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沈运如何打破共生关系赢得爱妻 中国式关系

 

一部《中国式关系》让我们看到伴侣和家庭关系里的共生和突围,如何摆脱伴侣的共生关系,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式关系》主题曲MV「Mr. Man」
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式关系》收官了,一部好的电视剧往往会让你看后产生很多的感想,也会让你学到许多东西,同时它会超越生活却又总是扎根生活的现实。这部电视剧没有帅哥靓妹小鲜肉,却有淋漓尽致的夫妻关系、母女关系、岳母女婿关系,也有朋友关系,甚至中国式的商场关系、官场关系、官商关系。(点击阅读:《用系统的眼睛看中国式关系的家庭》)

我自己比较喜欢这部电视剧中表现的夫妻关系、母女关系、岳母女婿关系,这些家庭关系也是非常的中国式,而且这部作品冲突非常明显,也很有戏剧化,从一个家庭系统到另一个家庭系统的转换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对比,可以让我们很好地去理解中国式的家庭系统里那些母女共生、母子共生的紧密关系是如何影响了夫妻关系的。

马国梁在他还是设计规划院副主任的时候,经常外出居家很少,即使在家也沉默少语,只要一份报、一杯茶就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妻子、孩子都关心很少,典型例子就是他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到底在读高一还是高二。而在这种夫妻关系中生活近二十年的刘莉莉,没有一天是真正「脱离」过和自己母亲的紧密关系的,家庭的矛盾却在常年的无声中不断堆积,直到马国梁撞见了刘俐俐与沈运意外的拥抱,一场家庭风暴才彻底爆发。

沈运无疑是这场风暴的“实际助推”。作为刘俐俐的初中同学,马国梁的亲信下属,沈运堪称“心机暖男”。他倾慕刘俐俐二十多年,眼看着她成为自己上司的妻子,依然不忘初心,默默守护。在得知刘俐俐生活并不幸福之后,迅速地给出了让对方幸福的承诺,最终打动刘俐俐的芳心,并入主东宫成为这个家庭的新男主人。一个看似不那么光彩的“第三者”,却因为沈运的痴情和对一家人的用心,赋予了这段“半路感情”更多的同情、体察和思考。因为,比起在官场之路、商场之路的勾心斗角,沈运在进入刘莉莉家庭、突破母女共生关系之路(本部分曾在《用系统的眼睛看中国式关系的家庭》一文中提及),走得更为艰辛和巧妙。所以,他最后虽然在商场上失利,在官场上失势,不过在情场上、在家庭上,他却分毫未失,无论他的结局如果,刘莉莉已经完完全全地倾心于他。

丈母娘对这两任姑爷的定论评价可谓中肯中的:沈运就是阴沉的小子,而你马国梁就是个混蛋,眼睛里根本没有家人,一无所有了才有点人味儿。




母子(女)的共生关系是什么


在母亲与女儿的关系里,最为特殊的就是共生关系。所谓母女共生关系是指女儿对母亲的感情往往凌驾于自我意识,母亲作为女儿永远的「庇护」,成为女儿精神上真正断奶的最大障碍。女性与母亲在幼年期形成并一直延续的依赖关系,造成女儿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自主的女人。而这个现象,其实也存在于许多的母子关系里,在中国的养育背景里,这种母子共生的“中国式关系”非常的普遍。

剧中的母亲看上去以女儿刘莉莉香为唯一,但她愿望的主体其实仍是自己内心的冲动——安全感。于是,她对女儿所有边界都可以侵入,比如女儿的卧室是可以随意进入的,女儿和女婿的私房话是可以随意偷听的,女儿关于感情的决定是可以随意参与并做决定的等等。

刘莉莉在母亲心中的意义还有什么呢?

第一个是忠诚的女儿。在刘莉莉内心母亲是她一辈子都不能放弃的唯一的一个人,即使自己的丈夫和妈妈同时掉落水里,她一定是先救母亲、并要丈夫无条件接受这一「现实」;母亲的要求都是要满足的,即使自己的丈夫不愿意,她也会用尽办法去让丈夫妥协;母亲的情绪就是她的情绪,只要妈妈一哭,她就万神俱乱。

所有女人都诞生于小女孩的雏形,那是需要母亲情感滋养的结果,一个在承受着母亲焦虑里长大的女孩,她除了需要成为母亲的完美女儿这个愿望外,她还将可能要成为母亲生命的一部分,因为妈妈早早地失去了父亲的爱(刘莉莉的父亲多年前去世),并含辛茹苦地将她抚养成人。

在很多人生境遇不佳的母亲心中,很容易会在无意识中把女儿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来看待,女儿就成为填补母亲需求的对象,唯有满足母亲的需要,才可以是母亲的女儿,母亲才能满意,她的潜意识会传达给女儿一种信念——“只有完美的女儿才能被爱,你如果离开就意味着背叛。”

第二个是母亲的拯救者。共生幻想是一种极强的自恋性联结,它保护着母亲脆弱的自我价值感。在这种状态下,软弱的母亲常常会表现得很专横,但也只有无助、疾病或脆弱的内心,才会以这样专横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女儿试图开始自己的生活时,就会担心自己破坏了她与母亲的某种契约平衡关系,强烈的因背叛而生的内疚感会将敌意与愤怒转向自身,或者投向身边的爱人——你不尊重我的母亲,就是不爱我。

也许,从母亲的焦虑中走出来,放弃那个拯救母亲的幻想,刘莉莉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可是,刘莉莉显然没有办法自己将这件事办到。而马国梁也并没有能帮到她,在伴侣关系里,如果亲密伴侣不能够提供给予伴侣成长和独立的力量,其实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支持性伴侣。而马国梁在二十年中,不但没有能支持到刘莉莉走出共生,反而是抽掉了那块渡河的桥板,刘莉莉很少能感受到他的爱护,反而是感觉到马国梁需要她的照顾。另一方面,似乎失去父母的马国梁在某种程度上也蛮需要岳母的这种存在,他们俩很好地达成了另一种平衡——你尽情地侵入我们的夫妻关系,我尽情地行使我的大男人主义,我的理由可以是“尊敬长辈、不和长辈计较”,当我受不了的时候我可以远远地躲一躲,以我需要努力工作、做好国家干部为借口。



自我分化是每一个个体的内在动机


心理咨询领域中有四大主要流派,其中家庭治疗非常擅长以整个家庭系统作为治疗单位,将焦点定位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而自我的分化与系统整体的制约,正是家庭治疗非常关心的关于家庭内部导致个体性的力量及与之相反的实现整体感的力量的概念。

一方面,个体必须发展使情绪与思想分离的能力,以及选择在特定时刻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另一方面,个体必须能够体验到与他人的亲密感,但同时作为自主的个体并不陷入到席卷家庭的情绪纠纷之中,尤其是母亲的强烈情绪和“情感胁迫”。

分化良好的个体能够保持思想与情绪之间的平衡,他们在表达个体的情绪时能基本忠于个体的信念。同时,他们也能够保持客观性和灵活性,因此能独立于自己的家庭情绪强度。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和马国梁结婚多年的刘莉莉并不具备这个能力,甚至当她遇上了沈运,当她“看到”了沈运带给她“新生”的希望和力量时,并不是充满信心的,她仍然会很习惯地想回到旧有的模式里,所以她才会在新婚第一天,母亲用一碗腰花面“调教”她的新丈夫沈运时,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就让她小小地“调教”一下怎么了嘛?」所以她也才会在她妈妈把一碗菜汤拨到沈运碗里(片中后部马国梁也提到了这种家庭习惯,他选择了放弃抵抗,事实上他内心并不乐意),沈运不高兴时,她娇媚地笑笑希望从中调和并让丈夫就范。因为,刘莉莉内心会害怕承受不了母亲万一受挫,事后带给她的强烈情绪。

家庭治疗领域的治疗大家鲍恩认为,发生在个体身上的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程度,反映了该个体能够区分他自己正在体验的思维过程和情绪过程的程度。他的意思是说,自我分化可以由个体思考和遵循自己价值观,而不让自己的行为自动地由他人的情绪线索驱使的程度来证实。我们前面讲了,每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极为依赖父母,这种依恋是无可摆脱的存在。一个人与父母情绪分离的程度是其成长中的关键:在极端的情况下,依恋是如此完整以至于父母和儿童离开彼此都不能生存。这种未解决的情绪依恋相当于个人内部和家庭内部存在高度未分化现象。而我们看到的刘莉莉显然没有这个能力,只要母亲一旦情绪失控,她就完全失去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她唯一能够想到的事情,就是尽快让母亲的情绪恢复正常,为此无论让她做什么都可以,包括迅速地离开马国梁结束婚姻,包括同仇敌忾一起入主老房把马国梁撵出去,只要母亲需要自己做做“坏人”是完全可以的。

不过,家庭系统理论也假定,即使有一个相应的、固有的生命力量推动孩子和家庭保持情绪上的联系,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本能的、固有的生命力量,它推动着发展中的儿童长成一个情绪独立的人,并能作为一个个体去思考、感受和行动,如果能正常发展和分化的话,最终将驱使个体完成自我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己。我们会在成熟的年龄寻找一个成熟的异性个体,也有渴望离开家庭系统,摆脱共生实现独立的内在需求。


如何在伴侣原生共生关系中突围


前文讲了,自我分化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另一个是分辨理智过程和感受过程。在内心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而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

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一个健康发展的人能够不断地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鲍恩用“未解决的情绪依恋”来形容亲子之间的那种紧密的、完全共存的无法分离的低分化的依恋状态。

从依恋理论和依恋模式来看,这种未分化依恋状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父母自己及其家庭遗留有未能解决的依恋程度;(2)父母在自己的婚姻中造就的依恋方式和行为;(3)父母和家庭在生活中关键时期和体验的焦虑程度,以及对焦虑的解决方式和处理方式。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带着未能充分解决的依恋问题进入新的亲密关系的,这也恰恰是亲密关系能够给予我们突破和成长的机会,自我成长的难度其实是大于在关系中成长的,因为那类似于左右手互搏。那么,我们做些什么将有助于我们从亲密伴侣愿意有的共生关系中突围,赢得属于你们俩的亲密世界呢?我们就本剧中沈运斡旋于刘莉莉母女之间、最终找到突破为例,来谈一谈值得我们注意的重点。

1、先完成自己的自我分化。沈运从15岁独自来到北京生活,就开始了自我管理的日子,也许是环境需要、也许是自我成长使然,他的内心是独立的,他在许多事情包括情感、包括事业的处理上,都是独立和坚决的,这或许是他的心理资本。自我分化并不是指物理上的离开父母,最主要的是心理上与父母分离,所以你如果希望自己的伴侣脱离共生关系,你自己必须体验过分化的状态,否则你既没有能力将对方带入自我状态,也根本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并不是单纯地让你的伴侣把妈妈“赶”回自己家那么简单。

2、照顾好共生情绪,勇敢地进入共生体。你首先需要自己有稳定的情绪,要知道在共生关系中,母子(女)是情绪共联的,它可能会让你很抓狂,甚至引发你的情绪,你要让伴侣体会脱离母亲的情绪牵连、感受自己独立的情绪,你必须要能稳定。沈运恰恰具备这个特质,他忍耐、安静、深邃,相比马国梁的火爆、前一秒热后一秒冷的剧烈,他更为稳定。其次,你需要有先进入共生体的勇气。离开马国梁,遇上沈运其实是刘莉莉的某种幸运,因为马国梁是隔离型的,遇上情感危机他总是习惯逃离,对待热烈的霍瑶瑶如此,对待冰冷的江一楠也是如此。

3、要在关系里体会理解和满足共生体中每一个人的需求,体会每一个人的情绪和互动传递。共生的发生是因为个体将某种自我不能满足的需求投射在共生体身上,就如刘莉莉的母亲一生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想一辈子留在女儿女婿身边如是,想继续住在熟悉的老房子里如是,想在新房子里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也如是,如果沈运不能理解这种表面纠缠下内心的需要,他就无法先去满足她的这种需求,也就不可能让刘莉莉对他放心,更谈不上从内部分化她们。所以,每当到了家庭关系紧张的时候,沈运总是先会暂时做一些退让,满足丈母娘在安全感上的需求,也缓解刘莉莉的担心,并不断地强化自己是因为爱她而做的所有行为,也很感谢刘莉莉对他的理解,这最大限度地将刘莉莉留在了他俩关系的一边。

4、体会并支持伴侣内在的自我分化愿望。除非是病态个体,自我分化是所有人的内在动机,只要机会合适它一定会发芽生长。在共生中的个体,尤其是被动依附的个体,未必是愉悦的,就如刘莉莉其实也时常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母亲所牵动、所控制其实是苦恼甚至是痛苦的,当她有了沈运的支持后,她逐渐才有了走出来的动力。因此,当最后新家书房的装修、老屋厨房的装修、30万支票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母亲离家出走以威胁他们时,终于有了突破的机会。自我分化总是在等待中发生的,你需要对你的伴侣有足够的耐心。

5、最后是否愿意独立并与你结成新的伴侣系统,仍然是伴侣自己的决定,你不能强求,也无法强求。分化是自内而外的成长,你没有办法强行植入,即使你能植入,也无非是让对方从依附母亲改变成依附于你。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中国式关系》虎头蛇尾的结局,显得仓促而局限,这可能也是中国式电视剧的通病吧。导演将所谓人性定义为善良和敬老有些过于单一,难道人性不应该包括爱情、亲情和家庭吗?而在这一人性定义基础上,本剧进一步推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命理念,而现实世界并不是这样简单二元的,而且全剧也并不能得出沈运就是恶的代表的结论,自然也就不能这么草率地将所有好事儿一股脑儿加给带着主角光环的男一号马国梁。

本剧对于家庭关系的诠释还是可圈可点的。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非常需要家庭系统对我们个体的支持,不过,也需要时刻保持对自我的觉察,以及对系统关系的感知,当自我分化欲望萌发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因为如果不能分化和独立,即使外在是生活的安逸,内在也将是痛苦的不宁。与其等待一个可以给予你支持的他人,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力量,因为即使有外在的支持,最后完成奋力一挣的人仍然只能是你自己。



夏滨

职业心理咨询师

生活文艺范儿,工作专业范儿。蜗居杭州专心做咨询,认真做讲师。预约咨询回复ZXYY,合作请联系本微信或发邮件:xlshudong@163.com

微信公众号ID:[b]psyxiabin

新浪微博:@莅临现场

[/b]

❶ 真诚,温暖,沉着,不装逼
❷ 用专业的态度,装载实用心理学,和你一起面对生活
❸ 心灵树洞等着你,有烦恼,和树洞说说,扫二维码➤


    关注 心理师夏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