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天地】牛圣人传奇故事之六——守孝奉母

 

牛圣人传奇故事之六-----守孝奉母    王晓飞古城西安之东川,灞河川道里的古县蓝田,华胥镇鳴鹤沟新庄村的...









牛圣人传奇故事之六-----守孝奉母

王晓飞

古城西安之东川,灞河川道里的古县蓝田,华胥镇鳴鹤沟新庄村的青年牛兆濂没有辜负其父牛文博的期望,他学业精进,令同侪难望其项背,清光绪十五年应乡试,得中第28名举人,又因他才华出众,诗文延誉关辅,远远近近皆称之曰“牛才子”。

“牛才子”之名绝不是浪的虚名,清光绪十八年即公元1882年,十六岁的牛兆濂去应县考,一举即拔得头筹,而后,牛兆濂又以品学兼优补西安府学生员。二十二岁时,参加西安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是为举人,一时间在西安东川名声大噪。

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科考是唯一的出路,也是牛兆濂的生父牛文博所寄予的希望。正当牛兆濂日夜苦读,准备赴京参加进士科考殿试之际,不幸悄然降临到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头上,父亲牛文博突然因病仙逝了。家中殒栋,天塌地陷,老母亲情急之下老泪纵横,诸事煎百虑,愁肠千千结,身心俱疲,牛兆濂的老娘亲双目失明了,这对牛兆濂无异于晴天霹雳。

读书人出身的牛文博经商是出于无奈,他的全部心思全部希望都在儿子牛兆濂的成人与成才上,在颇有远见的他看来,成人比成才更要紧,夫人牛周氏完全理解丈夫牛文博的心思,除了里里外外的打理家里的一应杂务,一门心思的配合丈夫牛文博,教导儿子尽快成人成才。俗语说真金子不打不成货,成才的树木也要括,想不到少年牛兆濂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做人与成才同时进取,根本就用不着去打去说。尽管在整个鳴鹤沟,在整个灞河川道,乃至是整个东川蓝田,牛兆濂被人称作“牛才子”,他一点也不轻狂骄傲,反而更加刻苦,在乡试和县考中表现不俗,如今已是西安府生员,眼看着儿子就要金榜题名了,牛文博,这位落魄经商的读书人却离开可爱的儿子离开亲爱的家里所有亲人们,驾鹤游仙去了,真是情何以堪啊。

牛兆濂在生父牛文博的灵堂前失声痛哭,众位乡邻有的忙前忙后料理丧事,牛家门中几位长者过来拉着兆濂,劝说道:“兆濂哪,我们知道你是个明理懂事的孩子,你一定是举人了,与真正的功名只有一步之遥了,哭坏了身子,那可是要影响你的锦绣前程的!”想起父亲往日的熟悉身影,想起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想起父亲教读的诗赋文章,兆濂忍不住失声大哭,令现场的每一个人唏嘘叹息不已,有的甚至也潸然泪下。

又有几位本家前来劝说,有几位老人抚摸着兆濂的头解劝,可是从早上直到傍晚,兆濂一直不吃不喝,哭声让每位亲邻心里发沭。无奈了几位亲戚本家商议,搀扶着兆濂的母亲来到灵堂坐下。兆濂见母亲到来,停住了哭泣,站起身,他觉得自己忽然间长大了,何去何从,他已有了自己的主意。兆濂起身向母亲郑重其事的跪倒在地,说“儿不哭了,儿已有自己的主意了!”

“什么主意?说给为娘听听!”牛周氏追问道。

“儿我不参加什么殿试,不要什么状元郎,父亲没有了,母亲失明,儿子不能没有母亲,儿要在家为守孝奉母,我主意已定,你们就不要再劝了!”

“你饱读圣贤之书,难道就不知道学成文武艺,或为帝王家吗,难道你就不知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吗?”

“母亲,儿正是因为懂,才在难以两全的忠孝之间选择了孝,侍奉老母是儿子再三权衡认真考虑过的!”

灵堂前围了许多人,这母子俩的对话让他们大为震惊,有几位长者便上前来继续劝说。牛文博的葬礼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其间,许多人则把精力放在了对兆濂的规劝上,大家苦口婆心翻来覆去,直说的牛兆濂更加坚决,绝无回转余地。

新科举人牛兆濂毅然放弃上京应试的机会,消息不胫而走,整个鳴鹤沟震惊了,整个灞河川道乃至整个蓝田县都震惊了。牛文博去世转眼间已到三七忌日,这天,牛家的几个亲戚先后前来祭奠,大家都免不了再三规劝这位有些牛脾气的后生,所有的道理都讲了,这小子看来毫无回心转意的可能,所有的人正在唏嘘嗟叹,忽听得院门外人声嚷嚷,有人高叫:“县令大人到了!”

众人抬头看时,只见一行人径往里屋而来,一位官戴穿长袍的正是县令大人,亲戚本家中几位年长者急忙上前施礼搭话,看座看茶。县令落座后要言不烦,先对牛文博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他又说,“兆濂少年有志,已负才名,整个蓝田无人不晓。如今乡试、县考均取佳绩,且才华出众,诗文延誉关辅,远远近近皆称之曰“牛才子”若去参加殿试,必能博得功名。”县令香香的呡了一小口茶接着说:“若是不去参加殿试,按朝廷的科举例制,不但没有功名可言,还要削了举人之名,距离功名只有一步之遥了,我也是个读书人出身,不忍牛才子稀世才情被埋没,大家都为牛才子的命运不济而抱憾,也包括我县令和省府在内,何去何从,你可要想清楚啊!”

房间里鸦雀无声,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都落在了牛兆濂身上,牛兆濂双目炯炯有神,他对县令大人亲自来到寒舍,代表家人表示了谢意,他希望县令能够理解他所作出的抉择,自小就读圣贤之书,如果放下失去生活能力、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于不顾,而去追求什么功名富贵,那还叫读书人吗!

牛兆濂放下博取功名之心铁定,且坚如磐石,牛家长辈们均惋惜又无可奈何,省府、县令都为牛才子的命运不济而抱憾,不忍牛才子稀世才情被埋没,大家商议之后,遂决定据表上报朝廷,奏请皇帝恩准,于是逐级将兆濂事迹禀报,至达朝廷。

表略曰:

吾皇光绪帝天听御览:今有我陕西蓝田举人牛兆濂,年方二十二岁,正欲赴京殿试之时,其父牛文博突然病逝,且其母牛周氏又不幸双目失明,兆濂念及母亲慈恩,不忍舍弃不管,故于家中守孝奉母,其行可嘉。

牛兆濂聪颖好学,学业精进,令同侪难望其项背,堪称我东川才子,实为我朝难得之英才,因不忍牛才子稀世才情被尘埋淹没,今举表陈奏,恳请吾皇为江山社稷着想,为朝廷留住这可造之奇才,皇恩浩荡,垂怜赐爱,不胜感激。

表文已达京华,陕西省府、蓝田县衙日日翘首以待,忽一日,有书札来到,展开看时,乃是光绪皇帝御批:“孝行可风,著赏加内阁中书衔”,皇帝不但没有降罪,也未将举人之名削去,还给了官阶,为从七品,在一般人看来,到手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到手的美差,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何乐而不为呢。

牛兆濂却对这到手的美差等闲视之,将这到手的荣华和美差拒之门外,他守孝奉母主意已定,此时的他显得非常冷静、成熟,毫不动摇。牛家长辈们和牛文博生前好友纷纷前来劝说,大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见桌案上有一纸,毛笔正楷,工工整整的起草《辞加内阁中书衔禀》。

其文略曰:

“陕西蓝田人牛兆濂叩谢天恩,我本是一介草民牛文博之子,自幼饱读圣贤之书,博得举人之名,理应赴京参见天颜,恭迎殿试,报效朝廷,无奈家父病逝,家母失明,完全丧失自理,不能生计。作为人子,能忍看老母整日垂泪乎?深感省府县衙爱才惜才,上达天听,五皇天恩浩荡,未削我举人之名,还赐以官职,令我不胜惶恐。非是我不想为朝廷效力,能不庶竭驽钝,实为老母需要奉养之故也,读圣贤之书,若不行圣贤之事,岂君子之为也!”

一封《辞加内阁中书衔禀》写的有板有眼,众人完全被他折服了,想不到一个读书人有如此宁静淡泊之学养,有如此持身立命之气节,这令陕西省府蓝田县衙以及时人都唏嘘叹息不已。亲戚族人街坊邻居们见牛兆濂铁了心,一定要放弃功名,一心守孝奉母,也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家中丧事已了,收拾完毕,大家纷纷离去。

清光绪十六年,牛兆濂任白水书院山长,治程朱之学。为此曾于光绪十九年赴三原拜贺复斋(名瑞麟)为师,投身程朱理学。从此广结道友,潜心研学,被称为“横渠以后关中第一人”,从此声誉日隆,驰名全国。

丙申年初秋于雅园



作者简介  王晓飞,自号南山岭人,男,1953年生,陕西教育学院毕业,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曾在《散文》《中国校园文学》《陕西日报》《延安文学》《西安日报》《青年文学家》等十余种报刊发表散文诗歌等,先后在“延安文艺杯”等大赛中获奖10余次,出版散文集《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等。现任陕西渭南市杜桥中学校刊《杜桥》执行主编。 





本期编辑:夏沫尔


    关注 秦岭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