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教育手机报】1466期

 

【导读】>>【手机报2016年1—9月份信息采用情况通报】>>【教育简讯】>>【学习感悟】【手机报2016年...





【导读】

>>【手机报2016年1—9月份信息采用情况通报】

>>【教育简讯】

>>【学习感悟】



【1—9月份信息采用情况通报】



市直:市一实小63条;市二实小63条,市直三小58条;市直八小46条;市直九小37条,市桂园学校36条;市二中35条;市一中32条;市二幼28条;市九中24条;市十三中(七小)23条;市龙山中学19条;市振林学校19条;市实验中学17条;市四中15条,市实验幼儿园15条;市七中13条;市西街学校13条;市十中12条,市阜民中学12条;市直四小10条;市直五小10条;市直六小8条;市建筑商贸学院7条;市三中6条;;市八中(石板岩)6条;市经济管理学院6条;省实验学校林州校区5条;市教师进修学校1条,林钢学校1条。

乡镇:姚村镇140条;城郊乡117条;原康镇102条;横水镇92条;临淇镇86条,合涧镇72条;陵阳镇58条;东岗镇46条;桂林镇35条;河顺镇33条;东姚镇31条;茶店镇30条;五龙镇26条;采桑镇24条;任村镇22条。

【教育简讯】



根据市教体局关于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会议精神,合涧镇一中、二中、马军池学校,姚村镇三中,城郊乡付水洼学校,原康镇连家坡学校分别组织人员对学生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完善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制度,对学生错时上下学、领导带班、家长接送学生等制度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对校内外道路交通隐患进行了排查,增加了更加醒目的交通安全标志,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王炜  张超  杨安林  郭海现 秦海芳 许见永)

【学习感悟】



《美的历程》读后感

【市一实小  赵明凤】 近日,有幸拜读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真是一部开阔志趣的好书。

哲学家冯友兰夸赞它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本书从原古时代史前文化开始,纵横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直至明清,作者带领我们对中国古典文艺开展了一次鸟瞰式的美的巡礼。其中内容深厚而简约,充满哲思之光,语言精炼优美,使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

读《美的历程》,仿佛在登临一座风景奇秀的高山,满眼的绝胜风景,气喘吁吁并吸收升华着,令人心旷神怡,大获裨益。常常是读着画着,不知不觉就把一页书画满了。

本书从艺术和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各部件的联系出发,对各个不同时代独特的美的元素,进行了鸟瞰式的观花,从龙飞凤舞的原始图腾,到青铜饕餮;从先秦的理性精神,到楚汉的浪漫主义;从佛陀世容的虚幻颂歌,到盛唐的杜诗颜字韩文;从宋元的山水意境,到明清的文艺思潮……你会不知不觉中仿佛走进了一座宏大的艺术博物馆: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感叹作者的宏大构图,哲理辩思,艳羡作者的深厚积淀,高屋建瓴。

作者李泽厚,带领我们匆匆迈步走过整个中华文明历史,引导我们去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他向我们展示的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的文明古国的鲜活历史,通过那一个个神奇的历史符号,穿越岁月的风尘,我们能感触到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

比如书中把李白杜甫的诗风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就能从个人、民族、阶级、国家社会氛围中,辨证地去看待二人的人生与创作,从而多了许多温情的色彩。李白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所以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发展形成浪漫主义。而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则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内容与形式的严格结合和统一,发展形成现实主义。

拈起颗颗珍珠,颐神养性,俯瞰老祖先一步步走出来的伟大中华,唏嘘不已!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而是一池活水,或许我们也应该把自己打造成一本《美的历程》,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使自己也能有流光溢彩的一面,既有远古文化的淳朴天真,又有唐诗宋词中国画的优雅意境,既有古老书法的笔走龙蛇,又有楚辞汉赋青春李白的浪漫气势,果真如此,实乃幸哉!

最后引用本书结语: 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



《英语可以这样教》读后感

【河南省实验学校林州校区  张乐】这个假期,我读了《英语可以这样教》一书,认识了一位江南优雅的英语老师——沈丽新。她的书宛如她的名字,给了我美丽而清新的体验。沈老师以独特的视角,细心的观察,优美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如此美丽、充满激情的课堂,让我这个同样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新教师幸福着、感动着、向往着。

沈老师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从教经历及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开学第一课”、“解读教材”、“课后反思”、“与学生的交往”、“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成为优秀教师的指导策略。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什么课堂才是理想课堂的思考。

首先,她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教材,精心打造课堂教学。沈老师的一个举动让我很是敬佩:删掉三年前的全部教案,充分说明她站在自己的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每一届的学生都不一样,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课文,特别还要备学生,所以每年都要重新备课,每次课都力求最适合自己的学生。于是,我也理解了沈老师为什么要适时按下教学“暂停键”,在学生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普遍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及时按下“教学暂停键”,去真正站在学生那边,更仔细地研究教学,更认真地反省教学,更细致地组织复习。作为老师,我们追求的就是能在教英语和学英语的过程中,无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彼此都能心情愉悦,而不是在无奈、怨责与恼怒的情绪中彼此纠葛。

其次,沈丽新老师提倡课后需要不断反思,努力提升教师智慧。在《英语可以这样教》这本书里,沈老师这样写道:“我们要不断地自我质疑,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是否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当做一个真实的生命在交流?还是仅仅是一个识记单词、操练句型、理解语篇的容器?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上只能看到一群机械的“声音模仿”,还是能够聆听到无数来自心灵深处的曼妙声音?这样的反思,相信不仅能自我救赎,或许也能如凤凰涅槃,让某些久违的情怀复苏。当我秉持了这样的反思,也就有了督促自己追寻更美好课堂的信心和勇气。”联想到自己,大多时候,我的反思和实践常常是两码事,我的反思只停留在表面,或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寥寥数语。无关痛痒。读完沈老师这本书,我深感惭愧,有种对不起我的学生,对不起我的教育事业的感觉。但我相信,迟做总比不做好!

最后,沈丽新老师具有独特的教学观。她的课堂不是英语单词、语音、语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以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视频或课件呈现新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精彩演讲,奥巴马总统一家在美国白宫的生活,一一都在沈老师的课堂上呈现。不禁感叹:做沈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幸福啊!她在课堂上成为了文化使者,使英语课变得尤为生动。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上,我将尝试着进行更多的文化渗透,让孩子们聆听世界的声音。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从沈老师的字里行间里,我看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怎样才能像沈老师那样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我真的需要认真地且学且行且思。但愿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一天早早到来!

------------



用书香涵养教育,让生命绚丽多姿

【城郊乡四中   郝晓红】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能胜任班主任工作,我认真阅读了有关几位教育专家的书籍,感觉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细细想来,他们所共有的就是坚持阅读、写作,让自己的心灵浸润在书香里,涵养教育;让自己的生命徜徉在书海中,绚丽多姿。

一、读李迪,做一个优雅的班主任

李迪老师是优雅的,就像荷塘里一枝风姿绰约的白荷,芳香四溢而不招摇。李迪很推崇《道德经》里老子的一句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她告诉我们学习知识与技能要不断丰富完善、精益求精,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有的阻隔障碍都要一一剪除,损而又损,简而又简。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可能会有寂寞的时光,就看你如何来打发它。幽幽的寂寞成就了李迪老师,把她打造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柔美的班主任。因为,在寂寞中她选择了以书为伴,让书香绕在身边,溢满心灵。这种方式和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她已超脱了凡俗,正如她自己所说: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多美的语言,多美的境界。阅读给她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她的教育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迪老师的生活忙而不乱,在我们看来繁琐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杂事,一经她的统筹安排,马上变得井井有条,这应该得益于她“为道日损”的宗旨。李迪老师是美丽优雅的,外表和内心高度和谐统一的美丽优雅。厚积薄发的她,一年出版了四部书!面对李迪,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无知。我们没有教育才华,没有满腹经纶,没有信手拈来经典的从容,原因全在于自己。我们常抱怨生活太忙,尘世太喧嚣,没有时间阅读。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太乱,太嘈杂,而阅读需要我们有宁静的心境,淡泊的情怀。原来是我们的平庸和不思进取把属于自己的“优秀”日消月损,直至扼杀。猛然间,我意识到我已荒废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岁月,我必须马上行动,弥补损失,在书香中寻找优雅的自己。

二、读段惠民,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

段惠民老师的幽默和睿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平常的话语、琐碎的往事、曾经的坎坷,一经他的润色,一经他的讲述,顷刻间便光芒四射,发人深省。曾经,他和我们一样,也有过从教的迷茫和困惑,甚至他还产生过转行的念头。可哥哥的一席谈话却改变了他。从此,他爱上了教育,更爱上了家乡的教育,也成就了一个享誉全国的大师级段惠民。段惠民的智慧之一,就在于他明白阅读可以改变人。于是,为了能够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他和妻子省吃俭用,甚至互相给对方理发,目的就是为了省下几个钱来买书。他们工资的百分之三四十,有时甚至百分之五十都要用来买书。大量的阅读,他贪婪地汲取智慧的营养,寻求治班、为学的良方;大量的实践,他把书中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创新、提高;大量的写作,让他在反思中积淀自己的智慧,铺就自己的路子。于是也就有了他处理偷窃案的机智,他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的智慧……试问同为教师的我们,又舍得花几个钱来买各种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阅历,启迪自己的智慧呢?说到这里,需要特意感谢一下我们的张校长。为了鼓励、促进我们的阅读、学习,他已连续几个学期为我们购买的图书买单,这足以证明他极具前瞻性的思想和眼光。不仅如此,他本人还带头勤奋阅读,诵诗词,赏经典,话名著……可我这个懒人却只是表面应付,从没有真正从内心警醒,自主地学习,这一点是我必须要改进的。想做一个像段老师那样智慧的班主任就必须不懈地阅读、写作,也许这正是留住美好岁月,留住精彩人生的绝佳方法。

三、读成尚荣,做一个童真的班主任

成尚荣老师真不愧“专家”的称号。他的侃侃而谈,他的博大精深,他的精辟理论,不得不令人佩服;他引经据典、中外贯通,可见阅读之丰厚,精神营养之充沛。最为可贵的是成老师是一位智者,一位教育的智者,他从理论和实践中找到了教育的本真:发现儿童。身为初中教师的我,早已把儿童抛到了脑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儿童(18岁以前都可称为儿童),定位不对,教育肯定出问题。就像一首小诗写的那样:你在故事里,我在故事外;你在门里,我在门外;你在花季里,我在花季外。故事外的我,怎能知道故事里的你?门外的我,怎能知道门内的你?花季外的我,怎能知道花季里的你?这就是隔膜,这就是缺失,真就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桎梏。是啊,如果我们不是板起面孔来说教,而是俯下身来把自己的学生当做一群儿童,一群可爱的孩子来对待,设身处地的用儿童的眼光和儿童的思维来看待问题,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景象呢?也许很多看似纷繁复杂的问题也就简单明了了;也许一些令你火冒三丈的突发事件也就情有可原了;也许几个让你头疼不已的问题学生也就不再是问题了……也许,用儿童般纯真的眼光看待教育,用儿童般美丽的心灵感受教育,用儿童般灵动的思维描摹教育,教育就会变得精彩纷呈了。这应该是我们日后要考虑、要探索的一条教育之路。

四、读梅洪建,做一个知“心”的班主任

梅老师同样也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大儒,他的分类阅读法让我在纷乱中觅得些许安然,原来读书也可以如此条理,如此有学问!梅老师独具慧识,他的见解独到而深刻,猛然间给人一记警醒。正如梅老师所说,学校如果设有心理咨询室,而你又把某位学生带到心理咨询室去谈话,这无异于明确告诉他:你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定位和暗示会在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重现。也许,久而久之,他的问题就真的来了。这岂不是我们教育的致命的失败?它警示我们绝对不能给学生贴上标签来教育。因为老师心里如果有标签的影响和作用,就很难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一个学生,很难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良方;而学生被你贴上了某种不利于他成长的标签之后,无形中也会给自己造成心理瓶颈,很难再突破,很难再超越自我,很难再寻回自信。所用这些后果,都是标签惹的祸。既然如此,我想标签也同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给学生贴上一些积极、上进的正能量的标签,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很重要,这样应该能够激起学生的班级归属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愉悦,感到舒心和自在,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重塑自我,完善自我。梅老师告诉我们:朝一个方向,不停地用劲,你就会实现最初的梦想。

这四位老师的成长之路都离不开阅读,离不开写作,离不开前人智慧的启迪,离不开自己反思的结晶,是书香给了他们教育的成功,是书香让他们的生命绚丽多姿。梅老师改用了顾城的一句话:草在结它的籽,树在摇它的叶,我们站着什么都不说,教育就十分美好。此处,我借用这样的一句话结尾感觉也是挺美好的。


    关注 林州市教育体育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