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县马村张大山亲眼所见一抱粗的长虫!震惊乡邻

 

虽然我们没能找到传说中的大蛇。但我们欣喜的看到这里的蛇类正接近正常数量。平衡的生物链正在重新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正在慢慢恢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趋于和谐。一个完美的白洋淀正沿着它的回归之路越行越近。...




提示:点上方"安新在线网"↑免费订阅,本地事我先知。

《寻找大蛇》


那是个什么样的怪物,事情虽然过去了70年,但事件的亲历者----张大山,那个当年被爷爷牵着手的孩子,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长虫是当地的方言,就是指蛇。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寻找大蛇。



张大山老人所在的马村是安新县众多水居村中的一个。所谓水居村,是指村庄被水环绕。值得骄傲的是,环绕这些水居村的,是大名鼎鼎的白洋淀。

白洋淀自古就有“北地西湖”之称。清康熙帝曾先后40余次到此地游猎,并将其设为行宫。白洋淀以风景秀丽的芦苇荡及荷花淀闻名全国,是国家5A级景区。但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湖泊却流传着众多关于大蛇的故事。

当我们走遍中国摄制组来到白洋淀后发现,在这里,像张大山那样亲眼见过大蛇的老人还有很多。

这是美国公共电视台的一个关于蟒蛇的纪录片的片段。据此,我们推测,在白洋淀,人们描述的碗口粗的大蛇应该是一种蟒蛇。

据当地人说,因为白洋淀是水区,而蛇类又有喜水的习性,所以,这里有很多蛇。而且白洋淀的水越大,芦苇长得越茂密,蛇也就越多。

四月的白洋淀还是早春季节,蛇类正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我们来到淀区,寻找大蛇的踪迹。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个季节在河道中央很难看到蛇。应该在岸边或者壕沟里才有可能找到。怀着莫大的期待,我们开始在壕沟里穿行。希望能找到一点有关大蛇的蛛丝马迹。

当地人告诉我们,到了夏季,这些壕沟里长满芦苇,抗日战争期间,英勇的雁翎队就是靠着芦苇荡的天然掩护,神出鬼没的穿行于壕沟间,摧毁了华北日军的水上交通线。

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原因,在大淀里的寻找没有收获。于是我们开始转而询问当地的渔民,希望能了解更多有关大蛇的情况。

为什么我们在大淀里寻访的结果与张大山等老人的描述相差如此之大。至此,我们开始怀疑,在白洋淀水区是否真的有大蛇存在。

这时,白洋淀大张庄的村民王国安告诉我们,他在40年前白洋淀一次发洪水时曾经见到过一条大蛇。我们跟随王国安来到了他看见大蛇的地方。

按照王国安的描述,当年,他在这里见到的那条长成一抱粗的大蛇应该是一条非常罕见的巨蟒。像那么大的蟒蛇,我们也只是在影视作品中见过。

美国在2004年拍摄了电影《狂蟒之灾》的续集《血谷幽兰》。为了制造惊悚的感觉,电影中的巨蟒是用电脑特技合成的,以期达到艺术夸张的效果。而在白洋淀,会有这么大的蟒蛇吗?如果有,它又能大到什么程度呢?

曹玉萍是河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白洋淀区动植物的研究,她的答案让我们感到非常意外。

除了少数的动物学家和常年与蛇打交道的人之外,人们所认知的蛇类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如果说白洋淀根本就没有适合蟒蛇生存的环境。那么,这里的人们所看到的又是些什么蛇呢?

就在我们四处寻找大蛇的时候,有消息传来,在大张庄村有人发现了蛇。因为蛇刚从冬眠中醒来,行动能力极差,如果我们运气好,应该还能见得到。听到之后,我们立刻坐船前往。这个大张庄村非常有名,据说,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就在这个村子。

马上就要见到蛇了,我们却变得紧张起来。它到底是哪一种蛇,有多大,危险吗?

也许是季节的原因,这条蛇居然还懒洋洋的盘在原地没有跑掉。但是它和我们要找寻的大蛇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我们询问该如何处理这条蛇时,老龚的举动却让我们很是吃惊。

白雪是老龚的邻居,因为知道白雪敢抓蛇,所以老龚叫他来帮忙。

将蛇放生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事,但回想老龚他们的表现却很让人费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举动呢?

这是安新县马村的一座小庙。庙里供奉着一位我们并不熟悉的神祇。据传,很久以前,白洋淀一个姓柳的姑娘生下了一条大白蛇。而庙里供奉的正是那条大蛇,后人称他为柳爷。当地人为什么要为这位柳爷建庙庙门上方的“威震黄河”又是什么意思呢?

张老章是马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同时又是柳爷庙的庙祝。他为我们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我们发现,在柳爷的胸口赫然画着一条龙的模样。但在传说中柳爷不是龙而是一条大蛇。当我们为此询问其原因时,当地人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蛇就是龙。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到农历初一十五,附近的村民都会赶来给柳爷上香以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他们是将柳爷当作龙来供奉的。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龙是专门掌管水的神。而水是一切生命的来源,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尤为重要。于是龙就成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以至于封建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由此,龙,又成为一种权利和威严的象征。而这种人们虚幻出来的神物,却长着蛇的身体。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蛇又被称为小龙。因此,白洋淀地区对蛇的崇敬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当地,主动伤害蛇是大忌。这样的民间禁忌甚至被写进了安新县志。并且在忌伤害的动物中,蛇被排在了第一位。

虽说当地有这样的禁忌,但偶尔伤害蛇的事情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大张庄村的周小永就曾经伤害过蛇,按他的说法,他因此而深受其害。

几乎在打死那条蛇的同时,周小永就开始后悔,怕遭到蛇的报复。不久,他觉得报复来了。

当被医生告知一切正常后,周小永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就在他打死那条蛇整整一年后的同一天,当他在外打完柴,就在驾船回家的途中,突然,一件怪异的事情发生了。

同往常一样,周小永摇着船穿行在河道上。再有二十分钟就能到家了,但是突然间,无论他怎样摇桨,都无法使船移动哪怕一米的距离。

周小永所说的他指的是当时路过这里的一位渔民,在看到周小永这个情况后,就把他连人带船拉回了家。

按照周小永的说法,他是中了邪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被蛇附体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了能给这件事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我们来到了河北省荣军医院,找到了心理专家。

也许就是在一瞬间,周小永想到了一年前的那一幕。于是,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他陷入了自己设置的情境当中。

正是因为有了类似周小永这样的故事,白洋淀地区在对蛇的崇敬之外,又多了一层畏惧。在当地,对蛇的敬畏之情世代相传,人们不自觉地遵循着保护自然的法则,使得蛇与人能够和平相处。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但这种和谐曾经一度被打破了。

今天,我们在安新县的一些村落里随处可见大片的麦田。这在三四十年前是不可能的。那时根本就没有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当地人告诉我们,现在的很多地方以前全都是水。水路四通八达。

这是一张四十年前白洋淀的水运交通图,从白洋淀经水路直达天津的情景,如今只能停留在这张地图上了。那时的白洋淀,正如人们所说,蛇是随处可见。

后来,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注入白洋淀的水越来越少。很多人被迫放下拿了一辈子的船桨。只有闲置一旁的小船还保留着对往日岁月的留恋。

在1983年到1988年间,白洋淀干涸了五年。往日穿行于淀区的船只变成了行驶在旧河道上的汽车。也就是在那时候,这里的蛇类开始急剧减少。

历史上白洋淀曾经历过几次大涝和大旱这样的极端状态。那时人们发现,蛇的数量就像这两种状态的晴雨表,涝则蛇多,旱则蛇少。于是,人们试图通过保持蛇类的数量正常从而使得白洋淀的水量正常。当时人们不具备认知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今天,我们拥有了这种能力。随着引黄济淀工程的成功,人们又看到了希望。

我们在淀区寻找大蛇的时候,碰到了三个放鱼鹰捕鱼的老人。虽然今天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捕鱼设备和手段,但当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被阻隔多年后重新回归时,他们享受的是捕鱼过程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如今,随着白洋淀水域面积的不断扩大,蛇类的数量开始接近正常状态。

表面看来,白洋淀的水域面积决定着这里蛇类的数量,其实,这背后有更重要的原因。

虽然我们没能找到传说中的大蛇。但我们欣喜的看到这里的蛇类正接近正常数量。平衡的生物链正在重新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正在慢慢恢复。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趋于和谐。一个完美的白洋淀正沿着它的回归之路越行越近。(梁峰)

安新在线 • 知 安 新

微信名:anxinccoo

①、内容:身边人 身边事

②、粉丝:已有8万

③、广告:13903124036


    关注 安新在线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