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仅有眼前的精准,还有不可言说的玄妙

 

对于单身男女青年来讲,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恐怕就是:你想找个什么样子的?如果对面是一位面带笑容的和蔼红娘,据...





据说有两个问题是很难精准回答的。问大学毕业生:你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问单身男女青年:你想找个什么样子的对象?

就拿后一个问题来说,如果对面是一位面带笑容的和蔼红娘,据说手里攥着一摞的资料,就等着你说出来条件,立刻进行数据搜索和精准匹配。你会怎么回答呢?

于是很多人开始将意中人进行指标分解,身高多少,体重多少?收入多少?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介绍人最后得到的是一堆数据,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框那些候选人。

但结果如何?是否满足这些数据条件的人,就是你的真命?很多人最后找到的伴侣,如果将外在指标拿出来和当初的要求范围一对照,估计没有多少符合的,不过那又怎样?人家照样晒幸福!

有一些企业管理者,经营公司总强调一切工作要量化。比如把很多管理工作做成数据表展现,用一张图将公司的财务数据(收入、利润、成本),以及业务数据(产品种类、数量、定价等),市场数据(用户数、市场占比、增长率等)都列出来,并相信只有这样才算准确客观描述了企业现状。

甚至有些老板,希望将公司内部的运营管理工作也量化成若干指标,在内部开会决策的时候,没有数据就认为缺乏科学性,缺乏依据。使得下属部门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创造出一些子虚乌有的指标,来为那些根本无法量化的管理工作做背书。

数据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企业管理、政府治理、社会活动、个人生活等等方面,都已经被无穷无尽的数据和指标所表述,我们几乎被数据包裹起来。

这些对数据的依赖和习惯,可以叫做数据主义的思想和认知方式。数据主义盛行的背后,是我们对自然界事物理解方式的投射。


1
数据主义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在科学和理性精神突飞猛进的近代,人们不再受制于不可言说的神秘主义思想,开始能够用更多的数据化对世界和自身行为,进行更精准的表达,并逐渐相信数据化才是正确理解世界的不二法门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从未停止,一方面集中于对宇宙起源这类未知事件的猜想,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对已知的把握预测未来。

为了对事物和现象的感知能够更加清晰明确,能够更好的彼此交流,人类发明了数字,并将之用在了各种领域,去表达长短、多寡、强弱、高低、深浅、轻重、好坏。时间是最古老的数据化成果,历法也是一样。

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国家治理都欠缺很全面的数据管理支持,模糊的估算和推测代替了精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黄仁宇一直强调中国古代缺乏真正的“数目字管理”(Mathematical Management),他认为,整个社会资源都可以换算成数据,进行如实的记录(产权清晰是基础),并可以自由流动和交换。

但回溯到几百年前的环境下,古人对世界的认识,还没有进化到能够用数据来表达的水平上,不可知的神秘感在古人的世界观中也许占有更突显的位置。
近代,牛顿通过三大定律,将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用一套完美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不仅能够解释过去,还能够预测未来的运动轨迹。从此以后,人类开始建立起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全新的世界观,一个理性和科学的认知体系。

韦伯将这一转变称为从“附魅”阶段到“祛魅”阶段,前者指的是古代人们普遍迷信万物有灵,对自然现象附加很多神秘色彩的解释。而后者则是近代人们开始用理性主义和科学方法去认识和解释世界,那些笼罩在现象外面的神秘面纱逐渐被科学思想所剥离掉。

在科学和理性精神突飞猛进的近代,人们不再受制于不可言说的神秘主义思想,开始能够用更多的数据化对世界和自身行为,进行更精准的表达,并逐渐相信数据化才是正确理解世界的不二法门。
2


“楚门的世界”并不美好

科学永远都鼓励大胆想象,想象在任何一种可能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达到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结果。但是同样的,科学的精神也鼓励人们时刻反思技术进步背后的各种问题

法国拿破仑时期的数学家拉普拉斯相信,宇宙是在自然界自身运动中发展产生的,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没有一个掷骰子的上帝。

据说拉普拉斯在和拿破仑对话的时候,有一句名言:给定足够的参数,我可以推导出整个宇宙!拿破仑问他:那你把上帝摆在哪里?拉普拉斯回答:这里不需要上帝!

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信条,即哲学中的决定论,他们认为宇宙完全是由因果定律之结果支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任何一点都只有一种可能的状态。假设一下,如果你知道目前宇宙中所有实体的运动信息,那么就能预测未来任何一个时间点的宇宙状态。
 
如果将这种传统的认知信念与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或许就非常有意思。当前,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数据世界中,并且衣食住行等行为的数据化进程还在加速。

我们日常出行需要依赖数据表达的地图软件,寻找餐馆银行需要依靠数据建立的推荐模型,公司决定策略需要详尽的定量化描述。

到了现今,大数据的概念出现了。在大数据方兴未艾的当下,甚至产生了一种大数据主义的思想潮流,言外之意,一切研究和判断,都要收集海量的数据,进行模拟或匹配,找到其中的关联性,而这能够帮助我们超越以往,更接近于真相。

借助于物联网以及个人设备,数据已成为一种常态出现在生活中……

如果你认为这些还不够刺激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些狂想一定会让你吃惊。一旦关于一个人大致的生活世界和他的身体状况的数据化能够完成,我们甚至可以塑造一个初生婴儿的成长过程。

比如计算机可以安排好孩子睁开眼睛第一眼将看到什么,以及之后每一步让孩子接收到什么信息,以产生我们想要的反应。在整个过程中,数据不断修正,直到趋近完美,孩子在这种定制化的教育环境下获得了大人希望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可以通过数据化的途径完全被塑造长大。没错,想到什么了?电影“楚门的世界”。是的,数据化定制的想象与楚门的世界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但它们同有一个特点:让人觉着不可思议。



科学永远都鼓励大胆想象,想象在任何一种可能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达到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结果。但是同样的,科学的精神也鼓励人们时刻反思技术进步背后的各种问题。

抛开技术细节,即使这种“数据定制世界”的想象在某些层面得以实现,我们不免也要问,这可能是唯一的吗?
3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数据,还有......

科学永远都鼓励大胆想象,想象在任何一种可能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达到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结果。但是同样的,科学的精神也鼓励人们时刻反思技术进步背后的各种问题

数据的应用当然是存在其必要性的,然而前提是不可脱离人的本质和社会情境,我们的社会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系统实体,可以用数据找出单一的解释图景。

不同的收集模式,不同的数据类型,不同的解释方法,都有可能衍生出不同的结果,数据分析在本质上仍然是人为算法的体现。

如果把某种“数据”当成唯一正确的,可能就会在一叶障目后遭遇到技术对自由的束缚,反而得不偿失。就像电影中的楚门,一个在诡异的设计中快乐生活的年轻人,却有着一个叫做“Truman”的名字,可悲可叹!

物质世界看似客观,其实很多时候有着与主观意识难以分清的纠缠。

组织是人为构建的,但随后的发展却脱离了人的把握,呈现出系统化和生命化的演进,决不符合逻辑方程。

人的行为可以被统计成一组组数字,那只是简化的理想模型,因为现实中我们永远有着模型无法计算出的超常之举。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很早已经注意到了决定论带来的负面影响。数据主义的表达方式,无法解释世界的非理性地带,也无法认清人的活动的全部规律,更无法掌握我们的意识和情感变化。

当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时候,人们惊呼人工智能要超越人类智慧!可仔细一想,所谓的人类智慧到底是什么?仅仅是超大量记忆,是高效率制造,是快速运算下不犯错?还是也有着酒酣后写出千古绝句,人情世故中你我的心照不宣,情侣眼神相碰时的心灵感应?

如果那些灵动的、性情的、创意的,乃至感性的要素,都是我们工作、生活画卷中不可或缺的颜料,那冷冰冰的数据又怎能将之原汁原味的表述呢?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能没有数据,但也不能仅仅盯着数据。

认识一家公司,不仅要研读它的财报,更要实地去调查它的内部运作情况。也许旁听一次高管会议,就能品读出这家公司的文化、领导的习惯、员工的心态,决策的成效......以及很多很多无法呈现在报表上的信息。

同样,如果有人问我,喜欢一位姑娘,是喜欢她什么呢?我真的无法用量表来回答,也许是姑娘清秀的容貌、甜美的笑声,或者仅仅是她看到我时的微笑,这种回答绝不精准,但足够了。

刘涛

互联网商业思想

观察/思考/写作

ID:superlt2006
TOM 大眼睛
读书写字,谈情说笑,
提倡互联网精神,探索自由人生存

微信ID:tomdayanjing

长按二维码

关注大眼睛哥哥哦!


更多精彩内容请猛戳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 TOM大眼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