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解密骨代谢中的骨形成指标

 

1碱性磷酸酶(ALP)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总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





1[b]碱性磷酸酶(ALP)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



血总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由骨、肝、胎盘、肠、胆等同工酶组成。骨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成熟和具有活性的标志。高转换的代谢性骨病均可有ALP和BALP的增高,如变形性骨炎(Paget’s病)、原发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及佝偻病和软骨病、骨转移癌等。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可以使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下降。而这种下降往往在骨密度增加之前。

2[b]骨钙素(OC)



OC是成熟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非胶原骨基质蛋白,是成骨细胞的功能敏感标志。OC升高见于:儿童生长期、成骨不全、肾功能不全、骨折、变形性骨炎、肿瘤骨转移、低磷血症、甲亢、高转换骨质疏松症等。OC降低见于: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肝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等。抗骨吸收药物可使OC水平下降,刺激骨形成治疗则使OC水平上升。

3[b]骨保护素(OPG)



骨保护素(OPG)与其配体RANKL的结合可抑制破骨细胞生成,OPG/RANKL比值较OPG或RANKL更准确地反映了破骨细胞生成能力及活性。雌激素缺乏时,RANKL水平上升,OPG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数量增多及寿命延长,以致骨丢失加剧。前列腺癌骨转移时OPG水平增加。

4[b]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及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



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 和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为I型前胶原经酶切修饰后产生,二者血在血清中的含量反映成骨细胞合成骨胶原的能力。

骨代谢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总P1NP升高。儿童发育期、妊娠晚期、骨肿瘤、骨转移、畸形性骨炎、酒精性肝炎、绝经后妇女、肺纤维化、严重肝损害等血清PICP升高。

(本文作者系《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主编)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关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