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大穿梭:跨越现实与理想的藩篱

 

思绪重拾忙碌节奏,身体陷入繁杂琐事,有人偷闲在茶水间感叹“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惊起心有戚戚群众一片。给角色赋予价值、让生活和工作场景变得更有趣,从而提升幸福感,也许我们都需要修炼一点想象力——“让灵魂摆脱客观事实禁锢而获得自由的能力”。...



昨天的“封面猜猜猜”互动,噔噔~答案揭晓,是“二次元”呀!答“动画”、“漫画”、“动漫”的各位都对啦、答“IP”也算相关,小编会联系各位送出礼包哒(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互动也有纪念品哦)。

设计、女性视角、灵魂……我们收到的答案形形色色,由一个画面发散出的想象力真是惊人。这期《管理视野》,包括专题“二次元进化论”,也许归根结底也是关于“想象力”。

一周伊始,思绪重拾忙碌节奏,身体陷入繁杂琐事,有人偷闲在茶水间感叹“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惊起心有戚戚群众一片。给角色赋予价值、让生活和工作场景变得更有趣,从而提升幸福感,也许我们都需要修炼一点想象力 —— “让灵魂摆脱客观事实禁锢而获得自由的能力”。等你留言,一起谈谈这个话题。

以下摘自《管理视野》第七期卷首语,作者陈晓萍,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副院长、Philip M Condit 讲席教授、IACMR 第二任主席、《管理视野》主编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是很多人对今天生活的感叹。为了能够短暂逃离现实,我们读小说、看电影、玩动漫、打游戏,让自己走进别人的故事里,或者遁入虚拟的时空中,去体验不同的角色和生活方式,扮演并实现自己理想中的形象。比如荡气回肠的英雄,柔情万种的美女,刀枪不入的勇士,呼风唤雨的天神,飞檐走壁的侠士。与此同时,对现实的种种妥协和不满,也可通过在虚拟世界中扮演的多种角色得以抒解,从而更有勇气直面人生,提升幸福感。这可能是为什么“二次元”产品在年轻一代中如此热门的一个原因。



把类似的理念植入工作场景中,发现相似的功效。比如让员工自封职务头衔,就是一种有意思的尝试。不是千篇一律的“前台接待员”,而是“第一印象总监”;不是“公关部经理”,而是“企业说书人”;让员工自己定义工作的内涵,并给自己的职位起名字,在某种意义上其实符合他们试图逃离现实,扮演某种角色的愿望。在这一点上,迪士尼可以算是先行者。迪士尼有一整套语言系统,把员工称为“演员”,人事处叫“演艺中心”,制服是“戏装”,岗位描述是“剧本”,上班就是在“舞台”上表演,休息则在“台下”。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岗位不同,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突然使人产生妙趣横生的感觉,即使枯燥的角色比如扫地,也可以变得新鲜有趣。结果员工感觉自我价值和意义提高,与同事交往的心理安全感更强,情绪疲惫和焦虑感下降(见《自封职务头衔会让工作更开心?》)。



而要创造能让我们着迷、流连忘返的虚拟世界,不论是以小说的方式、还是通过影视、动漫、游戏的技术,都需要具有超凡的想象力。英国诗人、哲学家Samuel Coleridge 曾经把想象力定义为“让灵魂摆脱客观事实的禁锢而获得自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越是在思想上不受限制桀骜不驯的人想象力可能越强。上升到社会层面,越是不主张思想统一的社会越可能出现思想自由人士,这些社会中产生具有想象力的文学、艺术、和科技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我们本期关于“二次元进化论”的专题报道中,为什么大部分超人气的二次元市场都被日本、美国产品充斥,大概就是对这一命题的佐证。



相反,越是受到思想和行为禁锢的人越渴望逃离现实,因此处在禁锢繁多的社会里,虚拟时空对个体的吸引力就越大,喜欢使用充满想象力的二次元世界的人也越多。令人遗憾的是在那种社会中生活的人常常不容易获得想象力。这个悖论如何解开,也许需要许多方面的改变和努力。可喜的是,我们发现中国有不少企业家具备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比如协鑫集团的创始人、被业界人士称为“电王”的朱共山先生,就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把用清洁能源发电的理想逐渐变成现实的存在(见《用清洁能源点亮未来》)。而在艺术领域,肖全先生则通过拍摄记录的八十年代诗人影像来追回那个充满理想和青春的时代(见《造像者》)。

二次元可以是未来,也可以是过去。哪一天人们可以期盼现实和理想在今天重合呢?关注“二次元进化论”专题、关注《管理视野》新刊,订阅第七期请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
- 新刊目录 -
《管理视野》年4期,年度优惠订阅价258元(原价每期88元,省94元)新订读者还将获赠复旦商业知识出版书籍一本。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刻订阅。


    关注 复旦商业知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