注 胡说正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