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医生┃《中国经营报》

 

“通过多点执业,医生被调动起来,释放巨大的生产力,这是医生自我解放的浪潮,实现医疗人才流动、合理配置和重构,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孙宏涛说。...



多点执业有望从更大维度撬动医改。一年前兴起的医生集团,正借鉴国外合伙制,将医生这一最重要的医疗资源予以“解放”并再次组合,且有望给患者带来根本性改变,亦缓解大都市就医拥堵问题。2016年,资本介入,让这一尝试加速,也让更深层的纠结浮出水面,比如医疗价格、分成、保险……以医生为绝对主角的这个改革切面里,资本、旧有机制的话语权,均将面临一场考验。

一线调查

医生集团资本加杠杆 政策“保险”仍缺失

成立仅一年,签约医生已达600人,预计今年年底将达1000人,2016年预计收入为2000万元,将实现盈利。国内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的发展令外界关注。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医生集团一直是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且随着不断有新的医生集团建立、巨额资本进入而热度不减。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16年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再提医改“+”,其中提出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有观点认为,医生工作室首次被决策者肯定,医生成为自由执业者将会得到突破。而对医生集团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虽然在国际上,医生集团是很成熟的执业模式,但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全国约50家医生集团在探索着可行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在现有医疗体制下,有分析甚至认为,医生集团等新的医疗模式将成为助力中国医改非常重要的一份力量。


疯涨的“集团”

孙宏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全国粗略估计约有50家医生集团,而据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等机构预测,到今年年底,全国各类医生集团将达百家。有业内人士估算,在各医生集团平台签约执业的医生有上万人。

何为医生集团?2015年9月29日,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曾举行了一场非常低调的医生集团高层研讨会。会上对医生集团曾有一个初步定义:第一,必须是医生创办;第二,起码是两个医生以上的;第三,一定是个实业。彼时,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苗艳青曾表示,医生集团不下30家。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由地区试点扩大到全国,多点执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是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政策支撑。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医师的合理流动,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且多点执业医师无需单位书面同意。随后的6月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指出,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

为了缓解看病难问题,国家从2009年开始就在广东率先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目前在深圳医师多点执业全部实行网上备案。据国家卫计委披露,到2015年年底,全国一共有将近45000名医生注册了多点执业,这些医生36.7%来自于三级医疗机构,28.4%是来自于二级医疗机构。对执业去向的统计显示,来自大医院的医生,到同类医院去执业的比较少,大体在6.7%,下沉到基层去多点执业的占到了76.2%。

成立于2015年3月的医生集团“大家医联”是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代表。在苗艳青看来,大家医联的做法更像医生经纪人的模式,医生利用空余时间多点执业,其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主要有3种:单纯的技术输出,签约医生到签约机构出门诊、手术,获得劳务收入;私立医院科室托管;股权合作,自建或合建的医疗机构。

孙宏涛告诉记者,目前大家医联已与爱康国宾、国药控股、国药集团融资租赁建立了战略合作。“目前90%的医生集团是体制内医生集团,事实上大家医联的成立鼓励了其他体制内医生集团的陆续创办。”据了解,目前大家医联是体制内医生集团中规模最大的,目前有签约专家600余人,计划年底这一数据将达到1000人。2015年大家医联的收入已达到百万级。



医生集团在国际上是很成熟的模式,以美国为例,有统计称,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大约有二十几万个开业团体,其中50%左右是仅有一名医生坐诊的独立执业,另外接近50%的是真正的医生“集团”,其中由2~5名医生组成的占总数的37%,6.3%的医生集团有6~9名医生,仅有3.7%的医生集团拥有10名以上的医生。最近几年,规模较小的“医生集团”,包括独立执业和小型的医生集团纷纷选择抱团经营,降低成本,并且提高医疗质量。

“美国大部分医生集团是规模不大的,几个医生组成,而知名的较大的医生集团,如凯撒医疗集团等最后发展成为医疗集团,拥有自己的保险、大学、医院、连锁门诊等,医生雇员非常多,在某些地区超过一半的医生都在医生集团中工作。”孙宏涛介绍。

作为国内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的发展也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关注。

4月6日,大家医联的创始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从首都国际机场出发,赴美国波士顿出席第19届“哈佛中国论坛”,并将在医疗分论坛上作主题演讲 “医生集团助力中国新医改”。孙宏涛告诉记者,他将在演讲中探讨中国医疗生态变革、拉动闲置医疗资源以及探索中国医疗新合作模式等话题。

大家医联是我国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其创始人将其定位为医生多点执业互助的平台,医生和服务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重新配置,提高全社会医疗的效率。孙宏涛告诉记者,大家医联目前合作机构有150余家,除诊所、门诊外,大部分是医院。其中,所有的门诊都是预约制,有患者预约医生才出诊,这样的好处是门诊不会赔钱。在医生拿到相应的酬劳后,剩余的收益由医生集团与合作机构按照一定比例分配。“预约制,是对医生集团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大家医联更多是平台,帮助医生对接医疗机构。”孙宏涛说。

大家医联目前的合作模式有几种,一方面需要派专家进行外科手术或会诊,这种合作是疏松的;另一种形式是技术支持和帮扶,如定期查房、带教、手术,大家医联会派出运营和技术支持团队常驻合作机构,这种合作则是紧密合作。据了解,大家医联平台只收取小部分管理费,大部分收入要支付给医生,医生大约占60%~80%,大家医联与运营管理合作单位对半分,各占10%~15%。“我们不断设计新产品,如没有切口的甲状腺手术等,靠业务量刺激医生积极性,多劳多得。未来希望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取回报。”孙宏涛说。

医生集团到底应该如何定性?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说法。但孙宏涛告诉记者,国家卫计委曾在2015年7月调研大家医联时表示,大家医联“提供了增量的医疗服务”。据了解,去年,大家医联成立几个月后,就获得了2000万元融资。同时,与爱康、国药控股、国药融资租赁进行了战略合作。大家医联与医疗机构此前都是比较“轻”的合作。孙宏涛告诉记者,大家医联在北京、南京、福州、成都等地都与爱康诊所有合作。此外,与国药集团的合作中,是与医院的项目合作。“国药在全国有一些医院的项目,也收购了一些医院的项目,收购后需要专家,大家医联以专家提供方和科室管理运营的资源提供方的身份进行合作。国药控股和融资租赁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合作。“孙宏涛说。

最近的一次合作,是大家医联与国药融资租赁的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集医疗投资、技术合作、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市场运营于一体的,高级医疗技术推广与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相结合的医疗管理与服务平台。孙宏涛告诉记者,大家医联将和国药融资租赁成立合资公司,以这个形式对外进行投资和项目管理。

“国药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我们希望未来和国药融资租赁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这个合资公司绑定了国药的医疗资源和金融背景,同时还有大家医联的专家组,那么这个合资公司会加速专科领域项目的落地,这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孙宏涛表示。

未来,大家医联将成为一个孵化器的平台,为更多的医生集团提供资金和落地的项目。“这样的孵化器平台对接钱和资源、项目,帮助新成立的和小的医生集团获得好的发展机会成为生态圈合作的平台,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孙宏涛说。

国家层面再鼓励多点执业

面对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医生集团,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意见。在去年9月29日前述的研讨会上,有研究人士就提出,如何定性、监管、规范医生集团,目前法律法规存在真空,尤其是机构性质、服务内容、执业范围、资金来源等方面亟待规范。医生集团还面临如何与签约机构利益分成、集团内部医生收入如何分配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应大胆鼓励医生集团发展,鼓励一部分医生在传统体制之外探索新的执业方式。

至于医生集团的出资与股权架构,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集团创始人向记者透露,医生集团初期联合创始人是要出资的;后期加入的只给期权,专家有专门的持股平台。

也就是说,在股权架构设置过程中,会预留一部分股份,作为未来增加持股平台,这在投融资方面是比较多见的,类似于员工的持股平台,专家有单独的持股平台,员工有员工持股平台。而不同级别的专家,所获得的股权是有区别的。

孙宏涛认为,目前医生集团数量很少,基本都在合法范围内运营,目前医生集团最需要的,是能得到更多支持。

而此时,国家层面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推动又升级。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16年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再提医改“+”,其中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

“医生工作室首次被决策者肯定,医生成为自由执业者将会得到突破!”4月7日一早,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在微博中表态。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最早在广东深圳等地试点,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也一直走在多点执业的前列。而日前,为鼓励社会办医,内陆省份河南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意见》,鼓励公立医院医师到社会办医疗机构多点执业,鼓励通过医生工作室、医生集团等方式开展多点执业,允许卫生技术人员在连锁化运营机构或医疗集团之间流动执业。在业内人士看来,内陆省份的此举实属不易,也说明多点执业乃至自由执业是大势所趋。

按照我国现有法规,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医疗损害或纠纷,应当由发生医疗损害或纠纷的当事医疗机构和医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其他非当事医疗机构均不承担相关的医疗损害或纠纷处理责任。

在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广东表示,将力争在今年底前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网络备案制。

“通过多点执业,医生被调动起来,释放巨大的生产力,这是医生自我解放的浪潮,实现医疗人才流动、合理配置和重构,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孙宏涛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孟庆伟


    关注 大家医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