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山村特岗教师  “我终于明白这辈子适合做什么了”

 

2016年,特岗计划实施进入第十一个年头,桑磊的乡村教师生涯也步入第十年。在经历了迷茫与困惑之后,他将心安放于大山深处。...



迪麻洛村地处大山深处,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捧当中心校所覆盖区域内最为偏远、地形最复杂的一个村。每个节假日学校放假前夕,桑磊都要和学校其他老师一道把这个村的几十名学生护送到通往村子的安全地带。

↑鸟瞰捧当中心校(9月28日摄)。



↑桑磊领着学生快速通过一个被泥石流冲刷过的积水路段(9月28日摄)。

桑磊一直看着孩子们离开安全地带向村子走去,才放心离开。这条护送学生回家的路,他已不记得走过了多少次。



↑桑磊送完学生,衬衫和裤子已被汗水和泥水打湿(9月28日摄)。

1985年出生的怒族小伙桑磊,2007年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名云南普洱学院)毕业,出自教师世家的他放弃了公务员考试,走进怒江边的大山,志愿到捧当中心校担任特岗教师,成为全乡第一个念过大学的老师。

由于师资配备不足,桑磊先后担任过语文、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的老师,还兼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工作量最大时每周要上30多节课。



↑学生在课间向桑磊提问(9月26日摄)。



↑桑磊给学生们上语文课(9月26日摄)。



↑桑磊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9月26日摄)。



↑桑磊在课间与学生交流(9月26日摄)。

为了能够更好地走近这些孩子,桑磊学习藏语、傈僳语等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并开始频繁家访。



↑桑磊在活动课上与孩子们一同唱着藏族民歌跳舞(9月25日摄)。



↑桑磊请师傅帮忙修理他的摩托车(9月26日摄)。他骑这辆摩托车去家访,因道路难走,翻过很多次车。

近10年间,他翻山越岭累计走过2万多里路,路上遭遇的滑坡、塌方、泥石流不计其数。通过一次次走访,孩子和家长们逐渐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对学习和教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桑磊在查夜时发现两个男生睡在一个被窝,原来他们在讨论没听懂的课堂内容,桑磊简明扼要地讲解后,让孩子们快快睡觉(9月27日摄)。



↑学校放假前夕,学生在校园里集合,桑磊叮嘱回家的安全注意事项(9月28日摄)。











↑桑磊护送回家的学生走过危险路段(9月28日摄)。

大山里交通闭塞,孩子们生活条件艰苦,为了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桑磊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联系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几年间,他募集到了1万多册图书、600多床铺盖、600多双童鞋、500多把雨伞、1000多套冬衣。未来他还有一个梦想——在学校所覆盖区域的每个寨子里建一个小型图书室,让孩子们放假时可以在那里读书,而不只是放牛、捡板栗和看电视。



↑桑磊在网上给学生买来了非洲手鼓,他来到快递点取货(9月26日摄)。



↑桑磊背着从20多公里外的县城取回来的快递包裹回到学校(9月26日摄)。

桑磊的努力没有白费,很多学生都把他当作家人看待。曾有学生在毕业感言中说:“桑老师,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不离不弃,你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老师。”



↑桑磊见一个学生的红领巾系得不好,蹲下来帮他系好(9月27日摄)。



↑桑磊帮助低年级学生整理内务(9月27日摄)。



↑桑磊给班上的男生理发(9月27日摄)。学校所在的村子没有理发店,桑磊就自己花钱买了剃头推子,学会了打碎发、剃光头,坚持每月给全班男生理发。

捧当中心校所在的闪当村物资相对匮乏。村里每周一才开一次集市,在集市上可以买到菜、肉、水果等物品,平时则买不到。桑磊至今对刚来学校时的艰苦生活还记忆犹新。一开始,宿舍没有床架,他就捡了四块空心砖垒在屋里,放上一块床板就当是“床”了,晚上睡觉只能轻轻转身,幅度大了“床”会翻。这样的“床”他一睡就是两年。



↑桑磊的妻子李润帮他整理申请晋升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所需的材料(9月27日摄)。据桑磊讲,晋升职称后每月工资能多几百元。



↑桑磊当了副校长后才有了一间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其中一面墙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陈设简单(9月27日摄)。



↑在闪当村,桑磊与怀孕的妻子李润一起赶集(9月26日摄)。

按照特岗计划安排,特岗教师工作满三年后可以再次自由择业,较为普遍的选择是转为事业编制教师继续留任或者调去条件更好的学校、考公务员以及改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贡山县,2006年至2009年一共只招到了5名特岗教师,只有桑磊在特岗教师工作结束后继续留在乡村当老师,其他人都改行了。



↑桑磊给孩子们讲解如何用洗洁精把碗洗得更干净(9月25日摄)。

桑磊说刚开始那几年他也曾动摇过。“我也算是大山的孩子,何不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今后能看到希望?”桑磊这样解释他的坚守。



↑桑磊在活动课上教孩子们打架子鼓(9月25日摄)。

2016年,特岗计划实施进入第十一个年头,桑磊的乡村教师生涯也步入第十年。在经历了迷茫与困惑之后,将心安放于大山深处的他说:“我终于明白这辈子适合做什么了。”在他看来,“教育传递给孩子的应该是我们教师身上所有美好的东西,要让孩子们用善良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最大的成就不是教过的孩子学习有多好、取得多少成就,而是他们在若干年后依然是好人。”



↑孩子们在课间打乒乓球(9月25日摄)。



↑孩子们吃过晚餐后打扫校园卫生(9月27日摄)。



↑在桑磊的语文课上,一名孩子举手发言(9月26日摄)。

2006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十年来,已有50多万名像桑磊这样的青年人,分赴中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为3万所农村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影报道
编辑:程婷婷


    关注 新华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