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这件事情,是怎样"奢侈品化"的?

 

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数量众多的家庭愿意支付等于甚至超出家庭可负担的代价来为孩子择校...





版权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91444/answer/40656161,作者张小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021-31216752,我们将及时删除。

昨天我们推送了一篇《在上海,一个二胎家庭月薪多少才可以养活整个家?》,不少家长表示认同。高昂的金钱和精力开支,已经让养娃成了一件低回报但价格高昂“奢侈品”。

当年:一个娃=一双筷子

如今:一个娃=烧钱专用焚烧炉!

今天继续推荐大家看一篇文章,文章见解非常独到,为你揭开“养育奢侈品化”之迷思。

PS:下文描述的人群为一二线城市中产

养育体系是怎样奢侈品化的
作者:张小小
去看现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出生率一旦降低,无论给于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都几乎没有效果。

从来没有一个政策方向,不论意识形态、无视政治制度、不管贫穷、富有、腐败或者廉洁,在任何条件下,由任何执政者,都没有成功过!所以在全世界,鼓励生育的政策——从来没有有效过。

出生率一旦降低就不可能回来了。
原因是,出生率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的养育体系奢侈品化,就是说平价的哺养教育体系不存在了。

这种奢侈品化不仅仅是价格还有精力,从而不分贫富的射杀所有生育适龄人口。

这个时候给予鼓励生育的政策,不管给多少钱都只能继续加剧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进而降低未来的生育率。

比如说教育,因为所有的教育目标和希望都在一个孩子身上,即使家里只有20万,也不惜全部拿出给孩子上重点。

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数量众多的家庭愿意支付等于甚至超出家庭可负担的代价来为孩子择校;

一个家庭如果是多子女,就绝不可能为孩子支付这么高的价格,即使胆儿再肥,预算也只有可支配开支/子女人头数。

如果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多子女,那么整个教育市场结构将完全不同——父母不会在子女这块儿花钱手那么狠,胆儿那么肥。

而是会像一个正常的市场一样:有部分钱多蛋疼的人选择奢侈品,大部分普通人选择性价比高的功能型产品。

哺育消费观非正常化
再比如说婴幼儿的哺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但我们的选择往往是,一边骂地沟油一边吃火锅,或者一边骂垃圾食品一边吃零食……这就是平价市场的逻辑,其关注重点往往是方便和性价比。

而我们都看到了庞大的奶粉进口和代购市场,在大城市中产家庭,甚至所有的婴幼儿穿用都非进口不买……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物质上限在支付婴幼儿哺育;这就是奢侈品的逻辑:为一点点好的可能,就支付翻倍甚至数倍的价格。

很多人觉得,婴幼儿的安全关注本来就应该比成人多——娃!多么神圣的存在!哪能给他吃不好啊的啊!哪能给他吃国产,用国产的啊?

这是是无稽之谈!

只要看看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就行了。2015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达2459.76万辆,儿童安全座椅销量却仅过百万,谁不是手捧个娃就上车了?

不怕娃磕死,却怕娃吃不安全食品?



似是而非的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的关注,实际上是奢侈品的市场环境所形成的社交压力:别人家都是进口尿布,进口奶粉,自家就真的混得那么差,得用国产的?一矫情,咬牙就都按最高配买了。
精力投入观非正常化
我国独生子女化,使全家的时间都可以用在一个孩子身上,从而使得那种没空照顾小孩的行为和配套服务的市场都变的非常小。

而行为是需要周边社会认同的,市场是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成熟的。

我一个朋友,每周末夫妇两开一个小时车送孩子去上英语培训,然后夫妻俩在附近逛一个小时,再用一个小时把孩子接回来;孩子上一个小时根本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的课,全家一个周六下午就都没了——这恐怕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被认为不是发神经!

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于各种课内、课外补习上,现在的钢琴课、美术课都是这个节奏;从前那种半看孩子半学东西的多人兴趣班完全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有明确培训目标的技能课程。



中国式儿童培训,其广泛的程度是发达的欧美不曾有的——这说明此举无关发达程度;同样的文化圈的日韩也没有——这说明此举无关文化沿袭;同样教育体系的前苏联和东欧也没有的(无关教育制度),唯一的指向就是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化。

当六个成人的所有财富和精力都可以用在一个儿童身上时,这个孩子显然可以获得十分 “奢侈” 的哺养和教育条件,而当所有人都这样的时候,奢侈品化的观念和市场就迅速形成了。

它的唯一结果就是——挤压了育儿平价市场的生存空间。

一个不想给孩子上补习和培训课程的家庭会发现,其观念不被周围环境所接受,因此感到孤立。同时也没有企业提供相应可以选择的服务,因为这个市场早已不复存在了。

教育市场如此,哺育市场也是同样。



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是因为,这种奢侈品化的养育市场,是突然出现并且占据主流的,而不是经过几十年的结果比照而竞争胜出的,它的对手——平价市场,则早早地被政策终结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妈妈想要生二胎,她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无论在财富上还是精力上,都无力应对。

这种情况也调过头在伤害单胎家庭,除了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每个人都会陷入周围跟他相似物质条件的家庭用物质上限对应养育体系所形成的各种压力。

这种压力甚至延续到了子女成年,家庭不得不倾其所有为孩子(男孩)买房,甚至背上沉重债务,子子孙孙恶性循环。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数据,一胎的抚养成本是1,两胎的抚养成本是1.6。

我一直认为这个数据是及其有误导性的,因为根据整个社会的多胎家庭的占比,养育成本会有极大的差异;就是说在普遍一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是1、两胎是1.6的话;那么社会如果在普遍多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可能只有0.4,两胎可能只有0.5。

上海家长

面向上海,服务家长

升学 | 考证 | 育儿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

广告合作邮箱:shjz52@126.com


    关注 上海家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