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你中招了吗?

 

脏腑的平和才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抑郁症

你中招了吗?


最近,我们被一个名词充斥着视线与神经——“抑郁症”。

乔任梁、尚于博、陈琳、陈百强……还有让无数人钟爱的“哥哥”张国荣,皆因抑郁症殒命,林夕、几米、安妮宝贝……这些文化名人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备受抑郁症的困扰而痛苦不堪。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呢?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这是我们在百度上搜索到的关于“抑郁症”的解释,并且——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无奈地发现,对于这项让人崩溃的疾病,目前的科学界与医学界尚无法准确的给予一个定义,也不明其形成原因,只是知道患上抑郁症的人会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表达不畅、自责自罪、悲观绝望、麻木僵化、度日如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障碍、睡眠障碍、以及一系列身体不适,严重者会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或产生幻觉,最终会导致自杀等行为。
时值金秋,虽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杀伐悲凉之气尽显。自古,女子“伤春”、男子“悲秋”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性情怀,那些伤春悲秋的诗句亦被我们吟诵千年——“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古人之句,读来虽说意境悲婉,却并不厌世,然何今下之人却大相径庭。

中华医学开山之作《黄帝内经》中早已言明,所有疾病皆因脏腑情况而产生,可生自可灭。人的生命能量基础与表现特征是由性格和心态所致,性格心态皆由脏腑情况决定,而脏腑平和健康是由饮食习惯、起居坐卧等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由此,抑郁症的成因也与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有莫大关系。归根结底,食物的摄取才是生命健康的最大保障。

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皆存在饮食不健康、生活不规律的情况,造成脏腑不够平和,身体能能量下降。《内经》讲: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此五种宝贵的生命能量保证我们能够不嗔不喜、不悲不怒、不狂不躁、不忧不惧、不恐不伤,心境平和,神志安宁,身心皆所安住。人生而为人,就是要明了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顺应自然规律地生活,不可亡神亡魄。

世上无绝症,中华国医体系中对于“抑郁症”亦有根治之法,且大道至简,只可惜,有缘能得治之人少矣。


    关注 子和成长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