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欣赏|齐鲁风韵:最后的艌匠

 

身怀绝技绝活的手艺人,古时候被称作“匠人”。从庖丁解牛到核舟记,从卖油翁到百步穿杨,中国从不缺少精益求精的手...



身怀绝技绝活的手艺人,古时候被称作“匠人”。从庖丁解牛到核舟记,从卖油翁到百步穿杨,中国从不缺少精益求精的手艺人。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离的职业,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然而,工业社会的到来,却让这些民间手艺人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了传承。
艌匠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艌船
艌麻是艌船最关键的工序,有“九叠(层)十八艌”之说,意思是一道木板缝的填充,需要九次送麻的过程,而且要送一次麻抹一层油灰,每一次需要用艌凿送十八次,一层一层均匀地把麻送到木板间的深层,使油灰与苎麻充分混合,这样艌出来的船才又结实又耐用


艌匠,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很陌生的名字。

过去,日照沿海渔船多为木船,是由一块块木板或木头拼接而成,可是,再细密的缝也有可能漏水,只有艌过之后,船才能不漏。艌船就是将白灰、桐油、苎麻结合,把木船的船板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防止海水进入船舱,还可以起到加固船体的作用。每年6至9月的休渔季,渔家都会对木质渔船进行维护,一般先请木匠把腐朽的船板换掉或加固,再请艌匠艌船,艌船除了要艌新换的船板之间的缝隙,还要把老船板缝隙中变质的油麻和失效的油灰去掉,换上新的。

渔业生产是沿海渔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而渔船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离不开艌匠,因此艌匠曾经是日照沿海最吃香的手艺人之一。今年51岁的艌匠贺照彬家在附近的涛雒镇小刘庄,从17岁开始学艌船,从事艌匠已经34年了。贺师傅说,小刘庄的艌船手艺远近闻名,打他想事起,人人都学艌船手艺,全村男劳力几乎都会艌船,最盛的时候有300 多人,是远近闻名的“艌匠村”,近在江苏沿海远到辽宁沿海一带,一提起小刘庄的艌匠没有不知道的。
每年6至9月的休渔季,渔家都会对木质渔船进行维修维护,一般先请木匠把腐朽的船板换掉或加固,再请艌匠艌船
艌船一般除了要艌新换的船板之间的缝隙,还要把老船板缝隙变质的油麻和失效的油灰去掉,换上新的。图为艌匠正在抠缝


贺师傅告诉我,艌船要看船的新旧和损坏程度,一般一条船至少需要艌3至7天。这是他们今年在日照沿海艌的第八条船了,船挺旧,估计至少需要艌5天以上。

艌船按日计工,是个良心活。在采访过程中,贺师傅基本上没停下手头的活。知道我的拍摄目的后,边艌船边热情地给我介绍着艌船的每一道工序、艌船的材料和各种艌船工具。他说,艌船从材料和技术到工序要求都很严格。 艌船最主要的材料是白灰、桐油和苎麻。把桐油与石灰按照一定的比例的倒在碓臼里拌均调匀,就成了艌船用的油灰,又称桐油石灰膏;如再掺入剁成段的苎麻(3-5cm)搅匀,然后舂软舂粘成膏状,就成为大麻刀油灰,这些都是艌船所必需的材料。材料准备妥当,接着就开始艌船。艌船的主要工序是:抠缝、搭油、涂灰、艌麻、抹灰、压缝、浸油、盖灰。
木匠在更换船板


首先是抠缝,就是用抠镰将船板缝隙中变质的油麻和失效的油灰抠掉;然后搭油,把桐油用小刷子均匀地刷在木板缝间;接着是涂灰,把桐油合白灰粉而成的油灰均匀地抹在板缝间,这样利于木板间的缝隙里外对接;艌麻是艌船最关键的工序,有“九叠(层)十八艌”之说,意思是一道木板缝的填充,需要九次送麻的过程,而且要送一次麻抹一层油灰,每一次需要用艌凿送十八次,一层一层均匀地把麻送到木板间的深层,使油灰与苎麻充分混合,这样艌出来的船才结实耐用。抹灰也可以说是艌麻工序里的工序,也是单独的一道工序,抹灰后再用压缝刀压缝,把船板缝用油灰压平后再浸油,就是用毛刷刷上桐油,最后盖灰抹平即可。

艌船,从灰、油、麻等材料选用到搭配使用,从艌船的工序流程到每道工序的技术要求都很严格,特别是艌凿的次数和力度至关重要。
艌船之后要将整个船身刷一遍桐油
在渔闲的季节,当地渔民在岸边或是坞台上修整渔船,远远地就会听到有节奏的凿子敲击声,如乐曲般美妙在海边回荡


“过去老人常说:大灾之年饿不死手艺人。多少年来,我们村因为这门手艺没人挨过饿!”贺师傅很憨厚,说这些话时,脸上自然而然流露出自豪的神情。他告诉笔者,艌船手艺一直是他们村的主要副业和赚钱门路,因为各地的休渔季不同,艌匠的活很多,在家里干一天挣170块,到外地干一天能挣200多,这门手艺一般耽误不了家里农活;每年农闲时间,贺师傅他们就结队外出到辽宁等地艌船挣钱以补贴家用,有的人每年能干300多天,贺师傅每年只干200来天,毛收入在4万左右。

贺照斌说,艌匠是门凭着力气吃饭的手艺,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他们村的年轻人现在没有学的了,他是小刘庄最年轻的艌匠,也可以说是他们村最后的艌匠了。

艌船,是古老的传统工艺,也是我们日照沿海渔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造船开始,就有艌船这个行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木船已经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少,难道贺照斌真的会成为最后的艌匠?
本文转自山东画报,图·文/ 郑培波


    关注 润视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