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南京应当具备的城市精神

 

南京14家网约车租赁公司共同发起,于今日在我市主流媒体投放公益广告:包容~请南京给网约车一次机会……...



点击上方“智越卓迅” 可以订阅哦!
南京14家网约车租赁公司共同发起,于今日在我市主流媒体投放公益广告:包容~请南京给网约车一次机会……
导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古都南京,请用你包容的城市精神给网约车一次机会。

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宣布网约车合法的国家。

2015年10月,交通部公示了一份极其保守的征求意见稿,让所有关注网约车、期待网约车的人,惴惴不安。

2016年7月,交通部联合七部门正式发布的网约车新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让国人看到了祖国母亲的“包容”。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网约车新政已然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即使在网约车发源地的美国,有的州仍然宣布网约车非法,欧洲各国也向网约车say“NO”。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

包容,是包涵与宽容,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承的文化主题,56个不同民族繁荣共进的精神源泉。

包容亦是“仁”,是爱。一座城市之美,是人人皆有爱。不管他们的户籍是不是南京,不管他们在南京居住了多久,只要他们的心扎根于此,只要他们没有做出危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城市包容,应给人自由,不以一些人的意愿去改变另一些人,也不允许有人这样做。那些曾经、或正在从事网约车业务的一线司机,他们是这个新兴业态的劳动先驱者。他们积极探索网约车的发展未来,夜以继日的亲民服务促成了网约车业态与传统出行客运行业相互交融与接纳。

谁都不是出行的先知。当下享受是最好的态度,接受“互联网+”的出行预约方式,接纳已有的网约车营运存在,不试图推翻重塑,也不曲解新业态并尊重他人劳动。城市包容,应当允许每一个人以独立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存在,并对改革实践者不过于苛责,以“反思”的姿态面对“创新”。

活在当下,在我们的城,要记得,真爱只会用一种方式呈现:用他的全部生命来用力,供养你。

包容皆和谐,万物同生长。

南京存量网约车注册有500000台,其中每日正常营运的活跃车辆超过30000台,这其中有10%的人,视网约车为赖以谋生的职业。如果南京的新政按照2.7米的轴距和108千瓦的功率强推,不仅仅是超过3000人一夜之间变成“无业游民”,南京市也会出现网约叫车“断崖式”空缺。

这些全职司机多半来自于去产能化产业,他们才刚刚获得一份职业,顷刻之间,难道又要回到“谷底”?

包容给进步存蓄能量。国家新政要求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因地制宜监管创新,不搞“一刀切”。于是全国各地网约车新政陆续迭出的时候,民间形成了“攀比风”,电话言语之间都是:

“噫,你那边城市的网约车新政如何?”

“很好啊,很开明。你们那儿呢?”

“呃……”

差异发展,逐步融合。即便网约车从业者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路,但不能忘记自己所要去的方向。网约车发展需要考虑到中国存量庞大的出租汽车体系,但是如果希望出租汽车行业深化改革,发展进步,就必须包容网约车的同步存在,只有当两种业态同时摆放到市场当中,才会碰撞,才有火花,才能竞争,最终相融健康进步。

自G20之后,杭州再次抢镜。杭州公布的网约车新政相比其他地方,多了些许温情。尤其在规定中,率先提出的一个“或”字,来得更加包容、开放,得到了舆论的一致认可与赞许。当其他城市在严控人员和车辆门槛的时候,杭州没有盲目跟风,抱着开放的态度落地新政,无疑是执行“创新”和“开放”理念的例证。

网约车作为出行市场新业态,加入竞争,打破了原有市场垄断和利益固化。网约车的进入市场,提供了新型供给,也伴随了更多的需求选择。面对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体系,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让老百姓用自己的“手”来选择,是扬召,还是预约。

网约车地方新政的意义不仅限于网约车这个新业态,更是传统出租汽车改革的关键。以中央确定的“互联网+”计划为契机,通过发展网约车促进出租车改革,解决长久以来的“打车难”和“司企利益关系调整难”问题。网约车实际上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就解决了交通拥堵,更是纾解了打车难的城市难题。

“差异化经营”是业态包容的核心。在行政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博弈之时,何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一个城市要发展增量,必须先妥善解决好存量转换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只有给予存量网约车“反思”、“纠正”、“发展”的过渡期,才能体现这个城市所具备的“仁爱”、“和谐”,才能感知到这个城市所具备的“包容”精神。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当“网约车”实施办法正式落地的时候,希望不管是市民也好,从业人员也好,都能够会心一笑:

“这就是我生活的城市,它叫南京,它有一颗包容的心。”


    关注 智越卓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