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马桶盖击中了讨伐的兴奋点?

 

这次,咱背的不是锅,是马桶盖。...

一对夫妇去日本旅游,“顺”走了酒店一只新买备用的马桶盖。夫妇解释因为马桶盖单独存放在床底,误以为是前客人遗忘的,就动了心思。其实,不管是不是前住客的,还是酒店备用的,都无法改变“顺”的事实。所谓“顺”,其实只是“偷”的另一种隐晦提法。不属于你的东西拿走了,我们婉转地叫“顺”。虽然只顺走了一桶马桶盖,东西小得我们都无上升到“偷”的高度,但因为是日本的马桶盖,所以这件事一下子成为这几天舆论的热点,有的公众号连夜赶稿子,有多个公众号刷出了“10万+”,热度堪比王宝强离婚案开庭。

这件事情的本因并不复杂。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贪小便宜,不管是一把葱一本书还是别的什么贵重物品,都是缘于自身素质的一种缺失。只是,大部分人的行为都被掩盖起来了,但这对夫妇的行为却被放大了,因为所“顺”的物品和地点不同。

在国人心中,日本马桶盖是自带网红基因的。还记得吴晓波写的那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吗,讲的是中国人去日本旅游或出差,买的最多的就是电饭锅和马桶盖。这篇文章当时刷出了“10万+”,可见影响力有多大,加上后续其他媒体的跟进、转发、剖析,想必这只马桶盖已深入人心。所以当游客在酒店看到马桶盖时,对其身价是不具违和感的,诱惑了 “顺”的心思。但想不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马桶盖之“红”,让自己本该潜在水下的行为变成了举国谴责的公共行为,在网络上炒翻了天。

对这对夫妇的口诛笔伐已经到了一个新高度。或许最初大家发这事到网上,是想抨击警示一下这种“丢脸丢到国外”的行为,也算杀鸡给猴看。但是从现在的趋势来看,更多变成了脱离事件本身的情绪演泄,成了对“国民劣根性”的群体谴责。

他们的行为对不对?当然不对。他们的素质文明不不文明?当然不文明。受到惩罚是应该的。但是不是就该成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呢?我觉得很不应该。

其实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不是“马桶盖”的网红基因,这种行为在我们身边是多么常见啊。绍兴市区仓桥直街,曾经想打扮成“鲜花一条街”,但是新放的盆载鲜花总是在一夜之间蒸发,放了少、少了放,管理成本实在太大。鲜花到底去哪了?查监控发现,竟然都是附近居民“顺”走的。本来放家门口的东西,觉得好,放到自家院子独赏去了。这种行为当然不比顺 “马桶盖”光彩,但也没有被大家穷追猛打,只是最后的结果是盆栽鲜花不放了。

还有公共厕所里的水笼头,街上的窨井盖,有过多少次不翼而飞呢?这类东西为什么会飞,因为水笼头可以装到自己家里,窨井盖可以当废铁卖。

一方面,我们对这种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另一方面,人与人的信任却变得稀薄。譬如一些景区和公共设施维护部门,和市民玩起了猫捉老鼠,你要偷吧?我把笼头加锁。你要用的时候给你开一下,方不方便是你的事,我总归安全了。

还有景区刻字,崖上画画,包括从玻璃栈道上往下扔垃圾等等,都被声讨过,但都没有马桶盖事件这样让大家兴奋,是因为马桶盖的事件性质更恶劣吗?当然不是,其实是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作怪。

马桶盖事件的过度渲染传播,只怕会让事情走向与初衷相反的对立面——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会戒备森严,因此而失去信任。

再讲一个话题,近几年国内有一个酒店特别火爆,除了品质以外,是因为可以“先住再付钱”,而国内任何酒店,都是先付钱再住的。但奇怪的是这家酒店很少出现酒店物品丢失,或许是因为给了一个自由度,让住客感受到信任,面对这样的信任,有时候人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

“你怀疑我是贼,我就当给你看。”这种事情从心理学上分析有先例。听说这次马桶盖事件,跟国内的激烈反应相比,日本国内倒比较平静,一是因为此事实在太小,另一方面,我想,可能跟这个国家倡导的有些理念有一定关系。











东篱社





何瑛儿/文



亲~长按


    关注 东篱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