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保定】之冉庄 老槐树下红色传奇

 

冉庄,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神奇的地方。  自从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道战》在1965年上映,到20...




  冉庄,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神奇的地方。

自从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道战》在1965年上映,到2012年时已有30多亿人(次)观看,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记忆。《地道战》的主要外景地就是冉庄。电影讲述的故事,也主要发生在冉庄。



伟大创举 地下长城

冉庄位于保定市清苑区,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在冉庄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冉庄因地道闻名于世。它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分4条主干线,24条支线,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是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变,有的设置在屋内墙角,有的利用牲口槽、风箱、锅台、井口做出入口,经过伪装,敌人很难发现。为了有效地消灭敌人,全村主要街道和路口,构筑了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等战斗工事,都与地道相通,既能观察敌情,又能冷枪杀敌。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冉庄人民配合武工队、野战军作战150多次,歼敌2000多人,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走进冉庄,你会发现,冉庄的十字街基本保持着三四十年代的原貌,街道上到处可见地堡和高房工事,几乎每个院落都是文物保护单位,沿街的黑漆木门上都贴着一小块门牌,上写“冉庄地道战遗址文保字X号”字样。大部分院落都是空的,住户都搬到别的地方去了。院落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屋子里摆放着些古旧的家具,大都是三四十年代乡村百姓家常见的衣柜、八仙桌之类。

冉庄最有名的就是十字街口的两棵老槐树了。这两棵老槐树据说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电影《地道战》中——老槐树上还悬挂着用来报警的铁钟。如今,老槐树已经枯死,只留下干枯的枝干直挺挺地伸向天空,仿佛在无言地控诉着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恶。而老槐树上的铁钟依然高挂,仿佛在时刻警醒着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很多游客,在这里驻足,有的还头扎白毛巾,腰里别上两颗手榴弹模型,手拉敲钟的绳子,模仿《地道战》里的高老忠,留影纪念。



感天动地  英雄辈出

千年古槐,锈迹斑斑的铁钟,记录着冉庄的烽火岁月。村庄的墙壁上,触目可见当年写下的标语,“誓死不当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民参战团结对敌”……而村内石碑上所刻的地道战主要创始人张森林34岁被捕后所写的《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写归降书,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原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曾在冉庄战斗过。在冉庄吕正操工作旧址,老民兵后代李新婷说,一次,吕正操被日军追赶,逃到李新婷父亲的住所,被李新婷的二叔李振其藏到了自家院子的鸡窝里。后来吕正操在这里工作,发展了38名青年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其中就有18岁的李振其,然而第二年,李振其就在战斗中牺牲了。李振其年迈的母亲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牺牲了,一直在念叨他。



流芳千古 教育后人

党和政府对冉庄地道战遗址的保护非常重视,对有关遗址多次投资维修、加固,并于1959年修建了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2010年9月3日,纪念馆新馆又建成开放,馆内珍藏着500多件地道战革命文物,并用现代化展览手段进行展示,让人们在这里可以更加真切地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

如今,冉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100多万游客来这里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冉庄的街道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游客,他们操着各种方言在议论着他们眼前的抗战遗址。在街道上摆摊的一个小商贩说,因为冉庄知名度高,每逢节假日村内几乎是万头攒动。游客们最感兴趣的,是把眼前的冉庄和电影里的冉庄重合在一起,他们喜欢钻到一家家屋里,看灶台是怎么连通地道的,地道口在哪?游客们最喜欢装扮成八路军战士、武工队队员,想象着自己就是抗击日寇的英雄。

一个小小的村庄,一群普通的百姓,书写了一段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冉庄用它的存在告诫着我们,只有牢记历史,才能走向和平,走向未来。


    关注 莲池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