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赏析】此间明月在

 

葛洲坝船闸处杨冰《中华上下五千年》算是我的启蒙读物了,之后又读了几本人物传记以及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葛洲坝船闸处 杨冰

《中华上下五千年》算是我的启蒙读物了,之后又读了几本人物传记以及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现在重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又是另一番体会。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作为一名工科生,长期以来,我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几乎全部来源于课堂学习,真真算得上是一名门外汉。《中华上下五千年》算是我的启蒙读物了,之后又读了几本人物传记以及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现在重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又是另一番体会。



自商朝使用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以来,华夏文明便开启了使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至今已有将近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从上古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讲起,列述了中华大地上一代代王朝的枯荣兴衰,囊括了不同时代的政治军事、社会人文、科学技术、时代人物等领域,全面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之前读这本书,我十分热衷于读各朝代最辉煌的部分,因为每每读到此处,便会油然而生出强烈的自豪感,仿佛亲身经历,与有荣焉。再读这本书,我却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客观。相对于华夏文明的悠悠历史,人的生命显得十分短暂,连历代王朝也不过数十年、数百年的光景。可正是这样渺小的人们,在自己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征途中,坚信自己的道义,努力地生活,谱写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华丽篇章,创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其中涌现出了一个个英雄豪杰、一位位仁人志士,他们有的人在太平盛世匡扶社稷一展宏图,有的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力挽狂澜献身道义,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演绎着不同的精彩。历史是真实的。对于创造历史的人而言,一切的荣耀与缺陷,都在永恒的时间面前展现出自己真实的面貌,没有伪装,没有掩饰。历史是客观的。越过千百年的烟云,我们看到的历史人物,褪去耀眼的光环之后,也只是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怀抱理想、坚持到底的普通人罢了。这就是历史,它包容万象,客观展现每一件人事,还原事物的本源真相,不偏袒,不藏匿,任凭后人去翻阅,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精神力量。现在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我更愿意读每个朝代临近灭亡的部分,因为在乱世之中,在生死抉择之际,更能彰显出一个人的纯粹与坚持。



明朝末年,灾荒连年,流寇四起,民不聊生。崇祯十一年,清军兵分两路,越过长城,绕过关宁防线,进攻密云,距京城仅两天路程。大明朝廷面临两种选择:和谈,或者迎战。就军事实力而言,谈判是最好的选择,能延缓清军进攻,解决内部流寇之乱,再缓图大计。但是明朝官员却坚决拒绝了妥协的机会。黄道周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大明朝最终轰然倒塌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也许有人认为黄道周不识时务,具有典型的文人学士性格,愚蠢固执;可在我看来,黄道周的行为让人肃然起敬,因为他至死都在坚守自己心中的道义。妥协或许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清军入关时,黄道周主动请缨出关迎战,没有士兵,他就自己回家号召老乡、同学、学生,筹集一千多人的百姓军队,带上妻子,勇往直前。毫无疑问,这是自寻死路;然而黄道周依然坚定地向前进发,明知必死无疑,却决不妥协,正如当年他拒绝和谈一样。被俘后,他严辞拒绝劝降,在南京就义,给后世留下自己凛然的节义气概,一如他死前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这,就是黄道周。

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黄道周一样不识时务的人,他们可能是文臣,可能是武将,他们还可能只是平凡的百姓,他们在国难当头宁死不屈,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他们坚决奋战到底,决不妥协。我想,中华文明能够流传至今而没有灭绝,中华民族在近代能挺过英法联军,挺过甲午战争,挺过八国联军,挺过抗日,终究没有灭亡,正是由于有这样坚守道义永不放弃的人。

中庸有云: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我心似明月,朗朗照乾坤。

这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感触,能够震撼灵魂的精神力量。


    关注 三峡微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