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现实与荒诞的碰撞

 

我们让不可能的事件在文字里搅浑,发酵,看看吹来的思考会散发着什么样的味道。...

图为森山大道的作品
其作品经常有强烈的反差,充斥着不安、焦虑
发人深省。
以幽默来逃避
所说的
不过是
我能抵抗世界
除了诱惑
《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本书是典型的黑色幽默。算是反战争文学,反战争文学我读过的大致都是类似于伤痕文学的一类。但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荒诞的世界,如书名第二十二条军规那样,是个自我的循环,滑稽荒诞。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经不起分析的一个陷阱条例。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看待战争的态度。颠覆了黑白正义,直视人性。战争是否荒诞,正义是否谬误。
★★★★★
说说这本书设定的背景,是一个地中海小岛上的一个美军军团,每天都派轰炸机去各个轴心国的敌首,可这些飞行员并不希望飞。十分危险,随时有被扫射坠机的可能。但军令如山,不得不飞。但这个军营有一个规定可以不出勤,就是军规第二十二条。这条军规是整本书的轴心。

这个自我循环的逻辑形式构成书中疯狂的世界。为什么说是自我循环?原文是这么说的“他必须做的就是提出要求,而一旦他提出要求,他便不再是疯子,因而必须执行更多的飞行任务,奥尔必是疯了,才会执行更多的飞行任务。而若没有飞那么多的飞行任务,他便是心智健全的~”。若一个人疯了,便可不开轰炸机。但这条军规需要申请,既然你懂得通过军规申请,那你便是理智的。就是这样的循环,无休无止。
主人公一出场便是以装病逃避任务的可笑出场,他在病床上跟同室的人对话,讨论道理公道,谈到没天理,每个人的证据都十分可笑,主人公约瑟连说他一天晚上想去买颗糖,碰上劳军团的少女们,天天晚上被她们拖去小树林里,想吃糖却得了淋病。这是很讽刺的一个事件,若大家对日本慰安妇的由来有些了解的便会知道,当年美军占领日本后因慰安妇而战斗力大减,其中缘由便是这。这也算是战争的不正义。还有对于道德的讽刺,说起生理需求,文中提到一个女佣,作者形容是天下间最具道德的,因为不管肤色,阶级,信仰,国籍,她都满足,而且都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态度友好。

文中最莫名其妙的人或许属奥尔,他的所有对话都是毫无逻辑的,答非所问。为了有苹果脸,总是把海棠树的果子往嘴里塞。就这样的一个人,但看到最后他却是最正常的一个,没有扭曲的人格,没有强烈的欲求,终日浑浑噩噩,用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抵抗整个无理的战争,抵抗这个背景下的种种目的行为。作者在这个“愚蠢”的人身上大花功夫。文中的描写写到他每次飞行任务都会被扫射下来,而且他总能将飞机开到漂浮在海面上,而且每次都能划回岛。种种迹象在体现他的蠢,但这些蠢却是为他反抗军团而离开做铺垫的。
黑色幽默的莫名总能引人思考,个人其实很在意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件,便是一个管理军队信件的人做的无聊闹剧,他把寄出去的信做出各种修改删减,划掉动词,冠词,形容词等。还会添上各种黄色词语。这事关乎语言的力量,文字的偏误产生的各式冲突带来各种理解会发生难以预料的结局。这或许是作者在理性与非理性中的一个讨论吧。

书中把规定,条例,与大众认知的“真理”,逻辑几乎都讽刺了一遍,而从种种的讽刺的烘托下,我们之前看见的主人公,看见的战争的模样全都改变了。主人公变得高尚;战争,变成闹剧。医院里趟着的垂危病人,军营里无数在官僚体制下挣扎的军官,把战争变成是理智的杀死他人的理由。而所谓正义的二战,变得白骨皑皑,残梁满地。语言与人性的扭曲,是对原有价值观的思考与怀疑。爱国?人性?荒谬疯狂的闹剧?正义的战争挽救了大多数人,抹去了集中营,截断了大屠杀。正义里有多少的份额?道德又在社会中起着什么样的角色?反而我现在脑海里的,是我不具评论的资格。或许这也是当时上帝的沉默,也是人之所以为人。我们总是在处在某个夹缝,微妙而无法挣脱。
e
n
d
音乐是巴赫的二声部创意曲,想是这种欢快感的反差,犹如幽默与黑色的交织追逐。这本书是黑色幽默的经典巨作,每次自己总会纠结要挑选那些情节与方面来做讨论。写的很闷,读着不畅快。踌躇不定,最后写出来的怕是看过这本书的人才有些共鸣。望各位多给些意见。

3376159438@qq.com


    关注 闲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