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精造,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上)

 

石勇从事多年的装备制造业现在正迎来最好的时光。  6月17日,国家总理李克强说,“科技部和工信部要携手联动,...



6月17日,国家总理李克强说,“科技部和工信部要携手联动,把装备制造确立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石勇感到,这是装备制造业第一次被提到如此高度,受到如此重视。

所谓装备制造业,即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理解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

身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长年从事和研究装备制造业。“当初高新技术产业看我们就是土包子,去科技部都没有搭理。”他说。

事实上,自2006年之后,装备制造业就开始越来越受关注,因为越来越多人发现,制造业几乎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装备制造业。

石勇告诉记者,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虽是第一,但很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许多领域仍处于跟随地位。即使是一些知名的企业,也不具备开展正向研发的能力。

不过,“中国制造2025”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升级制造业的决心,在这个计划中,中国列出了10个重点领域,其中7个半属于装备制造(生物医疗及医疗器械算半个)。

通常认为,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不止对农工机械生产等国之重器中,更对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意义非凡。我们可以从日本等制造强国中看到太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内制的例子,也能越来越明显地从国内默默无闻的隐形冠军中装备自制中看到未来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

“传统产业的制造业升级,就得靠装备制造。”石勇说。而装备自制才是中国制造企业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实与虚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量和会会长李毅中曾说,中国制造业亟待加快产业升级改造的智能化发展,同时还应该警惕“脱实向虚”的倾向,防止产业空心化及制造业边缘化。

所谓虚,即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所谓实,就是基础制造工业。脱实向虚就是认为,信息技术是解决产品质量和关键共性基础技术的灵丹妙药。

可事实并非如此,石勇认为,互联网很重要,但在这场转型升级中,仅仅靠互联网是不够的。“中国制造业欠缺的东西太多了,很少有企业懂得制造机制里面的原理、机理,所以很难把部件‘集成’起来。”“人家是集成,我们是组装。”石勇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制造企业在上世纪中叶时,不少企业还有一个工艺实验室。到今天还有这种实验室的企业已经很少,比如现在只有极少

数的机床企业还

留有完整的机床

震动测试仪器。

由于对被制

造对象的工艺不

了解,不明白相

互零部件之间连接的原理,组装产品质量通常差强人意,更没有能力进行正向研发。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企业对制造技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和中国企业未被完整的工业化改造过不同,欧洲、日本、美国等国的装备制造大企业大多遵循这样的路径:由采掘业延伸至冶炼业,再慢慢进化到金属产品制造,最后成为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及整机制造商。

这种自然进化过程的好处在于,企业能拥有扎实的工业技术基础,让它们能在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中,找到制造出高端产品的法门。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大量的基础能力植根于装备制造业等基础产业领域。装备制造业更是位于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枢纽位置,最触手可及的例子就是日本。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进一步考究制造力版图可以发现,中国依靠廉价的要素成本在造船、IT、汽车、家电等成品组装型产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日本却在一些尖端高技术、尖端高附加值领域中占据竞争优势,比如一些精密零部件、关键原材料以及大量的高端装备(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数控系统、机器人(300024,咨询)RV减速机、挖掘机液压件等)。

在制造业领域,日本的厉害之处绝不仅限于被热炒的“电饭锅”和“马桶盖”,而是这些消费品背后的控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尖端技术实力。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机器人关节用RV减速机,90%以上的市场被日本帝人精机公司占据。有人曾讲,“日本人说跪,全球机器人没几个能站着”。

日本机器人技术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主要是因为相关主体付出了巨大努力。制造商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改进机器人技术,以提高其适用性;用户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和简化产品设计,满足新机器人技术的使用要求。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日本机器人制造商用在机床和制造设备的时间是美国人的五倍。

而目前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只能做本体外壳,伺服电机和二维减速机都只能进口。石勇解释说,机器人要求急加速、急停,而且要非常准确,在流水线上工作一定要有效率。国产的伺服电机和RV减速机都达不到要求。

“国家现在也在攻RV减速机这块。”他说,“实验室里做了十几套都没问题,拿到日本实验室测试结果很好,但结果一到生产线规模化生产就不行了。”



装备内制

石勇把技术的自主化和装备的内制化称做制造业的“最后一公里”。打通这一公里,制造链条才有可能连成一体。总部位于日本名古屋的林内公司并不如索尼、丰田那样规模,年均销售额约为2950亿日币(约150亿元人民币),但却长期占据日本国内热水供应、厨电、空调、燃气具市场第一名的位置。这家电器制造公司既在制造最终消费品,也在车间里扮演自己的装备制造商。它的制造要诀在于,从1996年到现在,重要零部件和技术也都维持着

极高的自制度。在位于名古屋市郊的大口工厂,林内甚至自己制造生产了铆钉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由于外面购买大型机器人体积比较大,功能比较多,而这条生产线只需要最低线功能的机器,所以林内自己研发制造这套能够完成单一动作的小号机器人。由此减少了整个生产线的成本和体积,工作效率提高了超过30%。

日本林内株式会社常务董事、管理本部长小杉将夫(相当于首席运营官)告诉记者,“林内不是从组装零部件开始,而是从购买材料开始,进行重压机床钣金、涂装,一直到最后,是一条龙地自己控制。”小杉进入林内后在制造一线工作了14年,在林内绝大多数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技术出身,且有多年制造实操经验。

1993年,上海燃气公司与日本林内在中国合资成立上海林内。在上海林内工厂,电磁阀、燃烧器、感应探头、电子基板等重要的零部件全由林内研发生产。

上海林内公司营销部长王延红说,“即使成本高一些,重要零部件和设备也要原厂自制,热能核心技术原厂研发。”

有专家曾说过,装备制造业真正的主战场就是关键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近年来,虽然日本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降低,在制造战线上似乎也有所退缩,但在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领域,这个国家严防死守居高不下,大批的中小型企业把握了全球制造业的命门,原因就在于制造业上下对关键基础技术和零部件制造的高速自主。

欧阳月燕是上海林内生产一部第二制造课课长(相当于车间主任),他说如果要模仿林内的产品,就必须要有相同的机器和工艺,但是这个车间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设备都不是标准机,市场上买不到。

万一车间里的机密技术为人窃取,欧阳也不担心,因为“你可以看懂我们的加工方法,但你不知道怎么去实现它。哪怕实现了,也达不到这个精度。”

装备内制不仅让林内这样的制造企业同时具备正反向研发能力,更让他们可以准确把控产品质量。

在名古屋市郊的林内技术中心,林内的每一款产品都要在这里经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喷淋实验,接着被放在风洞实验室里被10级大风360度连续吹近一天时间,繁复的耐久测试让林内产品开发周期相比同行业要长,产品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未完待续...

持守商业正道,坚守商业道德准则,走进哈佛案例德胜洋楼,建立规范的管控系统,做社会美誉度透明的道德公司。哈佛案例新范式:德胜洋楼◎这是一家被哈佛大学商学院纳入管理案例的企业;

◎这是一家员工流失率接近为零的企业;

◎这是一家极具匠心精神的企业;

◎这是一家上下班不用打卡,报销不需要领导签字的企业,

◎这是一家员工近千名,管理层只有13人的企业;

◎这是一家年营业额近8个亿,仅有一位销售专员的企业,现市场部更名为订单筛选中心。

◎这是一家严格应用“仆人式领导”管理系统的企业,

◎中国首家把农民工培养成高度文明的产业化工人的企业,

◎中国首家被国际著名管理学家河田信教授誉为“福特管理体系”、“丰田管理体系”齐名的世界三大实体经济管理体系之一的企业。



(图为比拉迦睿智之旅中国德胜管理高级研修班第34期部分企业家朋友们合影留念)





| 比拉迦 |
与爱同行、与智慧同行、与梦想者同行
Walking with love,walking with wisdom,walking with dreamers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比拉迦企业管理顾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