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酒看“为何名酒厂提价卷土重来?”

 

如题。...



文/酒道团队

看到一篇文章《为何偃旗息鼓几年后,今年名酒厂提价卷土重来?》,文章认为名酒厂提价“卷土重来”主要是由“供需关系变化决定的”,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对五粮液提高出厂价后出现的渠道价格倒挂,经过这轮调整,一线白酒已经出现格局分化,过去一线就是一线,没有再分A、B段。但现在一线分两个段位,一线A和一线B。800元以上只有茅台一枝独秀,500-800元之间是五粮液和国酒1573竞争;二线以下行业继续承压。”

二线以下品牌的确还在承压之中。

而从9月9日茅台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新闻发布会所释放的信号来看,与她的第一对手五比,茅台呈现出了更良性更健康更持久的发展后劲:从主业酒业来看,茅台酒业务持续向好,酱香系列酒独立出来之后正在发力;从投资、金融业务来看,茅台集团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未来可期(反过来可以看下五是什么情况···)。

“承压”之下,反而更见企业功底。

有的一线名酒从十年来积累起的营销优势之最大化发挥和消费多元化趋势等层面出发,在贵州布局酱酒,主业新业双轮驱动;有的一线名酒坚持走“高品质、大品牌、深营销”之路(比如郎酒等)。相比之下,这两类企业的承压能力要强于其他酒企,但问题不在这,问题在于这两类企业的发展后劲,他们的后。劲。足。有——耐心的资本、沉得住气的资本!

所以从更长时期未来五年、十年来看,郎酒今后的发展会明显提速,会非常迅猛。有人说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很多时候,为了说清楚一个问题,恨不得把酒道前几个月发的文章都拿来再说一道···你作分析他说你没数据,你谈数据他又拿别的跟你谈···

总的说,郎酒(一把手)有“野心”、志向远大,有大战略大视野;郎酒的机制非常好,模式好,敢投入;管理层敢拼敢赢,团队有狼性。

郎酒的品牌血统非常纯正。后来又加入了“大气、正气、霸气,时尚感、神秘感”等品牌因子,最重要的是她找到了一条独具郎酒特色的品牌建设之路(请查看酒道之前的文章),未来,我们或会更多地看到郎酒在品牌打造上的大手笔(有人可能讲郎酒“不差钱”,郎平代言郎酒,大手笔···这个事情,酒道觉得,如果品牌是一本存折,我们必须不断地往里面存钱,往品牌存折里不断地存钱,是为了更好地从市场上“取钱”。企业的钱是市场给予的——”如果不了解钱从何而来,如何教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郎酒坚持”高品质”路线,为此在产能和品质保障上,郎酒早在2006年前后就做了整体性规划,现在,古蔺的酱酒基地和泸州的浓香基地可以充分满足今后的市场供应。

郎酒对市场的理解异于旁人,对市场的发展看得远,郎酒五大事业部都形成了自己的市场模板。为什么要“模板化”操作?易于快速复制。全国几百个城市,两千多个县,没有“模板化”的操作系统,按部就班地搞,太慢了,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没有“模板化”的操作系统,市场做得好还是差,大的方面确定后,到了区域市场有时往往取决于这个省办经理的领导力和职业化水平(不取决于系统而靠人,办事处经理能力强市场就做得好···目前多数酒企是这样的状态)。以前,大家讲“一地一策”,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操作模板,哪里谈得上什么“一地一策”?

郎酒所占价格带基本都是“富矿”,不同价格带对应不同消费阶层。以红花郎10为例,在300多元价位,红花郎领先性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未来几年随着品牌力的持续提升彰显,这一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过去五年,中国白酒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而酱香白酒在最近几年更是年均涨幅超过32%。2011年,中国酱酒市场份额超过450亿元,超过清香型白酒成为中国第二大白酒品类。

酱酒的消费在稳步扩容,这一点应该没什么争议。早在10年前,汪俊林就全线布下了红花郎青花郎红运郎青云郎这个大局,所以2014年6月8日他讲“当前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郎酒决不能错失战略机遇”。从种种迹象来看,红花郎未来五年的规模,令人充满期待。头狼强大,群狼无敌。


    关注 酒道说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