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别人家的天才儿童

 

今年是伟大的莫扎特诞辰260周年,圈子里的古典乐粉又三五成群地把角色属性中最高一档自动调整为莫扎特。作为一贯自视为莫吹的益票君,今天换个角度和大家一起扒一扒莫扎特小时候的那些事。...

关注益票社
你的古典乐伴侣






今年是伟大的莫扎特诞辰260周年,圈子里的古典乐粉又三五成群地把角色属性中最高一档自动调整为莫扎特。作为一贯自视为莫吹的益票君,今天换个角度和大家一起扒一扒莫扎特小时候的那些事。

对于莫扎特来说,音乐家是他的职业,大师是他的基本属性,比较专用的特定称谓是“音乐神童”和“旷世奇才”。


照说音乐神童在全世界音乐史上其实很多,但莫扎特能成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没有之一,乃至几乎搞成了专属,是有其原因的。

话说莫扎特家有七个孩子,我们所说的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是最小的一位,他妈妈安娜·玛丽亚在九年内一口气生了七个的最大原因是其中夭折了五个。
而停在沃尔夫冈这里也是因为当时难产几乎送命,产后还不得不切除子宫。要知道,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已经是差不多两百年以后的事情了。在莫扎特的时代,发生感染意味着致命的风险。至此向伟大的母亲致敬!
虽然拜低下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水平所赐,莫扎特家的存活率比较低,但是强大的基因和早期音乐教育扭转了一切。

沃尔夫冈的姐姐,玛丽亚·安娜(注意名字不要跟她妈妈搞混,她还有个昵称叫南妮儿)七岁跟随父亲学琴,之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演奏家。

然而她的风头很快就被天才的弟弟所盖过。在她学琴的第二年,旁边的那个三岁小萌娃就开始仔细观察,接受熏陶。接下来的一年,这位四岁小正太就正式开始了他的器乐学习。

说到这里,隐约间益票君仿佛听到了不屑的声音“这也没什么呀,我们家孩子三岁四岁的时候也开始学琴了呀,blahblah  blah ……”
好吧,让我们看看天才的莫扎特在音乐启蒙后的几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4岁,弹奏的曲目难度和他9岁的姐姐相同(别忘了那也是位少年成名的演奏家哦)

4-5岁,自主创作了生平第一首作品,此后在相隔几周的时间里,就依次创作了几首小步舞曲,一首快板作品。

6岁,首次实验性巡演

7岁,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

9岁,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

14岁,创作了第一部歌剧

……
一般说到这里,益票君都会习惯地拿起自带的扫帚,清扫满地的膝盖碎片。可是,假如你还是对莫扎特的几乎是变态的天赋没有直观印象,那么我们再来做个横向比较。

在莫扎特创作第一部歌剧作品的那年,另外一位古典音乐的巨匠贝多芬出生在了德国。这位被后人称为“乐圣”的贝多芬也是个少年天才。而且,因为莫扎特家音乐早教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贝老爹受了刺激,想把儿子搞成个“音乐神童”2.0版。(这种想法怎么听起来和某钢琴家的某爸教育思路是一样一样的呢?)
然而即便如贝多芬这样的天才,加上勤学苦练,7岁即登台首演,也要等到11岁才在老师帮助下有了第一部公开发表的作品。不仅如此,贝多芬的早期生涯一直生活在莫扎特的巨大阴影下,那个“别人家的好孩子”对他的影响无所不在,甚至连首次登台的年龄都被贝老爹谎称为6岁。

被尊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是这么评价莫扎特的——“后世百年无一遇”。然而,众所周知,海顿可是贝多芬的作曲老师啊,听到自己老师对“别人家好孩子”如此高的赞誉,我们的“乐圣”不知道有多少回哭晕在厕所啊……


对于尚未足够了解莫扎特的朋友们来说,莫扎特的作品往往是“轻松,幽默”的,甚至是“肤浅”的。其实,生活中真实的莫扎特自然也有他五颜六色的情感体验。

本次莫扎特重奏作品音乐会以《屋檐下的莫扎特》为名,取其“生活中真实的莫扎特,有他五颜六色的情感”之义。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自由职业音乐家,他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脱离他的雇主——德国皇帝,靠作曲养活自己和他那个特别喜欢买买买的老婆康兹坦莎。在当时很不健全的版税制度中,外加莫扎特生性不羁喜欢请朋友们喝酒打桌球,他的经济和健康状况时常陷入窘境。

但是莫扎特是个生性乐观的人,他与贝多芬的区别在于他几乎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中时常只是有一丝淡淡的,哀而不伤的忧愁,用“含泪的微笑”(而不是微笑着流泪)来形容最妥当不过。

大部分情况下,莫扎特在作品中的第一或者第二乐章让眼泪流过面颊后,总会安排一个阳光灿烂的末乐章。正因此,本场音乐会中的d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尤其显出其特殊性——这部作品通篇被焦躁不安,彷徨忧虑的情绪笼罩,只有第三乐章短小的中段见了片刻的阳光。

本次音乐会除了将四种木管乐器的重奏作品一网打尽,还能听到很少演出的弦乐五重奏,更能听到d小调第十五弦乐四重奏这样一部特殊的作品,十分超值!


快速购票,点击阅读原文。
WeChat ID:yipiaoshe
音乐 | 演出 | 公益 | 分享


    关注 益票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