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最后一天,我们来冷静地聊聊《爵迹》

 

在这篇文章中,孔德罡在某种程度上给《爵迹》翻案,但也确实刻薄地指出了影片无可挽回的致命缺陷。...



大家好,我是安妮。

先声明:《爵迹》我没看。

文 / 孔德罡
原题:哪怕是跑步时摔跤,都比难看的走路有趣
安妮要我写《爵迹》,原因是她自己不敢去看,恐怕很多人都是这样。这已经是一部被妖魔化到如病毒般唯恐避之不及的电影了。

这种印象也绝非盲目无理,毕竟这是一个有「抄袭」原罪的作家导演,拍出过一部部技法业余,主题无深度,审美偏离主流形态,目标面向未成年人,却还在票房数字上独领风骚的电影;从很多角度来说,郭敬明和他的商业帝国,都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范式。
《小时代》剧照


可是,他为什么不去继续《小时代》的浮华成功,不去尝试早已被市场证明稳赚不赔,况且正是他本人擅长的的青春主题,而是选择做一部真人CG魔幻电影?

真人CG,最终幻想系列部部失败,罗伯特·赞米基斯这样的大导因为坚持而沉寂,唯一堪称成功的,也不过是最终没有完成三部曲计划的《丁丁历险记》。至于在国外已经略有过气,国内更是无人敢碰的魔幻题材,也是票房与口碑的双重雷区;最为核心的是,《爵迹》是一部早已经被国内市场证明,不可能在口碑上成功,票房上也很有风险的「视效大片」:在国内技术能力仍有差距,不能满足观众的好莱坞口味要求,却又不能给出一个完善的故事的情况下,这样的电影尝试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

那么,这是郭敬明真的已经破罐破摔了,还是我们宁愿相信,他是真的想做一点新的事情?
我更愿意相信后者,因为他虽然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但他是一个成功而聪慧的商人。

《爵迹》当然是一部拍得不好的电影。真人CG的技术水平虽然超越了预告片里不佳的观感,但是动作帧数明显不足导致的人物僵硬,建模太少渲染不足导致的质感较差,以及在视觉景观上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几乎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爵迹》里由国内最一流的技术团队操刀的真人CG部分,恐怕依然是不合格的。

当然,《爵迹》这不能代表国内的最佳技术水平。原因其实不复杂,因为特效工作并非是大多数观众想象中那么「高精尖」,除了创意和审美之外,特效团队做得更多的,是由鼠标完成的大量繁重的体力活,这种工作最需要的,是人工与时间。

以任何一部好莱坞特效大片为例,制作工期往往都在2-3年,特效耗资都在5000万美元一部以上,国内的技术团队近年大量参与好莱坞电影的特效代工,在技术上的差距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但是具体在《爵迹》上,则是整部电影全部的2亿人民币预算,以及仅仅一年不到的工作时间——这样的差距是几乎难以用后天执行来弥补的。
仓促。

不仅是反映在技术特效上,也反映在《爵迹》制作的任何一个方面。故事与设定直接取自《Fate》先不谈(这种无法被法律界定的「走钢丝」抄袭,实在是令人愤慨),剧本写作上的铺开多达十人以上群戏的想法,根本无法被剧本容量所实现。身为主角的陈学冬最后对故事的走向毫无影响,十几个王爵使徒除了符号化的性格(有些甚至连符号都没有),缺乏人物的发展和存在的实质,也缺乏行为的合理动机,这都无法怪罪这些被公认「没有演技」的演员:剧本本身根本没有给演员以任何展现表演的机会。

以及,《爵迹》再次暴露出郭敬明最为喜爱、屡试不爽、在《小时代》系列里就泛滥开的一种堪称「破罐破摔」的叙事手法:没有任何铺垫直接给出悬念,强行制造惊叹和不解,最后让叙事停滞下来,再用平庸的念白或者对话解释故事。也在本片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影片最后让剧情暂停,然后通过两组对话和一组闪回长达十分钟的时间来解释之前发生的那一场高潮打斗戏,这样的叙事手法用「拙劣」来形容恐怕都不够味了,这样的剧本毫无疑问是没有经过多少打磨推敲的。

从技术到剧本上的各种仓促,证明了两点:一,国内的电影市场和现状,还无法承载《爵迹》这样具有技术难度和宏大设想的电影。二,郭敬明的能力,也无法承载拍摄《爵迹》这样的电影的野心。
《爵迹》继续证明的是,郭敬明依然是国内唯一一个能把文字文本100%转化为图像格式的人,这一点是其他所有被改编成影视的IP都做不到的,一个颇为精妙的跨文本范例。

郭敬明是他自己的文本里的唯一神灵。郭敬明甚至继续在无意嘲笑着标准的商业电影故事模式:既然一个「千疮百孔」的剧本依然可以获得数亿的票房,已经可以商业成功,那么商业电影为什么一定要固守传统的,大小高潮,团队冒险,饱满人物层层推进的这类叙事模式呢?毕竟商业电影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只要能盈利的模式,就自然有它存在的空间。以传统的商业电影剧本技法角度评判,说《釜山行》这样的模式化商业电影超越中国电影几十年的说法,我觉得是片面的。
因此我却觉得《爵迹》的观影过程是有趣的。因为当创作者有野心的时候,他的成功与失败都具有思索的价值。

总有人说,中国电影总是还没学会走路就开始跑步,但有时候,我更愿意看到这个人跌跌撞撞跑起来,甚至摔在地上。这样的场景,总比一直看着庸人用极难看的姿势走路,要舒服很多。

《爵迹》我没看,没什么发言权,但我看全了《小时代》系列啊!我想,如果看过一个导演四部作品却无一例外觉得令人发指,应该可以基本判断这个导演接下来的影片水准走向吧?

孔德罡在某种程度上给《爵迹》翻案,虽然也确实刻薄地指出了影片无可挽回的致命缺陷,但“野心说”确实有趣,也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最近老有人说,不能因为郭敬明抄袭不承认就对他的电影有偏见,他归他,电影归电影,应该分开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郭导演之前还何必如此在意海报上没有写着“郭敬明导演作品”字样呢?
—感谢阅读—
* 关于《爵迹》的更多分享,欢迎添加到留言区呀~


    关注 安妮看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