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0公里历时40小时,“腾冲号”抵太原连结起了滇晋两地情缘

 

12日早晨5点50分,“腾冲号”文化旅游列车缓缓驶进太原火车站,来自红土高原“极边第一城”腾冲的推介团,经过40个小时、2570公里的跋山涉水,终于踏上了太原这片热土。...







12日早晨5点50分,“腾冲号”文化旅游列车缓缓驶进太原火车站,来自红土高原“极边第一城”腾冲的推介团,经过40个小时、2570公里的跋山涉水,终于踏上了太原这片热土。太原太远,但心不远路就不远,腾冲就这样怀揣赤忱向着太原一路走来。



40个小时,仿佛穿越了数百年,从迁徙腾冲屯垦边疆到寻根太原问祖三晋,实现了历史的再一次碰撞;40个小时,又好似一瞬间,同祖同根同源的心,再一次凝聚在一起,今后再也不会分开。



一次交流



开启了腾冲和太原的长远合作

“欢迎回家!”腾冲一行人刚一落座,太原市文化局副局长安俊跃一句开场白就道出了对寻根代表团的热烈欢迎。12日,腾冲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太原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主办的“太原寻根之旅”活动在太原市群众艺术馆举行。



腾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胡丽华向太原市文化局、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太原市群众艺术馆介绍了腾冲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并从家族同根、家国同爱、文化同源、饮食同流4个方面介绍了腾冲与太原之间的诸多相同、相通和相似之处。

交流双方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了深入交流,一些共通之处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但大家认为老百姓对食品的同源最认可,山西的传统特色美食和腾冲特色美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山西“头脑”和腾冲和顺头脑、腾冲稀豆粉和山西的糊糊、浑源凉粉和腾冲凉粉等都是很好地说明。



一番交流下来,安俊跃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他说,曾去过云南4次,很遗憾没来过腾冲。这次交流对腾冲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希望下次一定要到腾冲走走、看看。文化只有交流才能出彩,明确表示两个单位,甚至两座城市要加强合作,多开展文化旅游宣传等多方位的交流合作。

当天,腾冲市委宣传部和太原市文化局互赠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两罐土



剪不断老家和新家的久远情缘

“我们王氏族人非常重视修族谱。”王氏后人王芳今年40岁,是腾冲市一名公务员,“为了不忘根本,我们家族还常常举行尊宗祭祖活动。”她表示,“不过遗憾的是,正宗的、最早的祖先到底是哪一位,我们一直没搞清楚。”按照当地族谱记载,王芳的一世祖王仕君,在明朝末年,因为朝廷公务而迁徙至腾冲,随后定居繁衍至今。王芳是第十二代后人,她还有个族谱名叫王跃芳。

“根据你家族谱的记载,你是太原三槐堂王氏后人。”晋祠博物馆王家祠堂有关负责人带领活动人员来到子乔祠,“子乔祠是晋祠内著名景点之一,里面敬奉的,正是王姓得姓始祖王子乔。”



晋祠博物馆王家祠堂有关负责人介绍,太原王氏有一支称为“三槐堂王氏”,是王氏衍派中影响较大的一支。“你们一世祖王仕君明末去的腾冲,正是太原三槐堂王氏后人,这就接上了。”晋祠博物馆王家祠堂工作人员通过翻阅王氏族谱,把王芳家族的“断代史”给续上了,还找到了其正宗的祖先。与王芳同行的,还有腾冲王氏后人王维盛。同样翻阅王氏族谱后,王维盛也找到了王氏祖先。

据介绍,腾冲王姓人不少,但追本溯源,基本上都是明朝年间,从山西太原、运城等地移居过去的。之所以移居,主要是戍边。



王维盛来之前特意从家乡腾冲带了一罐土,恭恭敬敬用红布包着来,小心翼翼地洒在宗祠前的松柏下,又在松柏下装了一罐土,小心翼翼地用红布包好。他说,非常高兴能乘腾冲号来太原寻根问祖,以前常听祖辈讲起家族的渊源,他们一直有个来太原寻根问祖的梦想,但一直没机会来。今天我代表家族来圆了梦。相比较而言,腾冲是新家,太原是老家,我把新家的土带回了老家是认祖归宗,再把老家的土带回新家是不忘根本。小伙子用这样一种质朴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孝道的传承,令在场的人深受感染和教育。

同时,王维盛说,到这里拜祖之后,对自己的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受到了祖先迁徙的不易,我要把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铭记传承家风。



三场演出



碰撞出文化和艺术的交辉相应

交流活动现场,太原市清徐县常丰皮影表演艺术团影幕上一幅对联格外醒目,“只手托起千秋将,孤灯照出万古人”,这让腾冲推介团立即想起腾冲刘家寨皮影戏班影幕上也有“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口唱尽天下事”一联,何其相似那,顿觉亲切亲近。



常丰皮影表演艺术团首先献上了一出《桃花计》,引得大家时而凝神观看,时而欢呼鼓掌。紧接着,腾冲刘家寨皮影戏班,也不甘示弱,抖擞精神献上了一出《岳云卫国》,再次引来阵阵掌声。

“山西的皮影戏靠子制作小巧精致,把女生唱腔融入皮影戏,胜在细节;腾冲的皮影戏靠子大气磅礴,男生唱腔浑厚,赢在气势。”当天,两家同源异流风格皮影戏的碰撞,给大家呈现了别样的精彩,观众不分你我,叫好连连。



腾冲皮影自山西一带传入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刘家寨皮影戏班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艺人刘永周以“堪称一绝”的皮影制作与表演,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此次来并带头表演的,正是刘永周之子刘安逵。刘安逵继承其父之志,是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皮影戏的巅峰“对决”刚结束,观众还沉浸在难分仲伯的比较中时,太原精心准备的面食表演节目又震撼开演了,山西“面食超人”王张龙将杂技、武术、舞蹈融入面食制作中,表演了独轮车削面、关公扯面、潞城甩饼,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能把面团吹成大大的气球、把面片玩成一块手帕似的在手中翻飞旋转、把拉面面团拉16扣,拉成16384根龙须面,遇火即燃入水即化。精彩的表演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无不称奇叫好。



四本书



连接起滇西与三晋的地久天长

此次活动中的四本书同样引起了双方浓厚的兴趣。

一本是《国家记忆抗日名将寸性奇》,寸性奇将军是腾冲人,国军12师少将师长,当年抗倭战死山西中条山,牺牲时异常悲壮。本已突出重围却不愿抛弃部曲、放弃山西而独活,死战不退。先是胸部中弹,后继右腿炸断,再是左腿炸断。不愿被俘受辱,拼尽全力拔剑自刎。山西农民娄世友等围棋守墓48年。寸性奇为保中国卫山西尽忠殉国,山西人为其守墓报恩还以大义深情,一忠一义皆令人感佩。将军曾孙寸錳写成此书。得知腾冲号启程来晋,特意委托云南报业集团跟随采访的两名记者,携书前来转赠太原文化、史志、图书等部门。

另两本是寻根之旅的腾冲王氏两人,各自携带两本不同的本家家谱,前来比对太原王氏子乔祠族谱,终于续上家族“断代史”。王氏一族四海一家,远祖近宗一脉相承。

最后是晋祠博物馆王家祠堂负责人向腾冲王氏两人,分别赠与《太原王氏》一书,助其更好地了解王氏一脉历史,腾冲王氏两人殊为感动、视若珍宝。家族传承生生不息,中华传统代代不忘。



云南日报记者:朱金磊

春城晚报特约记者:龚祖金

通讯员:刘正凡 摄影报道
七彩春城


    关注 七彩春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