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电影推荐2丨《小鞋子》:那些孩子来自天堂

 

o如何订阅我们?o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国庆七天长假,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全家人凑在一起看上一部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一教育”为读者精心挑选了几部适合亲子一起观看的电影,今天推荐的是1999年上映的伊朗影片《小鞋子》

没有人因为贫穷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凭借自身的力量试图改变,在他们多舛的命运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真、善、美。《小鞋子》给了我们满满的正能量,面对并不如意的人生,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挫折,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以下影评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的平智炜。
《小鞋子》也许是一部小众的伊朗儿童影片,然而,它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是伊朗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第一次。此外,它还获得过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第23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等诸多奖项,《the children of heaven》也被直译为《天堂的孩子》。

影片十分简单,是关于两个孩子,还有一双鞋的故事。哥哥阿里在买菜的过程中丢失了帮妹妹修补完的小鞋子,因为家庭经济的窘困,兄妹俩不敢将遗失鞋子的事告诉父母,为了隐瞒,两人决定每天轮换着穿哥哥的一双旧跑鞋上学。

为了能及时换鞋,兄妹俩飞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里,妹妹因为鞋子的不合脚而差点弄丢了鞋,哥哥则常常担心上课迟到。无意中他们发现了小鞋子的去向,但那家人同样拮据的生活令他们无法开口讨回鞋子。阿里听说跑步比赛得到季军可以获得崭新的运动鞋,毅然报名。他拼了命地奔跑,最后得到了冠军却倍感失落。而此刻父亲已经为兄妹俩买来了新鞋……

琐碎的生活小事却折射出了丰富的现实人生,这是近年来伊朗儿童影片带给我们的惊喜。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朗有着十分苛刻的电影审查制度,因此大导演们都选择了限制较少的儿童电影来挥洒自己的才华,《小鞋子》的导演马吉德·马吉迪就是其中一个。

1992年,他已经成为伊朗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他一直痴迷于儿童影片,以孩童的“稚”来表现人性的“真”。《小鞋子》的剧情简单到极致,拍摄也谈不上技术,平实的风格贯穿始终,然而它却是如此让人难以忘怀,作品中所弥漫的浓浓温情,孩子百折不挠的追求以及导演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使我们忽略了略显粗糙的影像,而彻底被影片最核心的部分击中。

如果你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会觉得有些压抑,因为影片中的兄妹两人没有享受同龄孩子的快乐,而是承担了超越他们年龄的沉重负荷;但如果你回归单纯的儿童视角,也许你就会看到虽然厚重却依然闪光的童真以及美好的人性。

影片中最让人难忘、也是导演运用大量镜头来展现的是兄妹俩在丢失鞋后共穿一双鞋飞奔在各自求学路上的画面。哥哥的鞋妹妹并不合脚,在一次急着跑回家与哥哥换鞋时,一只鞋掉进了沟渠,顺着小河一路向前,妹妹紧追不放,跑过了一条又一条的街巷,几次扑进水里却还是错过,急哭了的小女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捞起了湿漉漉的鞋子,赶到与哥哥约定换鞋的地点。

妹妹因为迟到遭到哥哥的责备,而哥哥也因为耽误上课时间被校长批评,但即便如此,兄妹俩依然信守承诺,对父母隐瞒丢鞋的事情。因为母亲生着病,房东催着租金,家里还有小弟弟,父亲的工作也不如意……两个小孩子担负着为家庭分忧的责任,彼此谨守秘密,他们是早熟懂事的,但他们也保留着最纯真的初心。

除了责任的担当,影片所呈现出的人性之善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当妹妹发现自己的小鞋子穿在另一小女孩脚上后,理直气壮带着哥哥上门去理论,在小巷深处,他们发现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盲人,于是什么都没做,而是目送着那女孩扶着她父亲走街串巷去兜售面包。

兄妹俩去时斗志昂扬、正气凛然,而此刻却沉默无语,两人在彼此清澈如水的眼神流动之间,默默放弃了追讨的权利。这无声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心灵的震撼,人性的美好被发挥到极致,此刻的放弃是宽容,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更为难得的是,这种善良绝非单方面的,当穿着妹妹鞋子的女孩捡到妹妹的笔后,没有私下占有,只是新奇地用自动笔写了两个字,然后就规规矩矩地将笔送还到妹妹手里。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不能贪图,这是常识。影片所传递的人性之光是暖心的,拥有一颗向善之心,让她们彼此收获了友谊。

家庭的窘境,让阿里和妹妹的童年时光变得短暂,生活无情地磨蚀了他们爱美爱玩的童心,他们的早熟也许很无奈,但内心根植的善良和责任,却让他们能够直面苦难。

片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教堂托付给父亲一大块冰糖,让他砸成小块在教会上用。妹妹在给父亲倒茶时,父母明确地告诉她要拿自己家糖罐里的糖,因为不能辜负教堂的信任,绝不容许妹妹取半点不属于自己的碎糖渣。

诚实与守信,在这个贫穷的家庭里传递放大,这是多么高尚的教育!没有人因为贫穷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凭借自身的力量试图改变,在他们多舛的命运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真、善、美。

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哥哥阿里参加长跑比赛。当哥哥看到运动会季军的奖品是一双运动鞋时,在报名已过期的情况下,他一再请求体育老师让他参赛,因为他的真诚以及良好的测试成绩,阿里如愿以偿。他向妹妹承诺:一定能跑第三名!

长跑那天,在其他装备齐全的孩子面前,男孩显得孤独而无力。但为了实现对妹妹许下的诺言,他拼尽全力向终点奔跑,接近终点时,猛然发现自己已把对手远远抛在后面,一心要获取第三名为妹妹赢取一双鞋的哥哥停下脚步等待对手,而当对手超越他时,他又拼尽全力向前。这样的一份要得到季军的执念,深深地令人敬佩。

最终,男孩在拼命冲刺中戏剧性地夺取了第一名,荣誉突如其来,面对记者的镜头,他盈盈的泪光中充满的却是无尽的自责和愧疚。当妹妹知道哥哥没有得到运动鞋时,难掩失望却又不忍责怪,阿里将长跑中磨破的脚丫泡进冰凉的井水里,水中的鱼儿向他游来,温柔地亲吻触碰男孩,这也许是上帝对他的慰藉和祝福。

影片的结局其实是十足温暖的大团圆,哥哥和妹妹的失望只是暂时,因为父亲已经买好了兄妹俩的鞋子往家里赶,而哥哥用全部努力摘取的冠军头衔,就算他万般的不情愿,也一定会成为生活给予他的美好馈赠。

也许在屏幕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兄妹俩得到鞋子的兴奋、释然与满足,但这个温馨的结局已毫无悬念。当画面渐渐淡出,留在我们心底是两个孩子的坚韧、执著、宽容和善良,是他们为了一双鞋而付出的全部努力,是他们永不放弃的梦想。

我不由又想起了影片中那双历经曲折的小鞋子,想起大街上那家被故事主人公们无数次深情注视过的鞋店——盲人父亲进店打听鞋子尺码时,隔着橱窗打量鞋子的是阿里父亲的脸;阿里也曾来到鞋店,默默地看着鞋子,从左到右;妹妹在鞋子丢失后,也曾用渴望的眼神紧紧盯着躺在橱窗里的鞋子们……

我想,在导演的镜头里,“橱窗里的鞋子”正是代表着一个梦想,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人们依然殷切地憧憬着美好,这样的梦想即使遥远,也如同一缕暖心的阳光,而有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是天堂。

《小鞋子》平静而自然地讲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故事,对阿里和妹妹这对在窘迫境况下生存的兄妹,影片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影片并非为了展示贫瘠的苦难,而是为了让观众看到简单朴实生活中的人性光辉。

阿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闪烁着倔强的光芒和不懈的激情,传递出的是热爱生活的坚韧力量,以及对梦想的执著。此刻,我才明白“the children of heaven”的涵义,正是那些来自天堂的孩子们,用自己纯粹的心,温暖着彼此,让所有的苦难都黯然失色。

我不禁想到,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我们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就取决于唤醒他们心灵中的哪些东西。

有一则寓言流传于世界,故事中有一位印度老人对小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嫉妒、愤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狼代表善良、温柔、希望、感恩、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那么哪一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就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则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我想在这一点上,《小鞋子》给了我们满满的正能量,面对并不如意的人生,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挫折,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我们所追求的更好的教育,就应当是能够让孩子们直面自己的人生,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应当是让孩子们始终拥有梦想和追求并为之努力的教育。

这样的孩子,才是来自天堂的孩子。

(作者单位系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2016年10A刊 更多内容 请参见杂志)

* 小编个人微信号:1662428293,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 第一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