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过去了,是时候给新《红楼梦》正名了

 

这正是艺术存在的意义。...



忍不住来跟大家聊聊这部剧。
今天叨叨要说的新《红楼梦》,是2010年播出的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相较于陈晓旭演的87年版本,人们一般称之为新版。



这版《红楼梦》自播出之日起,就遭受无数诟病。现在搜索李少红红楼梦的关键字,前几篇依然是批判它的文章。

被安上的罪名不外乎这些:不尊重原著,胡乱篡改情节;画面太阴森,配乐太可怕;角色选得不好,演员演技不好;旁白太多,贬低观众智商;头上贴了一堆铜钱儿的人物造型太丑……

豆瓣评分只有5.7:



而87版的《红楼梦》评分,高达9.5。

在当时,甚至直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把87版的拿来和这一版比。87版的好到上天,新版的骂作垃圾。

不过这也不奇怪,凡新的影视作品,只要有一人提起它的不是,其他人就会群起而攻之。

但新版《红楼梦》,真的,有那么烂吗?

如果一定要偏激地说新版红楼梦一文不值,我一定不同意。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里有她自己的人格。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龄人,最早的对于美的启蒙,就来自小时候从电视上看的李少红阿姨的作品。

看完这部剧,你会觉得,这是红楼梦,也是李少红。



新红的剧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较87版在情节上更审慎。旁边所念的句子也都是曹雪芹在书里写的原句,保留了小说的独特优美的语言。看剧的时候,感觉听旁白就像听曹公自己在说。

《红楼梦》第一集最开始,讲的是通灵宝玉的来头。传说,这块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

特效绝对不止五毛一块。

真的很用心。



有如仙境的无稽崖大荒山。



整部剧在细节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处处可见对原著的敬意。

宝玉屋里的烛台:



黛玉的梳妆台:



宝玉用来刷牙的青盐:



宝玉上学的书笔文物:



拿给姑娘们挑的拿纱堆的花儿,黛玉在这件事上还小作了一下,说都让姑娘们全挑完了,最后才给她:



宝玉的通灵宝玉:



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酒:



紫鹃给黛玉的小手炉:



去妙玉处吃茶,妙玉拿出“千红一窟”:



这是妙玉的“万艳同杯”:



书里写的“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王熙凤的手炉:



小掐丝盒子:



四副银模子:



宝钗送的药:



起诗社的时候,各人想词。迎春边穿茉莉花边思考:



刘姥姥来了,凤姐拿出“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



晴雯病中给宝玉补的雀金裘:



厨房里搜出来的玫瑰露:



王熙凤的首饰:



书里讲,“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好多稀罕物件,光是看书难以想象是什么样子的。

但在这部剧里,那些“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突然都有了实体。

不仅如此,这部剧还还原了一部分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比如胭脂膏子的做法、妙玉珍藏的怪异茶具、小荷叶小莲蓬汤的模具,把大观园的精致和房屋陈设都拍得如梦如画。

这部红楼梦,拍得更像“梦”。



不知道为什么,近些年的电视剧刮起了一股磨皮风,随手一截就是朋友圈美颜十级自拍即视感。



(杨洋很帅,我对杨洋没意见)

这部剧的良心之处在于,唯美画面靠的是前期打光,而不是后期磨皮。光线的创意和构图的讲究,完胜漂亮脸蛋一张,羸弱身形一把。

不去后期掩盖缺陷,努力呈现更真实的美感,这才是良心影视剧追求唯美画面的正确方式。



在演员的选择上,叨叨也觉得,本不该被全盘否定呀。

书里的黛玉本来就也不是时刻病怏怏的,陈晓旭演的黛玉也有娇俏活泼的一面。蒋梦婕演的黛玉,喜悦时娇俏,悲伤时惹人爱怜;李沁饰演的宝钗优雅识大体,演员本人又有昆曲功底。

黛玉:





宝钗:



很美啊。

前期的训练当然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在图里看到青涩的姚笛杨幂哎。



演员们对工作的敬业程度也绝对不亚于87版:

据说蒋梦婕在演焚书稿这一段落前,连续好多天每天只吃一个鸡蛋。要是小神叨,肯定第一天直接就饿昏了。

(小神叨:蛤???)



据说当时初出茅庐的杨洋在演哭戏时,也哭得将近昏死过去。



而不少人还在纠结于剧中的薛宝钗“瘦”而林黛玉“胖”,两者应该调换。唉,把关注点放在这些东西上面,自然会错失很多精彩的部分啊。

演员主要看的是神似。李少红说,让蒋梦婕演黛玉就是看中她的“味道”。在古画里,不管女人是胖是瘦,年龄是大是小,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骨骼不明显,都是柔和的。蒋梦婕就有着典型的古典骨骼。

当时姚笛还是个初入演艺圈的小演员:



杨洋也在《红楼梦》里演了大宝玉:



扮演贾母的周采芹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次女,在1993出演电影《喜福会》受到好莱坞的青睐,后来留在了好莱坞发展。



2016年,在新上映的《惊天魔盗团2》里,和周杰伦一起开起了魔术店:



演过新《红楼梦》的演员很多都大红了。虽然后来杨幂的作品一直在被批脸僵没演技,但她在《红楼梦》里饰演的晴雯,无论是病补金雀裘,还是被王夫人当众奚落,到最后香消玉殒都真实灵动,极致感人,尽了全心全力来演。







赵丽颖也在《红楼梦》里演了邢岫烟,(本叨好不容易才截到了图啊):



黄轩演薛蝌:





不得不感叹李少红老辣的挑人眼光啊……杨洋就是从这部剧出道的,一举得了最佳新人奖。

造型和配乐争议最大。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红楼梦》把名著和昆曲合二为一,自有一番风味。

叨叨觉得,用昆曲中人物的造型和发型,也正印证了这一场“好了好了”的红楼大梦,就是一出戏啊。红楼人生就是一场大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李少红说:这个装束效果挺好,让大家牢牢记住了这个扮相。





剧中这种“戏曲化”的表现手段,正与曹雪芹的初衷不谋而合。曹雪芹喜欢昆曲,书中他有大量文字是用了戏曲的表现形式。比如宝玉出场时,他头顶的龙球和那种发式本身就不是生活中的;少年宝玉的头发是箍起来的,成年宝玉是散落下来的,这些都也是舞台的造型,而非现实生活的造型。

剧里的造型在细节上也非常注意:金陵十二钗平时都戴额妆,睡觉时才摘下,唯独王熙凤不是。只有她,甚至连生病的时候都会戴上额妆。因为她要坚持表现自己强势的一面。



而黛玉因心病病到奄奄一息之际,听说宝玉要娶园子里的姑娘,她心下琢磨,宝钗不在园子里,那宝玉娶的不就是自己吗?于是,她突然间好起来,人都精神了,高高兴兴地起来梳了个额妆。



问题来了,为什么总说87版《红楼梦》好?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家都习惯性“崇古”。

在文学艺术方面,崇古思想自古有之。先秦的诸子百家们虽然观点各异甚至争锋相对,但竟然都一致认同上古时代要比当时的时代更好。

孔子就对尧、舜、禹的所创造的功绩和他们的人格表示由衷的景仰和敬佩。他说道: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他很直白地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无一例外也都崇古 。

他们虽然分属各家,但是都同意这一点,就是人类黄金时代在过去,不在将来。

先秦诸子百家们的“崇古”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呀白居易呀杜甫呀,都觉得以前的诗写得好。比如李白写过“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白居易也写过“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孔子当年就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唉,不知道真正的“古”要追溯到什么时候?







其实87版的当年也被喷:红学家们抨击在87版的演员脸上看不到文化,比不上越剧版。而且87版在部分情节上有严重错误,后半部分有几集拍得也如同流水账一样,相当应付。

新的全是垃圾,旧的捧上神坛。

不过总有一天,新的也总会变成旧的。现在距离新版红楼梦播出,也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新版《红楼梦》也开始被作为优秀作品跟别的新剧比较了:



这部《红楼梦》就是李少红的红楼梦呀。如果大费周章的作品仅仅在画质和技术上有所改善,跟前一版没有什么区别,那才叫白白浪费资源吧。不同版本同一主题的作品,犯不着过于偏激地厚此薄彼。



网上要求客观公允地评价这版红楼梦的评论,也开始被慢慢地顶上来了。

新事物,好东西,值得搁置起惯常思维,让时间去检验。

在当年骂声一片的时候,李少红说过:我相信,时间会为它正名。





艺术就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艺术家手中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题材不局限于何种表现形式,这正是艺术存在的意义。

李少红的《红楼梦》背了那么多的骂名,是时候该放下了。

只有你想不到的八卦,没有我们找不到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导姐叨叨叨!
最新最快最全的娱乐资讯都在这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时间APP!


    关注 导姐叨叨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