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21世纪最伟大的12本英文小说

 

阅读是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3、4岁的时候我们认识人生中第一个字,到之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光里,...



阅读是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从3、4岁的时候我们认识人生中第一个字,到之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光里,我们已经读了那么多的书。

或许你会想,读了那么多的书,可能还是活不明白。那么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When I was a child I ate a lot of food. Most of it is long gone and forgotten, but certainly some of it became my very bones and fles.Think of reading as the same thing for the mind.”

书读了,又忘了,好像没读一般。但只要有一句触动你的话,它就能帮助你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就像德国作家塞尔曼·黑塞说的那样:“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在恰当的时候遇到一本好书,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每个人都有对“好书”的标准,不可一概而论,不过,BBC评选的这12本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你或许可以参考一下。
21世纪最伟大的12本英文小说
21世纪以来,最精彩的英文小说有哪些呢?

为了做出全面有效的评估,BBC文化专栏作者Jane Ciabattari 向几十位书评家发出了问卷——《纽约时报》图书评论员Parul Sehgal、《时代周刊》图书编辑Lev Grossman、《每日新闻》图书编辑Tom Beer、Bookslut 创始人Jessa Crispin 、《百万》创始人C Max Magee 、《书目杂志》的Donna Seaman和《柯克斯书评》的Laurie Muchnick 等。

根据投票他们选出了最伟大的12本。
12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中性(Middlesex,2002)


《中性》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第二部小说。该作品获得了2003年普利策文学奖,同时也是销量百万的畅销书。

主人公斯蒂芬尼德斯出生过两次:第一次是1960年1月作为女婴出生在底特律的一个没有烟雾的日子;第二次是1974年8月作为一个男孩子出生在密执安州皮托斯基附近的一个急诊室里。

他遗传了一种罕见的基因变异——他同时拥有男性的XY染色体以及女性的子宫;然而也多亏了这种变异,他体验了两种性别的生活···除了特别关注性别之外,整部小说的视野十分广阔,横跨八十年的历史,是一部涵盖国家、种族、性别、情感、心智的鸿篇巨制。
11
査蒂·史密斯《白牙》(White Teeth ,2000)


《白牙》是査蒂的处女作,于2000年出版,出版后好评如潮,入选2000年度《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时代》杂志十大好书,荣获英联邦作家最佳处女作奖、布莱克小说纪念奖、《卫报》最佳处女作奖等。她凭此书一举奠定在文坛的地位,被视为“种族、年轻、女性”的代言人。

《白牙》的故事发生在北伦敦,讲述了两代人,三个家庭之间的悲欢离合,刻画出一幅复杂辽阔的后殖民图景,一幅世纪末的“英国写真”。

查蒂的作品还包括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排列第18名的《西北角》(NW)以及《论美》(On Beauty)。
10
奇麻曼达·恩格兹·阿迪切《半轮黄日》(Half of a Yellow Sun,2006)


《半轮黄日》的作者阿迪切是《纽约客》评选的“20位40岁以下最优秀小说家”之一,尼日利亚人。这本书也是根据尼日利亚内战的真实历史而虚构的小说,主线是两对男女的爱情和命运,但因为涉及到种族、家庭、阶级问题以及更广阔的战争背景和殖民主义的终结,而加深了厚重感。

评论家沃尔顿•穆永巴(Walton Muyumba)评价称:“小说中,阿迪切将智慧和艺术的手法运用地鬼斧神工。这是本严肃的政治小说,同时,也讲述了战争之爱。”
9
 伊恩·麦克尤恩《赎罪》(Atonement ,2001)


这本书在国内出名,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同名电影吧,当然原作本身也是杰出之作。《赎罪》曾获得2001年的布克奖提名,虽然最终未能获奖,但评论却给予了较之《阿姆斯特丹》(麦克尤恩另一作品,曾获“布克奖”)更多更动听的溢美之词,认为比它更丰满,更好读,既有讨好读者的动人情节,喜剧因素,又不乏冷色调,让人爱不释手。

本书的前三分之一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中篇,笔触细致,结构精巧,但似乎过于庞杂。但是先别急着下结论,等读到结尾,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8
本·芳汀《半场无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2012)


这本小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也是奥斯卡金像奖导演李安最新作品的原著,评论家史蒂文·G·凯勒曼(Steven G Kellman)评价称其因为“纯粹明智的愉悦”而大放异彩。

小说的主人公Billy只是一名19岁的下士,他被迫上战场,却因为FOX NEWS的宣传成了国家英雄,被政府用专机接回,接受鲜花、掌声和敬礼。芳汀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令人难忘的故事,他的渴望、他的困惑迷茫和他的创伤后压力症交织在一起,融合进了过度开发的德州、橄榄球、商业和战争里面,讽刺又荒谬。
7
詹妮弗•伊根 《恶棍来访》(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2010)


詹妮弗•伊根在国内并不非常有名(宣传页上她名字前的形容词往往是“乔布斯最爱的女人”···),尽管这位女作家是普利策奖和国家书评奖双料得主,并曾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而这些殊荣都来自于这本《恶棍来访》。

《恶棍来访》共有13章,这些章节又被分成A、B两部分(还记得当年那些音乐磁带的A、B面吗?)。这些章节的叙事各不相同,可以看成独立的短篇小说,其中最为奇特的叙事方式是在第12章,这一章由70多张PPT组成,甚至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那标题中的“恶棍”是谁呢,伊根说,“时间是最大的恶棍”,没错,这本书讲的还是永恒的文学主题——韶华易逝,梦想消怠,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6
 迈克尔·夏本《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 Clay,2000)


小伙伴们有没有曾经因为喜欢看漫画,而被认为“幼稚”呢?这些年,大家逐渐意识到漫画也不都是下里巴人之作,除了紧凑的情节外,也不乏艺术价值。漫画可从小说中借鉴文学手法,小说自然也可从漫画中汲取营养,这部获得过2001年普利策小说奖、纽约公共图书馆书卷奖,热卖百万册的《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类似于“钢铁侠”、“蝙蝠侠”,小说主人公从集中营逃脱后,创造了一个漫画英雄“逃脱侠”,并因此开启了漫画的黄金时代。本书写法上精巧,感情上充沛,在历史和道德上更是影响深远,夏本用笔为美国式兄弟之情、同业之情,战友之情,以及使人幸福的爱情树立了一座结实的纪念牌。
5
乔纳森·弗兰岑《纠正》(The Corrections,2001)


本书曾荣获2001年美国全国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提名、美国普利策奖提名,讲述了一个几世同堂面对各自生活中的“纠正”的家庭故事,尖锐而悲凉。

小说用似乎不合时宜的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种“不幸家庭”的基本模板,一个冷漠的暴君式父亲,一个弱势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全世界千千万万。但《纠正》令人难忘的不是弗兰岑对家庭机体的冷静解剖,而是最后所展露的悲悯和宽容,展现了一种充满悲悯和爱的现实主义。
4
玛丽琳·罗宾逊 《吉利德》(Gilead,2004)


2004年出版的《吉利德》收获了次年普利策文学奖,国家图书评论圈文学奖及图书大使奖,它看似不是一个受市场欢迎的故事,沉重,繁琐,与圣经教条紧密结合,甚至晦涩,一如19世纪的苏俄旧小说。但这样一本书,却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这本故事情节几乎为0的书比起小说,更像一篇散文,重点章节全在主人公牧师John Ames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对生命,对神、爱与罚、变迁与滞留的思《吉利德》虽然离不开对神性的赞颂与对基督教的虔诚信念,但其根本的核心还是谅解与希望,依然还是救赎的可能,安斯菲尔德·沃尔夫图书奖现任负责人凯伦·R·朗(Karen R Long)称其为“100年后,仍会有读者去阅读的著作”。
3
希拉里·曼特尔《狼厅》(Wolf Hall,2009)


《狼厅》是2009年英国布克奖的获奖作品,之后被改编成舞台剧大放异彩并且被BBC改编成了迷你剧。《狼厅》以都铎王朝为背景,虽然并不是每个读者都熟悉英国历史,但是BBC热播剧《都铎王朝》和“寡姐”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多少对这段历史起了科普作用,也侧面说明了都铎王朝的魅力。

《狼厅》以亨利八世的主政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为视角,形象生动又天衣无缝地讲述了这位大多数影视作品中的关键“配角”,究竟是怎样踏上都铎王朝的绚丽舞台的。《西雅图时报》图书编辑玛丽·安·格温(Mary Ann Gwinn)评价道:“我从未如此完全地深入一个人物的灵魂,更不用说这个人物在地理上和空间上均离我如此之遥远。
2
爱德华•P·琼斯《已知的世界》(The Known World,2003)


《已知的世界》是琼斯的处女作,出版的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第二年4月,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把“最佳小说奖”授予《已知的世界》;紧接着,美国最高文学大奖“普利策小说奖”也颁给了这部作品。《纽约时报书评》也把这部作品列入“近二十五年来美国最佳小说”书单。

《已知的世界》以美国十九世纪末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史实为基础,叙述了一个黑人奴隶主亨利·汤森匪夷所思的一生。但小说所要表现的真正主角其实是那个非人道的社会制度,琼斯如同万能的造物主,不动声色地俯视着每一个人物的外部活动和灵魂世界,在赋予这部小说史诗气魄的同时,也展示出了人类自身残酷的复杂性。
1
 胡诺特·迪亚斯《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2007)


这次BBC文化栏目评选的最佳小说是多米尼加裔美籍作家胡诺特·迪亚斯(Junot Diaz)的处女作《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普通多米尼加裔美国宅男的回乡遭遇,是2008年普利策奖的获奖小说。

和许多拉美小说有些相似,《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里的出场人物众多,光是肤色就有四五种,充分展现了拉美人的重情义和爱热闹。迪亚斯对多米尼加历史、漫画、科幻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和脚注的巧妙混搭,在保证了小说流畅易读的同时,也不乏历史的厚重,可以说做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双丰收,既避免了手法老套的责难,也为小说叠加了分量。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除了《赎罪》因为同名电影的加成有些名气外,其他的书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吧!看了这些介绍,你是不是想赶快把这些书都找来看看了呢?

好消息是,这些书除了《吉利德》外都有中译文,本文中的部分介绍也有参考中译文,但是翻译质量嘛···看了之前的推送(想知道有哪些工作会被计算机替代?回复“自动化”给你看一篇文章)的小伙伴肯定会明白,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翻译薪水非常低,自然翻译水平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啦~

有许多人觉得外国小说晦涩难懂,可能一大半原因要归结于在译本的质量不高。阅读英文原版,不仅能更好的体会著作的精髓,对于累积词汇量,在雅思和托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大有益处呢!

当然啦,想更快的提高英语,不用靠查字典就能自在的阅读英文小说的话,直接融入当地环境,比如参加游学夏令营,肯定是最好的方式了!


    关注 安联高端私人定制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