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评书版《斗破苍穹》

 

手机app“喜马拉雅FM”搜索“郑思杰四姐”求粉!求粉!求粉!(重要事情说三遍!)...



现在的评书市场,说句实在话,挺不景气。评书演员青黄不接,评书作品难以为继。电视阵地被选秀、真人秀占领。电台被“广告直播”霸占。小剧场上演的更多还是姊妹艺术“相声”。手机APP这个阵地,还有那么多制作精良的有声小说。



现在很多观众对于评书这门艺术不太了解,认为评书就是老年人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当然这不能说观众不懂得欣赏,只能说评书演员对于自己的阵地宣传的还不够。很多不了解评书的观众,谈到评书,更多的想法是“一个人枯燥乏味的讲故事,不好玩,没有我在手机上听有声小说来的刺激。”确实。现在的网络资源相当丰富,听众可选择的有声小说,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同样一部书,加上各种音乐、特效来烘托气氛,再由不同的播音员来录音,就可以录出很多种版本,这可以更大的满足听众对于声音审美的需要。并且一个播音员几天就可以录完一部书,完全机械化量产。可反观评书,那就是个条件简陋的手工作坊。一没音乐、二没特效、三没充满磁性的“播音腔”。况且一个评书演员改编一部书,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一两年,再加上录制声音的时间,那产量就只能用“微乎其微”来形容了。这种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使得很多喜欢评书的观众,也不得不选择有声小说了。......上无阵地,下无听众。现在的评书,真可以用说书的老话来形容了——“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啊”。



但是流传了上千年的一种艺术形式,真的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吗?我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还有很多人在关注评书,至少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您,还在关注,不是吗?



我个人拙见,评书和有声小说的最大区别在于二度创作。有声小说是照本宣科,只要播音员有一副“受听”的嗓子,再对作品加入相应的理解和语气,那么有声小说就可以算事半功倍了。评书创作比起有声小说,不敢说天壤之别,那也是大相径庭。评书演员最忌讳的就是照本宣科。并且小说的文字叙述逻辑,和评书表演形式的语言叙述逻辑,也不太相同。真要把小说改变成评书,那不亚于“拆了旧房盖新房”。

话题有点远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聊聊我把网络小说《斗破苍穹》改成评书的事吧!

提起《斗破》,想必能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吧。一部让人一如既往的、坚持不懈的、永不言弃的、顿足捶胸的、咬牙忍痛的、......的......的网络“鸿篇巨著”。因为对这部小说有情结,所以才有把它改编成评书的想法。

把一部网络小说,改编成评书,对于我来说,可以用“鸭梨山大”来形容。我之前所学的所有评书技巧,在说网络小说的时候,感觉完全无用武之地。“怎么改编?怎么叙述?怎么......?怎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相映出现。可是对于一千六百多回、五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来讲。等问题解决了,天知道我阳寿还有多久?我又不是孙猴儿,没有闹地府的本事。所以在没有把所有问题解决的情况下,我就毅然决然的在剧场开书了......

您可以下载个手机APP“喜马拉雅FM”搜“郑思杰四姐”听一听。说实在的,刚开书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完全摸不到头绪,以至于第一场书不会说,说了很多“书外书”。一场一场的调整,一点儿一点儿的改进嘛。现在不敢说有多好,至少比开书那会儿强点儿,您要是不信,可以挨着听个20回试试。(目前一共就21回)

有句俗话叫“茶吃后来酽”嘛,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我也会更加努力的去改编和上演这部“鸿篇巨著”,也希望您能多多的关注。我和《斗破》就好比是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您的关注就是甘泉,您的订阅就是给养,哪怕您的几句批评,那也是帮幼苗除去杂草!有了您各位的辛勤耕作,幼苗才能茁长成长。相信善良的您,绝对不会一泡热尿把“我”浇死的!有了您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才有信心把《斗破苍穹》说下去,“萧炎才有可能在评书舞台上成为斗帝!”



近期我在喜马拉雅会推出一些其他的新书,也希望您能够持续的关注我。感谢您各位的支持!郑思杰敬上!

“四姐书友汇”QQ群:



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app“喜马拉雅FM”搜索“郑思杰四姐”求粉!求粉!求粉!(重要事情说三遍!)


    关注 zhengsijiesiji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