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资产配置

 

自打来了金融市场,我喊了三年的“资产配置”,嗓子都快喊哑了。为什么要喊呢?因为别人不听。为什么别...




自打来了金融市场,我喊了三年的“资产配置”,嗓子都快喊哑了。为什么要喊呢?因为别人不听。为什么别人不听呢?是因为太复杂吗?

恰恰相反,简单到不行!资产配置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玄乎,就是从原来你只买理财产品,变成存款、理财、基金、保险、黄金、外汇都买点儿,这压根儿就没什么技术难度,而且操作一点也不复杂,只要你点头同意,马上帮你办。

那问题就有意思了:一个被诺贝尔经济学家证明有好处(见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兹1952年发表的论文《资产选择:有效的多样化》),又操作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干呢?后来,我觉得大家不愿意干这个事是因为:

“资产配置”是个反人性的东西

首先,从客户的角度看,我为啥不在牛市里都买股票呢?怎么能忍得了别人一个月就赚了我一年才能赚到的钱呢?就像一个爱吃肉的吃货,他怎么忍得住在最有食欲的时候让清汤菜占胃口?
再次,从客户经理的角度看,客户自己都说钱都买基金了,我还费啥劲跟他讲别的呢,完成任务最重要嘛!就像你去饭店里吃饭,一般的点菜员谁劝你营养均衡?你最好把店里的肉都点一遍。


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尴尬。这种尴尬就如同对烟民们说“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广告做了不少,警句也印在了包装上,但你还是挡不住数以亿计的烟民在那吞云吐雾。既然这么费劲儿、这么尴尬,那为什么还要干这事儿呢?

因为这件事是对的事 对的事就应该坚持



根据王阳明老爷子“行知合一”的理论,如果知道一件事是对的,那就应该:

所以,行动不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大家不认为“资产配置”是对的。

“对的事”和“大家认为这是对的事”是两码事

有点绕?举个例子吧,布鲁诺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并没有中心。结果教会说:傻逼,烧死他!
 


所以,求你们等会别拿板凳砸我。

说资产配置是对的,有两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是:我们都想赚钱,不想损失。

严格意义上说,这不能算是个假设,因为已经被心理学家通过“损失厌恶”的实验证明了:人损失1块钱会悲伤,得到1块钱会快乐,但比起来,同是1快钱,悲伤是快乐的2.5倍。

根据这个理论

你赚一块钱的时候,是这样的:

而亏一块钱的时候,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假设可以延伸成:比起赚钱,我们更不愿意看到损失;或者同等条件下,亏的少比赚得多更重要。

第二个假设是:择时是无效的

这里又有两个前提:一是我们没有时光机,没法预知未来

二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影响判断

所谓择时,无非是该什么时候买卖的问题。

如果第一个假设成立,那么人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到在价格最低的时候买,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而如果择时有效,那么人人就可以在价格最低的时候买,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这样的话,市场上就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无货可买,要么无人可卖。

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市场,时刻都有买卖,这说明有人卖的同时,就有人买,进一步也就说明同一个价格,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

你看,其实价格(或者说价值)存在于人心。

但问题是 人心里的价格(或者说价值)并不真实。

所以,2007年没卖在高点,2015没卖在高点,下一个牛市会卖在高点吗?我猜还是不能。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决定了预测的不准确性,特别是对单一事件的连续预测。

据说经济学家们在过去的5次经济大萧条中,成功的预测到了9次,呵呵。

你看,你想好好赚钱,不想亏钱,但没办法预知市场,对不对?

所以你就只买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对不对?

但股票涨起来的来的时候你还耐不住寂寞,对不对?

最后套进去被动长期投资,对不对?

人生的烦恼就是么多。

如果这两个前提成立,那为什么可以说资产配置就是对的了呢?

我们就从你只想赚钱,不想损失这事说起

要想赚钱,首先得不损失,或者少损失。

这里说的损失包括亏钱、贬值,还有花一些莫名奇妙的钱。

那么资产配置怎么可以做到让你少损失呢?看三个例子吧。

第一个是关于少亏钱的:

话说,2007年10月份的时候,你有100万,买了50万的股票基金和50万的债券基金。

一年之后,股票基金亏了50%,债券赚了5%。你的100万变成了77.5万,但如果当时都买了股票基金,那100万就剩下50万了。

又过了一年,股票基金赚了60%,债券基金赚了4%。你的77.5万变成了94.6万。如果当年全买了股票,那50万,这一年变成80万。

第三年,股票基金赚10%,债券基金赚6%,各买一半的方案,现在变成了101.8万,而只买股票基金的方案现在是88万。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因为他假设你买在了牛市的顶点!在这么坑爹的假设下,只要你做最简单的资产配置,三年就能回本。

我大爷那年打新中了中国石油,兴奋的不行,现在八年过去了,还浮亏80%,呵呵。

第二例子个是关于贬值的

既然外面的世界那么凶险,为什么不只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呢?

算个账吧,现在银行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4.5%,每次都有起息日和到账日,而且未必每次都能买到。所以收益率一定有损耗。

我们银行做过一个大概的统计,一个只买理财产品的客户,一般一年下来的年化收益率在3%-3.2%左右。勉强跑得过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我们国家的CPI里可是不含房价的哟)。

而通过资产配置实现的收益率,按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一般可以达到6%—12%左右。

比较一下4%的复利,和8%的复利:

同是100万,5年之后少25万,10年之后少68万。

温馨提示:随着利率市场化及刚性兑付的打破,5年后理财产品存不存在,还得另说。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花莫名其妙的钱的

 有人可能会说了,那我不着急用钱,我能长期投资啊,指数早晚能涨回来。

请先摸着良心,问一下自己,指数涨到你回本的时候,你确定自己会卖吗?说实话!

反正我已经不相信“回本就卖,再也不碰”这种鬼话了。真话倒更可能是“不赚点就卖,怎么对得起这几年的潜伏?”

行内有句名言:人可以等钱,但钱不一定等人。

比如,你现在100万,亏成了50万,你觉得完全可以承受。甚至这个时候有个神仙过来告诉你,两个月之后你买的股票可以可以翻两倍。

正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兴奋过度,心跳加速,送到医院一查,冠心病,马上手术还有的救,但要花30万。

钱都在股市里,卖还是不卖?那肯定得卖,就算你明确知道再忍两个月就能赚大钱。

若是择时有效,你一定会在被送医院的前180天买一份保险(一般保险有180天观察期)

如果这样,保险公司也不用玩了。

所谓的择时无效,并不局限于市场,更多的是在于要花钱的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资产配置里,一定要提前规划保险的原因。

所以放眼望去,金融产品琳琅满目,潮起潮落无法预知,起伏时机难以捉摸。

但幸运的是,上帝还是很仁慈的,因为他为这个世界安排了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除了中国股市,还有美国股市;除了股票,还有债券;除了证券市场,还有大宗商品和外汇市场;除了投资,还有保险……

这些金融工具之所以能组合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不同,而且互相之间不太干扰,一个扑街了,另一个(几个)还是活蹦乱跳。

比如2008年全球的股市都跌成狗了,债券居然还有正收益。

2010-2014年,A股死气沉沉,黄金外汇生生的就翻了倍……

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但如果你没有分散投资,做好配置,那上帝在关门的同时还会拿门夹一下你的脑袋……

有道是:四季皆有风景,时刻皆有牛市。然也!

我所理解的资产配置是在你非常看好一个市场的时候,还能忍住不全仓杀入,因为人生而局限,你所看好的市场,未必真的好,你不看好的市场,也未必没有机会。

我所理解的资产配置不是大起大落的心跳,而是细水长流的淡定和闲庭信步的悠闲。大势起,万水千山;大势落,沧海桑田。

我所理解的资产配置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百花开时我不发,我花开时百花杀”、是“平时看不见,偶尔露峥嵘”,是一个总有风景陪你的世界。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看得出,采取“少亏”的资产配置策略,不但幸福感更高,而且还能让财富和人生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起死回生。

巴菲特大爷之所以这么牛逼,并不是他每一年的收益都很高,而是人家干了快60年的投资,只有2年是亏钱的。

但是啊但是,资产配置确实可以让你少亏,但代价是你要忍受“少赚”的折磨。

还是那个例子,各买一半的股票和债券。如果这种买法发生在2015年上半年:100万,从1月到6月,你的钱只能变成145万,但全买股票至少有183万。你天天看着市场涨,还不能多买。

这种折磨就像三藏法师遇见了女儿国国王,一个血气方刚,一个柔情似水,明明动了情,但就是不能娶。

这么看来,三藏法师之所以能取得真经,关键在于能忍啊!忍得了苦难,更忍得了诱惑。个人认为女儿国王才是三藏法制取经路上最难的一关。

归根结底,理财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生活提心吊胆、神经紧绷,咱见过因为炒股跳楼的,但没听说过谁因为做资产配置红脸的。

所以啊,啰嗦这么多,资产配置无非是说要“赚安稳的钱,过快乐的日子”罢了。

具体怎么做资产配置是技术层面上的事,如果这次能达成共识,可以私下再聊怎么操作。

希望2016年喊的不再那么辛苦。
点赞是一种美意,转发是一种鼓励!

          ID:xiwangkuaixun


    关注 希望之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简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