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的叛逆:有一只眼睛的大熊猫吗?

 

不管是老师、校长还是家长,我们不可能碰到个性完全相同的孩子。...





人在青少年时代是最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一段时间。青少年的这种“叛逆心理”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意义,对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都可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的演讲)


辞典

&

释义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少年儿童的“叛逆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天生的好奇、喜好探索和追求完美的本性。

但是,少年儿童毕竟对社会、对世界认识的积累相对有限,所以常常对身边的、现成的一些成规感到是一种束缚,而对较远距离的诱惑感到新鲜和向往。如何对待少年儿童的这种“叛逆心理”,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首先,应当保护。否则,就会抹杀了少年儿童的探求精神。

但是,保护不等于利用。有些人常常利用少年儿童的“叛逆心理”去推销他们的不成熟的、似是而非的理论、主张,用这些不成熟的、似是而非的理论、主张控制他们的头脑,从而让少年儿童跟着他们同流合污,帮助他们获取他们自己的私利。这时家长们必须帮助青少年去识别这种蛊惑。

然而,因为少年儿童在“叛逆心理”的驱动下,会积极思考、积极探索,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他们如果在这种探索中有所成就,那就对社会带来好处。少年儿童在“叛逆心理”的驱动下可能有好些尝试,家长们要帮助他们从这些常识中总结经验,区别真伪。

如果家长们明知有些尝试是徒劳的,可以事先告知,但不必阻止。

好多现成的陈规,是会对少年儿童的这种尝试起到阻碍作用,但是这些陈规中也有许多都是对社会、对少年儿童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保护作用的。向他们说清楚这些保护作用,尤其是间接的保护作用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能简单化;但是是必要的,家长们也不能听之任之。

诚如视频中吴子健校长所说:我想,我们如何来处理约束管教和保护叛逆这两者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认为对孩子叛逆的宽容,就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不管是老师、校长还是家长,我们不可能碰到个性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想让他们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呵护那些所谓的叛逆行为。


    关注 爱不释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