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广播主阵地,无需总喊“狼来了”!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广播人老贺

声明:【广播广告圈】致力于行业资讯的及时传播,每篇转载文章都将在文前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所有者于后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

关于现阶段新媒体对广播的冲击以及广播覆灭说的思考



积郁了好久,今天感觉应该写点什么,做为一个对广播有着执恋的人来说,我认为我有必要为广播说句公道话了。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电台。

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是1926年10月1日在奉系军阀的支持下由我国早期著名的无线电工程专家之一的刘瀚主持创建的哈尔滨广播电台。

也就是说广播电台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也已经整整90载春秋,对人类来说这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但对于电台来说我认为她还很年轻。

在三大传统媒体中,报纸已经毋庸置疑的将要推出历史舞台,那至于电视我们可以从广电总局不惜阻碍科技的发展封杀智能电视软件就可以看出,电视已经让网络的发展也逼到了悬崖边上,相比之下,广播却是传统媒体中愈发的耀眼夺目,广播在媒体中的时代远远没有过去,而做为我们广播人来说依然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近年来,在微信朋友圈总能看到这样的、那样的关于广播电台即将被淘汰的言论,起初我也只是报着学习的态度去看看,因为我爱广播,我经常也会在想广播的未来,但看的越多我越感觉有些人是别有用心,以哗众取宠的姿态来推广自己所谓的新媒体平台,以至于搞的广播圈子人心惶惶,很多电台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来尝试新媒体,结果电台没有做好,所谓的新媒体也没有对电台的发展带来多少改变,可谓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1电台真的走到末路了吗?当然没有

自2014年开始,全国大多数电台收入开始明显下滑,这也给了这些所谓的新媒体借机宣扬自己是广播媒体“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机会,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台近几年收入下滑最大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整体下行,以前在广播广告中占据半壁江山的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严冬,还有就是做为电台收入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各类专题广告也在各种政策、法规的打击和约束下惶惶不可终日,加之有些台管理思路的陈旧,制度约束,以及一些非专业的领导调整等等,就算在这么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我所看到的广播未来依然是海阔天空,广播发展的路还很长。

现在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对广播最大的冲击是来自互联网。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咱们从受众成分来分析,大家都应该知道,广播在上个世纪末在中国的没落是因为电视的普及,广播的再次崛起是2005年前后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开始的,到今天为止,车上人群是广播受众的主力人群,而网络对于这些人群的收听冲击小到可以忽略,首先来说电信行业属于暴力垄断行业,中国的网费之高在全球名列前茅,有多少人舍得用流量听广播?其次,网络信号的稳定性和调频信号完全没有可比性,调频信号的稳定和抗干扰能力之强相信每一个广播人心里都清楚,而关于中波发射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跟网络的兴起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广播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许有一天调频也会被取代,但只是一种传播方式的改变,广播依然会以新的形式出现。再者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在经济和科技更加发达的欧美广播依然在媒体中如日中天,广播依然是最便捷的媒体之一,我相信这也很能说明问题。无论是通过什么渠道收听,广播依然是广播,广播的未来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兴起而没落,只会是锦上添花。

米饭用碗盛是米饭,用盘子还是米饭,而不会因为餐具的改变而改变他的本质,广播在媒体中如果是主食,那些新媒体平台充其量是点心,也可能只是餐具,所以说广播在媒体中的地位依然是稳固的,毋庸置疑。广播和一些新媒体平台的受众有重叠,但一定不可替代。

其实对于中国的广播发展来说,制度的影响最为关键,这也是很多电台一起无法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电台因为地域的问题,缺乏新鲜血液,设备老化,运营理念陈旧等问题尤为突出,在做好政府喉舌的过程中忽略的发展的问题,说严重一点就是生存的问题,原来在好朋友传媒工作时走访了许多了电台,很多地方只能靠一张80年代初的频率批文来让大家知道他们原来也有过电台,这是何等的悲哀!那些年我汇总的最多的问题是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没有设备、理更甚者一个诺大的广电局没有一个人懂广播是怎么回事。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是先有广播,但广播在今时今日为何会如些落寞,这让当时的我陷入了深思。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曾经工作过的汝州人民广播电台,汝州这个地方相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汝瓷,还有就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当时汝州是省直辖县级市,由平顶山代管,计划单列,那一年是2005年汝州广电局全年营收1500万,和平顶山广电局持平,是全国广电百强县。汝州局从90年代初开始实行商业化运作,指标明确,权力下放,一个电台的总监可以有权力自行招聘人员,自行进行频道定位,节目改版,那一年汝州电台广告收入80多万,而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还能看到很多台以一年三四万的价格将自己代理出去,这就是差别。

另一个就是对我在广播行业成长最为关键的一个公司,南昌好朋友传媒,这是一个民营传媒公司,也许从业绩上来说他在中国不之一提,但他却对中国三、四线城市电台的改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品位音乐的简老师在他写的文章里提到过“好朋友传媒带动了中国区县级电台的复兴和崛起”。我加入好朋友时是2011年4月,当时好朋友传媒运营的“青山湖之声魅力934”年营业额破千万,谁又能想到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区台可以在南昌创造连续三年收听第一,且广告收入甚至超越了当地的一些省市台,突破千万大关,那是在好朋友传媒成立的第八个年头;两年后我离开时,好朋友传媒在全国代理合作的电台已经有40多家,在好朋友电台运营的城市“好朋友车电台”这个名字在广播圈子里无人不知,这是就敢于改变的力量。

我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敢于走出自己给自己划的条条框框,我们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而不是我们不敢改变,还要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天天说我们广播已经走到末路,你不敢勇往直前,前方的坦途大道永远都是别人的。你不勇往直前,难道还要做末代广播人吗?

2只要想改变,方法总比困难多

类型化广播在迅速兴起是一个必然性,以前我们很多地方只有一个频率,大家打开收音机就只能听这一个频率,而且那时收音机的普及率极高,我们听广播的机会也多,那时候我们电台的节目更注重明星栏目的打造,是一个频率内部栏目和栏目、主持人和主持人的竞争,而时至今日,如果还是用这一套思路那你必败,因为收听方式和收听群体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而且现在拿收音机随便一搜都得有几十个台,现在是频率与频率之间的PK,再用老思路去做节目怎么能行!为什么近些年我们总能看到因为一些明星栏目停播,主持人在微博发一堆堆的感慨,而这又能挽回什么呢?不是节目不好了,是时代淘汰了他。

在现在这个时代,要让听众能记住并认可你的电台,你就要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和极高的辨识度,电台走类型化道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细分受众,精益求精;我们要发展就不能再“自娱自乐”的办节目,收听率和广告收入才是王道。


做为我们以广播为事业的这群人,应该考虑是的怎么让我们的广播做的更好,占有更多的收听份额,至于那些做为点缀的新媒体就当他是店家送的小菜吧,他永远替代不了主食,我们要做助推广播崛起的广播人,而不是末代广播人!

广播人,加油!



广播广告圈:中国广播广告微信第一移动自媒体;以“服务中国最优秀广播广告人群”为宗旨,主打业内资讯、独家专题、深度策划和实战案例,整合广播广告圈内风云际会。是广播广告人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的第一移动服务平台。

广播广告圈

微信号:GB6088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国广播界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  

点击“阅读全文”,“广电锋潮”升级改版啦!社区全面升级!


    关注 广播广告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