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名泉:白鹿泉的传说

 

导读白鹿泉,通常称为“鹿泉”,位于鹿泉城西5公里白鹿泉村的长寿山下,系燕赵名泉之一。一泓澄澈,泡突石板,涓涓...




导读

白鹿泉,通常称为“鹿泉”,位于鹿泉城西5公里白鹿泉村的长寿山下,系燕赵名泉之一。

一泓澄澈,泡突石板,涓涓细流,千年不竭。




故事传说


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攻取代、魏之地后,又率大军东下井陉伐赵。遭遇水荒,危在旦夕。派出得力将士外出寻找,但都无功而返。次日,韩信又派一员胡姓大将前去找水,但一直等到深夜,也不见胡将军返回缴令。正当韩信朦胧欲睡之时,忽闻帐外有人高呼“元帅,找到水了!有水了!”韩信一个激灵,快步走出帐外,却人影全无,只见一头白鹿正在夜色中奔跑。韩信急忙上马追赶。一直追到天色傍明,见白鹿停在一座山下,正用一只蹄子跑地。韩信抽箭射去,白鹿倏地不见了,只见在鹿跑之处,涌出一股清泉。韩信看到甘泉,大喜过望,急忙寻路返回。走至中途,发现胡将已经在一棵柏树上自缢而亡。汉军得此甘泉,转危为安,士气大振,终于取得了破赵之战的胜利,为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眼清泉,便是流淌至今的白鹿泉。而胡姓将军自缢之处,即是今天的胡申铺村。胡将军自缢的古柏,至今依然生机蓬勃地参天耸立着。



关于鹿泉来历的这则传说故事,已像白鹿泉水一样流淌了千百年。由于这则神奇的传说,“白鹿泉”平添了无穷的魅力,加上该泉处于“三省通衢”的大道旁边,历代过往文人墨客的题咏更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隋朝开皇二年始置鹿泉县,便是因泉命名。



古代遗迹


白鹿泉源之北,存祠庙三楹,民间称为“龙王堂”。但考稽文献,知其为“白鹿泉神君祠”,简称“泉神祠”,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古代自然崇拜遗迹。该祠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四年,由当时的恒州刺史韦济倡率修建。祠庙修成后,由韦济亲自撰文,著名书家裴抗书丹,立“有唐白鹿祠碑”(通常称为“白鹿泉神君祠碑”)于祠前,以记其事,以颂其德。该碑刻成不久,即以绝妙的文采和高超的书刻功夫受到世人青睐。不仅其文被收入《唐文粹》、《唐文拾遗》等典籍中,其拓片更是颇为金石家看重,视如拱璧。历代金石目录类典籍如《常山贞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对该碑也多有著录。可惜碑已毁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根据韦济碑文的记载,唐代永徽年间,曾由邑尉皇甫哲兴工导泉东注,使其乳落四十多里,最终入于滹沱。可见今天的太平河实际是由人工开挖过的,其最初目的是广利百姓、灌溉左右园林。泉神祠也是由于韦济在此祈雨有应而兴建的。建祠的同时还“旁构数亭,以休神憩侣”。

唐代以后,历代对白鹿泉都非常看重并有修葺。元代朝廷曾专门遣使者到此汲水以煎造汤药,并有当时的王爷取此泉水以酿制美酒。为保证泉水不受污染,地方官员先后创建泉亭、重修祠宇。至今其重修碑仍保存在祠内。

明清两代,不但祠、亭时有修葺,该泉源俨然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文人墨客的题咏也日益多起来。特别是“鹿泉飞珠”被列为获鹿八景之后,题咏之作与日俱增。其中不乏当时的名流,如郜焕元、俞宪、张奇逢等人的佳篇锦句。直到今天,在泉源西边不远处的石壁上仍保留着明代嘉靖年间布政使赵廷松书写的“白鹿泉”三个大字。





白鹿泉泉口用条石砌为八角形,其直径1米,深约3米。一勺碧水在阳光照耀下光斑熠熠,势如千珠飞舞,声似琴韵淙淙。由于泉水的滋养,四围景色秀美异常。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仍是杨柳依依,青山绿水,一派旖旎景象。石家庄市工人疗养院就曾选址在这里。



科学地理


关于白鹿泉的成因,地质学家认为:这里原是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石灰岩层发生褶皱和断裂,并抬升成山,白鹿泉一带就成为一片山间小盆地。四周山上的雨水常年沿着岩石间的裂隙下渗,溶蚀岩层,在岩层中形成许多隐藏的透水缝隙。这些水沿着缝隙汇到小盆地底部,从裂隙处涌到地面,便形成了白鹿泉。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得白鹿泉富含锶、钠、钙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因而泉水特别甘冽甜美。用此泉水酿出的酒更是味道独特,回味绵长。

往期文章推荐:

石家庄水上公园即将大变样!一堤二桥三湖八景大升级!

邯郸最美景点秋日游,拿起相机拍起来!

承德白草洼:深秋沉醉的童话


    关注 乐游燕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