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道乾澄海莲下人,名震明朝的传奇大商盗!

 

关注澄海100,一个对你更有价值的平台!...



林道乾,明朝海盗,又名林悟梁,生于广东省澄海县苏湾都(今属莲下)。青年时曾为潮州小吏,善机变,有智谋。因走私贸易,为朝廷所不容,遂聚众抗衡官军,并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三月,率战船50余艘自南澳岛攻诏安,陷山南和厩下等村,为都督俞大猷所败,退往台湾北港(今台湾北港溪下游一带),监造战船,旋复回潮州。隆庆元年十二月(1568年初)至翌年(1568年)三月,围攻澄海溪东寨,寨陷。后受招抚,安置于潮阳县招收都,但附者日众。万历元年(1573年)总兵张元勋等合兵围剿,他率众突围,到达柬埔寨,被柬埔寨王任命为把水使。明朝制置使刘尧海后闻林道乾所在,乃传令搜捕,但其时林道干已潜回潮州,发掘往时埋藏的金银财宝,又招募百余名潮人,带往暹罗,改名为林悟梁,与暹王歃血为盟后,定居北大年(今泰国南部),任掌管该港客长。北大年港因而被称为道乾港。一说他后来在试用自制的大炮时被炸死。



林道乾画像
传说出生地:程洋岗林厝园


林厝园,是澄海古村程洋岗内的一个小小村落。村民不过两三百,多姓蔡。如同其他的粤东古村落一般,日常生活安静平和,波澜不兴。走在村里,依稀可见古时的遗迹,却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经和一位纵横南海,博弈数国的“巨盗”有关。这个“巨盗”名为林道乾。

在明代中期的历史上,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关于他的是是非非,众说纷纭。他的所作所为,的确曾经为祸乡里,但在一些海外华人眼中,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他的恩怨情仇的人生故事都埋藏在粤东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


明代倭寇侵扰区域
林道乾究竟是哪里人?这是一个让人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辞海》中“林道乾”词条下记:“林道乾,福建泉州人,一说广东澄海人”,还有人说他是惠来人。但惠来一说早在清代,已经被研究者所否定,认为那只是他曾经“沿海劫掳”的地点之一。而福建泉州,应当是他的祖籍。

“粤东在历史上常常被史书称为‘泉潮’、‘漳潮’,无论人文迁徙、语言、生活习惯,粤东与闽南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民族文化研究院理事、汕头市澄海文博研究会主席蔡英豪告诉记者,“明代农民起义、武装商寇最集中的区域也在这里,所以明嘉靖四十二年,为了‘澄靖海氛’才设澄海县,地缘和人缘,使潮人出门被称‘福佬’,所以把林道乾也归入‘福佬’一族并不太离谱。只不过林道乾几代以前的祖宗已迁来饶平苏湾都凤岭林厝园如今的澄海莲下镇程洋岗村他就在这里出生,而且他小时候澄海县已建制,所以他的籍贯无疑应为广东澄海。
即使在澄海,关于林道乾出生的具体地点也有多种说法月浦、南湾、林厝园根据专家们仔细的考证,现在已经基本可以断定林道乾的确是林厝园人了,原因如下:

一是在潮汕地区,只有程洋岗还保留有林道乾的遗迹村内丹砂古庙门前的明代林道乾石像。

跟着蔡英豪走入村内,村口不远处就是丹砂古寺。据传古寺的创建人是位武探花,兵败出家,建寺规模型制照搬武当山寺观,故石牌坊上有“凤来武当”之题刻。林道乾的石像就立在寺门的一侧。

二是在泰国北大年当地的地方文献中,记载林道乾是汕头程洋岗人。不过林厝围是林道乾的出生地,却为何此处居民多姓蔡不姓林?蔡英豪解释,在明代万历初年,官兵曾经对林道乾展开大规模的征剿。林道乾远遁,林厝园被烧为一片白地。村中林姓族人星散。官兵走后,林姓人也没有再回到这里居住,而附近的蔡姓居民逐渐占据了这一片区域,慢慢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蔡英豪说,林道乾一支的林姓族人,许多逃到了月浦,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月浦林姓族人还有“红林”、“黑林”之分。“黑林”就是从林厝园逃去的林道乾族人。由于林道乾“贼”的身份,他们家中挂灯笼时不能如其他林姓人一样用红色,而需要写黑字,故名。
至于南湾,则是林道乾的反海禁的第一个滩头阵地,也是他的第一个根据地。清代的《澄海县志》中记载:“初聚党不满百,破乌汀背(寨)渐可二百余。”可见至少在此期间,林道乾就驻扎南湾。今天的南湾也有林姓人住居,但与林道乾并非一脉。“我们去南湾考察,他们没人说林道乾是村里人”。


不安本分的“公务员”,“下海”当海盗
传说中的“海贼”往往身形高大,体格彪悍。林道乾是不是这样已经无从考证。但根据时人的记载,他少年时代便展现出在习武方面的天赋,好强斗狠。他本来和其他当时的年轻人走的是同样的路子,在县政府里当了个小吏,有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这就常常让人疑惑,他为什么甘冒杀头灭族的危险,突破明朝三令五申的禁令,“下海”当起了海盗?或许是他在当差时已经在做“兼职”,时久事发,被迫“转行”?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号称以防备倭寇袭扰为目的的海禁政策严重影响到了“靠海吃海”的沿海人民的生计,突破海禁的行为已经是管不胜管。林道乾的“下海”,一方面是对于本职工作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不当的政策的一种反抗。在林道乾的时代,是海上“巨盗”蜂起的时代。施和、曾一本、吴平……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尤其粤东一带,得地理之便,历史上又有对外贸易的传统,对于“海禁”的反抗,也就格外激烈。



林道乾的成名,一般认为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的三月率领50余艘船舰从南澳岛突袭诏安县南村土围和厩下村土围,一时轰动。但这次抗倭名将俞大猷的部队击败了林道乾。他随即退往越南中部的占城休整,之后又回到故乡潮州。之后他又做了几单大案子,最终导致明政府不得不暂时“招安”了他。但是他与明政府之间彼此的不信任,加上他对“海禁”令的阳奉阴违他继续在沿海收购货物,展开贸易,还开辟澄海县河渡门港口、使之成为商船往来的热闹港口让他在短短3年中,再次遭到政府军张元勋的围攻。早有准备的林道乾携带金银储备和百余名潮人,突围远航罗渤泥(即今天泰国北大年),在这里与暹罗王歃血为盟,成为了掌管北大年港的客长。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北大年港称为道乾港。根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580年以后,由于明政府的压力导致当地首领和内部帮众的异心,加上葡萄牙人的协助,林道乾的队伍被击败,林道乾驾舟远遁,不知所终。也有人说他在试制大炮时不慎被炸死。总之从此之后,这个在中国南海上横行十数年的人物,就销声匿迹了。


明政府眼中的巨盗,海外华人眼中的英雄
1566年到1567年间,被称为后期倭寇的海盗中,林道乾是势力最大的,漳州、海丰到海外的台湾高雄都有他的势力。很长一段时间中,他在台湾、潮州、北大年之间往返贸易,视明官府的海禁令为无物。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广东巡抚上穆宗奏疏说:“嘉靖四十五年以来,海寇林道乾、梁有训等聚众三千余人,驾巨舰出入雷、琼诸处。”从中可以看出林道乾团队的实力。
在中国的官方史书和记载中,林道乾是“贼”。但在别国,以及海外华人的眼中,却并非这样。明政府曾经通知暹罗、安南等国共同发兵清剿林道乾,但林道乾掌握下的繁茂的海上贸易和先进的航海、生产技术,让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们对明政府的命令不理不睬,让他在东南亚海域如鱼得水。

根据泰侨的史料,万历年间林道乾曾率潮属2000余人,白艚船100只,在北大年定居下来,这是历史上早期大规模旅泰发展贸易的纪录。有人说道乾受到北大年国王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他,并“划出所属之地若干,使道乾率众居之”,也有记载称他是北大年王国拉图·比鲁女王在位时代的华人高官。无论怎样,他在当地的声望是相当高的。
直到万历八年(1580),两广总督刘尧诲联合居澳葡人来对付林道乾。由于林道乾在东南亚的发展与葡萄牙人的贸易利益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所以这次葡人表现很积极。“是时,香山澳人吴章、佛郎机人沉马罗及船主文呜罗冲氏呶,通事蔡兴全等二十余人,并踵制府,上谒谓自治装往击乾。”这只联合舰队还包括了暹罗和柬埔寨的部队。可以说,林道乾对付的是一支国家级的“多国部队”,失败在所难免。

在现代版的《澄海县志》中,已经不再称林道乾是“贼”了,而说他是“明时海上武装力量首领,也是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据说现在林道乾仍被住在北大年府的华侨视为英雄。泰国北大年府令许多人信仰的林姑娘相传就是林道乾的妹妹。



>>内容来自网络,澄海100整理


    关注 澄海100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