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明代超级豪宅,溪南的方楼水城十八座下山虎

 

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的溪南大寨,所处地理风水学上称之牛地。明清之间,大寨形成有十三巷十一街长十一座短七座...



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的溪南大寨,所处地理风水学上称之牛地。明清之间,大寨形成有十三巷十一街长十一座短七座的格局,其内素有十祠堂五公厅、前水城后方楼十八座下山虎的说法。十祠多位于街首,五厅则位其后,十八座下山虎处寨北畔,方楼水城则是北畔四街中座及尾座。大寨内北畔的建筑十分特别,即方楼水城十八座下山虎等二十座大屋看上去与众不同,其中又以方楼水城为最。这些建筑,实际上是土库楼及其变体的组合。


方楼↑↑↑



土库,有别与现代所见的潮式民居样式,其大体以二三层的后三间,加前左右两厢房并设大门,配一天井,以及一道前围墙。格局上,土库形似走龙虎门的下山虎叠楼,又与江南的“三间两搭厢”相似,然又有相异处。




方楼,长宽约十四米,高约十六米,是三座土库前后紧贴而中空为天井,所形成的方形三层建筑。另外,在方楼的大门前另设有一落三间一层建筑。






方楼的内部↑↑↑





水城,深约24米,阔16米,高14米,是两座土库楼相朝,两侧设大门并接建格子房,中空又置一门隔成双天井,上下四层。据传,屋顶原还设走廊并有蓄水池。


水城↑↑↑


水城屋顶↑↑↑



前往左右是十八座下山虎中的一些↑↑↑



据介绍,水城方楼十八座下山虎,是溪南周氏七世木星公所兴建,迄今虽经四百余年风雨,然仍完好,能见其初建时统一的样貌,且可使用。

相传,木星公业农,中年时偶然掘得一罐白银,自此而发家,后建这十八座下山虎。此外,民间还有另外一个关于木星公发家的传说。中年的木星公,一次秋收之后,在土地上种起了萝卜,没想当年气候不好,萝卜长叶不长果,加上时逢元末明初朱陈交战,社会混乱,物资紧缺,即使长出萝卜也没盐腌制,公无奈,也就懒得去收成管理。翌年二月,天下起大雨,接着榕江泛滥,洪水带沙把木星公的萝卜地全淹了,水退之后,望过去白茫茫一片沙滩。入夏后,潮阳来了一批明朝的兵马,因水土不服,兵马均出了毛病,医生称急需新鲜萝卜进行医治,并出了榜文公告。消息传到心灰意冷的木星公处,成了好消息!此时夏季除了旧年未收成的萝卜,其他地方再难找到,且是一大片,因此,木星公因荒弃的萝卜转卖给军队而得了一笔财富。木星公得财之后,认为是祖先的福蔭,随后购置大批材料,于寨内建起了十八座下山虎。(根据村人周光祥所提供资料编整)


水城内部↑↑↑









在粤东潮府,土库是一种公家合建或家族独资兴修用防御及储物的建筑。防御及储物性质,造就了土库是一种高耸宏伟的叠楼,及其大厅不开敞而仅一个十分厚重的大门,以致关门即可全封闭抵御外来,或登上楼层抽掉木梯隔开下层。由于土库的性质,这些大屋多建于寨后且数量并不算多。然而,在溪南大寨内,这里的土库不止超规格的高耸体大,还多达二十座,随处可见!在全潮目前所发现来说,可谓绝无仅有了。




关于传益社

2015年以来,作家、记者、环保行动者协作中心发起人冯永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公益,开始进行初步的观察与研究。他认为民间自发的公益行为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几乎可以断定,中国的民间社会,一直有强大的公益潮流和自成一体的公益表达方式。

在当代,这个潮流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民间社会一直以自己固有的方式,默默地做着公益和慈善。只是在西方公益、官方公益的冲击下,其面目难以完整地呈现,导致社会出现了诸多误解。我们相信民间才是中国公益的真正源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挖掘、探索和还原。

2016年初,冯永锋与古村之友汤敏联合发起传统公益研究社群(简称传益社),倡导到民间进行田野调查与纪实写作,从多个角度共同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公益案例所对应的文化、思想和心路历程,继而将研究成果以《传统公益年度观察报告》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阅读原文


    关注 古今益识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